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关系①

2014-12-05向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身体素质素质

向静

(东莞理工学院体育系 广东东莞 523808)

在新的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也迈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进行提升也成为了现今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健康素质和社会体育的重要性应当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其关系也应当得到更多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促进全民族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体育事业都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最终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有效构建。

1 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概述

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这两个概念的有效分析对于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进行了概述。

1.1 健康素质

通常来说,不同的人对健康素质的理解是不同的,并且在这一概念的理解过程中并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只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区别。例如部分体能学者认为健康素质与体能是起着直接联系的,即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被称健康素质,这一理论认为健康素质在本质上而言就是体能。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狭义的健康素质通常是指良好并且稳定的身体功能状态,这一状态包含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卫生素质,即健康素质就是身体功能状态;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社会学者认为健康素质应当是指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素质就是社会适应能力;而部分保健学者认为人口健康素质是指人口中的个体根据其对健康、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其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保健能力,即健康素质就是综合保健能力。另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健康素质是指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生命价值,而具备的趋利避害的基本智能调控结果。在这些理论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对于健康素质的理论与观点,在此不再一一叙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关于健康素质的理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研究、分析,其得出的结果通常是不同的。并且关于健康素质的本质始终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理论与观点中都存在着部分合理、正确的地方,当然也存在着部分误差与缺陷,健康素质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即在这一自然选择的结果下,人的躯体、心理、品质所体现出的独特性,而更深层次的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中的品质、特征则应当构筑在健康素质之上。通过总结可以得出,健康素质通常是指人在躯体、心理、品质方面的特征。

1.2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和健康素质类似,目前也存在着较多的理解和解读,并且不同的解读和理解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来说目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关于社会体育的理解,首先社会体育也被称为群众体育和大众体育,是与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同样重要的内容,并且与体育教学、竞技体育等概念相对应。社会体育的主要参与人员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农民等,并且社会体育的内容较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其次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是群众体育,即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是休闲体育,即在闲暇时间里人民群众自愿、自发参加的以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增加人际间交往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性、自主性的体育活动。与此同时,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体育是指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参加的,以增进健康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实践。最后社会体育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活动,并且这一活动的进行会对体育运动的其它部分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来说,根据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学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和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即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学三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并列关系并且其中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另外两方的支持。众所周知,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学都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些事业的进行都能促进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不断提升。例如社会体育的发展可以促进竞技体育社会基础的完善,与此同时也能够给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则能给社会体育带来更多的热情,并且给体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和教学实践、教学案例。而体育教学的进行可以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为竞技体育提供更多的储备人才。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学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并且三者共同促进了我国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国民素质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进行是提升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的关键。通常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致性、共同性、实践性、全面性等环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1 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是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联系,上文已经叙述过健康素质主要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品质上所具有的特性,因此具有较好健康素质的人,其躯体的体形、运动的姿势、生长发育水平都会较为良好,并且与此同时在进行走、跑、跳跃、搏击、攀爬等体育运动时,都会表现出很好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特性。除此之外,具有较好健康素质的人在进行社会体育时也能表现出更为完善、健全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相关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具有较好健康素质的人在进行社会体育时还能体现出较好的与人和社会交往的品质,并且能够更好地改善周边的人际关系,同时成为更加负责的社会角色。另外,具有较好健康素质的人,在进行社会体育过程中能够拥有较强的对影响健康的不良刺激的抵御能力和抗争能力。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是具有一致性的。并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不断完善,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存在的一致性将会更好地体现出来。例如在我国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体育的整体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社会体育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协调,并且更加全面地提升全国人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这很好地体现了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具有一致性还体现在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应当与健康素质具有一致性,即社会体育的发展应当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上。这与我国提倡的培养人民群众健康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2.2 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具有共同性

共同性是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重要关系之一。众所周知健康素质和社会体育的发展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发展社会体育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体能素质等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健康素质和社会体育具有的共同性还体现在这两个概念都是经过诸多概念分析而有效提炼而出的,即概念得出的方式与流程是共同的。无论是健康素质还是社会体育活动都是人民群众通过集思广益得出的集体智慧成果,并且这些理论的提出还能更好地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与此同时也更好地丰富、发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内容。另外,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共同性还体现在其结果的共同性,即健康素质是努力追求的目标,而社会体育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体现。众所周知社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健康身体素质,这集中体现在社会体育的自愿性和自发性上。例如我国许多小区组织的公共体育活动大多是自愿、自发的,因此在这些体育活动中人民群众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选择自己培养健康素质的方式。另外自发性和自愿性还表现在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体育的活动项目、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参与类型等方面具有很多选择,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选择,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与健康素质。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健康素质和社会体育的共同性。

2.3 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具有实践性

健康素质的培养与社会体育的进行都需要相关实践的有效支持,众所周知社会体育活动的进行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得到协调、全面的锻炼,并且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的各种机能,即社会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民群众整体健康水平的持续性发展。但是在社会体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没有实践的有效进行则社会体育活动很难取得全面性的成果,即很难使人民群众获得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并且达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并且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因此在这种挑战前人民群众如果想更好地维持自身的健康素质则需要相关实践的有效进行,即通过相应实践的有效进行尽可能的减少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适和压力。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健康素质实践的进行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抗压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增加自己对于社会的适应性,最终促使在提升自身健康素质的同时,更好地缓解各种压力并且较好的改善周边的人际关系。

2.4 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具有全面性

健康素质和社会体育都是具有全面性的概念。例如在健康素质方面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素质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并且丰富。这集中体现在较为传统、单一的健康观,现今已经被较为全面、科学、可靠的健康观所取代。除此之外,随着健康素质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开始将健康问题和健康素质培养放到了价值观的重要位置,并且花钱看病的思想也逐步被花钱锻炼买健康的思想所取代。这些健康素质理念的革新与完善都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社会体育活动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的开展理念,因此社会体育活动具有着较好的的全面性。例如人民群众在开展或者参加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时,相关的体育活动项目与内容都是较为全面的,这也更好地主张了在尊重人民群众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另外,社会体育活动具有全面性还集中体现在了社会体育活动取得的成果是全面的,即社会体育活动的进行促进了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改革开放工作的日益深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健康素质和社会体育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健康素质和社会体育进行紧密的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

[1]王海荣,张博,白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健康素质与社会体育的关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52-54.

[2]左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全民健康素质[J].科学咨询,2006,1(1):71-73.

[3]陶建云.健康素质测试系统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1(4):83.

[4]赵山明.公民健康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5]郭清.开展小康社会“健康素质指数”的研究及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5):1-2.

[6]汪晓阳,聂晋阳,李岗,等.人口健康素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5):29.

[7]韩丹.健康素质、体育和健身[J].体育与科学,2003,24(4):11-14.

[8]董新光,戴俭慧,柏扣兰.健康素质概念的辨析——兼谈体质、身体素质与健康素质三个概念的混用与统一[J].体育科学,2005,25(11):73.

[9]董翠香,朱美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民健身活动关系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身体素质素质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