论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若干理论问题
2014-12-05魏兴东
魏兴东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文化广电体育局 黑龙江大庆 166200)
在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篮球以一个全新的姿态正式进入了体育赛事的行列,逐渐成为了成为了体育爱好者争相学习的对象。在篮球比赛中,各个队伍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会预先训练好一些团队作战方式,进攻战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进攻方式的好坏决定着队伍整体的协调性和攻击性,以此,必须重视进攻战术的设计。进攻系统一般分为“个人进攻”和“团队进攻”,无论哪一种进攻方式都需要其他队员的配合。以下我们就四种主要的进攻战术对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理论进行分析。
1 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分类原则
在篮球比赛中,为了完美的实现进攻战术,除了对队员的个人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外,还要注意队员之间的配合程度、信任程度,只有这两方面都具备才能完全发挥进攻战术的功效。
1.1 组成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要素
篮球进攻战术系统并不是指每个队员都具备供给的意识和攻击的手段,而是主要靠团队的合作达到攻击的效果,队员当中可以有主攻和辅攻的队员,但是最好避免全员的自主意识过于强烈而忽略了团队作战的重要性。每个成员要知道,各成员之间的行动都是户型影响、互相制约的,每个成员都是篮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完善各自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战术训练,会翻倍的增加团队的攻击力。
篮球队员的能力水平、队员的团队意识、进攻意识、相应的战术设计、队员的行动力等都是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侧重方面的不同会影响整体的进攻战术系统,因此一定要合理的规划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每个要素的优势,彼此之间进行互补,增加团队合作的意识,将个人攻击意识与集体配合意识万门的结合在一起,在施以相应的战术策略,比如说“快攻”、“强攻”、“移动队形”等,就构成了比较完美的进攻战术系统。
1.2 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分类原则
组成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诸要素属于基础层面的内容,而对诸要素有序合理的进行分配之后,就会表现出某些固定模式的进攻形式,这些表现出来的内容也被叫做表现层面。表现层面根据基础层面的不同排列可以表现出很多样式,在对篮球进攻战术系统进行分类时应该注意基础层面不属于进攻战术,只能归结于一个具体的战斗方法或战斗技巧,只有总结多个技术难度比较低的战斗方法才能形成一个战术系统。因此,篮球队员平时要加紧对个人攻击能力的训练,增加团队之间的配合程度,只有不断完善这些基础的方面,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战配合,制定出具有明显的特指意味和特定表现的进攻战术系统。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归纳,还不过完善,因此必须重视总结对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分类,为篮球行业提供可行性参考数据。
2 对“快攻”战术及其理论问题的分析
2.1 “快攻”战术的概念
“快攻”简单点说就是在球类运动中进行快速进攻的技术手段。在篮球比赛中,各队员之间分工合作,有的主打防守,有的主打进攻,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防守人员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进攻。由防守突然转变为进攻,会给人以出人意料的感觉,对方很可能因为行动无法跟上意识的转变而产生“慢半拍”的现象,这就给进攻人员提供了快攻的机会,在对方位反映过来之前,快速的越过阻挡人员,深入敌方篮下,增加己方的优势,增加投篮的几率。这种进攻方式主要以“快”为技术核心,数以进攻系统中一种常见的进攻手段。
2.2 产生快攻的机会
并不是所有的比赛都适合运用快攻的攻击手段。生生快攻的机会可以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也可以是运动员自助创造的,这种人为的创造,我们称之为“非自然”因素。
在比赛过程中,攻方和防守方之间的争夺是非常激烈,很容易产生犯规现象。当防守的一方出现犯规的情况,按照练球比赛的相关规定,可以对攻方进行一次罚球。这时候就给攻方产生了快攻的机会。这种机会的产生是随机性的,不是人力的故意而为之,是数以一种“自然”因素。
上面我们曾经说过,防守的一方也可以根据比赛现场的实际情况发生反攻的现象。这会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感觉,为自己创造了快攻的机会。原本球掌握在攻方的手中,当攻方进行运球时,防守一方可能对球进行抢夺、拦截、夺回球的掌控权,这时防守一方就成为了攻方,增加快攻的机会。这时在运球过程中出现的“非自然”因素的快攻,在投篮的时候也会出现快攻的机会,如果攻方在投篮中出现技术失误,篮球没有准确的进篮,防守一方就可以趁篮球自由落体的时候抢夺篮球,从而开始进行快攻战略。
3 对“抢攻”战术及理论问题的分析
3.1 “抢攻”战术的概念
“抢攻”技术主要在前场得以实现,相比较于“快攻”和“阵地进攻”,其同样是以“快”字为行动准则,但是应用的场地有局限性,属于“阵地进攻”的后续进攻手段。在篮球技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助于两种战略手段的完美衔接。
实现“抢攻”战术,至少需要两个队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其形式有很多种,但相同的是都必须在防守一方没有形成完善的防守体系时使用,如果防守一方的防守固若金汤,没有破绽,那么“抢攻”就无法发挥其正常功效。如果运用不好,反而会转移控球的自主权,变成被动防守的一方。
3.2 选择和运用“抢攻”战术的时机
“抢攻”一般适用在前半场地区,在比赛过程中,防守一方会随着篮球的运动而产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其队形会变的比较散漫,降低了防守的功能,这时候是防守一方,防守能力最薄弱的时候,攻方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对方坏没有稳定队形的时候,进行“抢攻”。使局势瞬间扭转,形成对己方有力的局面。另外,在平时的训练当中,一定要训练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抓住抢攻的先机,利用娴熟的技能把握住抢攻的机会。
3.3 实施抢攻战术的基本要求
抢攻与快攻有着相同之处,都是速战速决的进攻模式,以此,首先要把握速度的快速。抢攻的时机比较难以把握,时机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这就要求队员将精力完全的投入到比赛当中,一旦发现抢攻的机会必须果断的进行,不能太提前也不能太晚。很多队员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比赛的过程中情绪波动比较大,理智逐渐降低,缺少仔细的逻辑分析,导致抢攻的时机不对,出现对方反攻的现象。因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一味的向前冲,注意时机的把握和技巧的配合。
4 对“固定配合”进攻战术及理论问题的分析
4.1 “固定配合”进攻战术的理论概念
“固定配合”进攻战术是篮球进攻战术体系中涉及内容最多,方法最为广泛的一类战术,它以各种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为基础,是由全体进攻队员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有步骤,其针对性极强的进攻战术配合方法。
从理论上看:“固定配合”类进攻战术都是针对性极强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有步骤的进攻战术配合法;它们的配合方式都是以各种进攻基础配合作为某一战术打法基础的,这两点正符合“固定配合”进攻战术概念的定义。
从实践中看:利用“固定配合”这类进攻战术“进攻区域联防”时,可用“居中策应进攻”或“双中锋强攻篮下”等具体配合方法,同样用“固定配合”这类进攻战术“进攻人盯人防守”时,也可以施用“居中策应进攻”和“双中锋强攻篮下”等具体配合方法。
4.2 “固定配合”进攻战术的结构特点
(1)是以两三人的进攻基础配合作为战术基础的。
(2)参与战术配合的人员可多可少,视临场情况而定。
(3)其战术配合的路线、方位、切入的先后次序都是事先预设的,在实际运用中只作微调。
5 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体育运动,每年在世界各地都会进行各种篮球比赛。为了赢得比赛,不断提高球队的专业技能,必须在提高个人球技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配合,再加上相应的战术方案。进攻战术系统是篮球队伍中一种最常用的攻击技巧。面对不同的对战情况应该选择最适当的进攻方式,快攻战术系统主要由四个方面所表现,有“快攻”、“抢攻”、“固定配合”、“移动配合”。正确的运用进攻手段可以成倍的憎恨着那个团队的进攻能力。因此,篮球进攻战术系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专业人士不断的去挖掘和探索。
[1]王建国,李清玲.篮球快攻战术概念的重构与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
[2]金赛英.NBA各队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特点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3]郑尚武.现代篮球进攻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