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控制源研究
2014-12-05曾泳辉
曾泳辉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1400)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平时的学习基本上都是诸如绘画、唱歌和舞蹈等等,体育锻炼的程度明显不足,这就会造成学生精神萎靡、睡眠质量低下、失眠或者经常性的紧张等等。所以艺术类院校应该将体育课教学作为重点来抓,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改善体育教师的教学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课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全面发展、锻炼自己、放松自己。所以说体育课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如何做好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现在很多院校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1 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院校是综合性的院校,同时学生们学习的科目一般具有特殊性,艺术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不仅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在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中,一副强健的体魄是才华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保证。所以说大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为学生们的终身健康做好了铺垫,在学生们努力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好的身体才能保证能够好的学习,好的学习就意味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长。所以说大学的体育教学意义重大,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同样如此。但是纵观现今的艺术类高校的体育教学,与一些普通本科类院校相比,可以发现诸多问题的存在。学校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艺术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适应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学难以取得较大的进展。艺术类院校的特殊性也使得学校方面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敷衍,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低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通过调查,很多的艺术类院校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会选择各种理由请假,即使上了体育课,也只是听完老师的讲解就坐在操场旁边,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作为“选修”出现的,期末即使挂科影响也不大,而那些主要的艺术类科目对自己毕业的成绩影响比较大。学校不重视、学生不理解、教师教学敷衍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严重阻碍着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2 加强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要改变的一个方面,从根本上说,是学生自己的思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心理控制源”的方法来加强体育教学。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是心理控制的两种类型,这两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外部控制就是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有很多,诸如运气、命运等等,这些个体普遍缺乏自我控制的思维;但是内部控制恰恰相反,有比较强的自我控制思维,认为结果是由自己本身的行为来决定的,和外界因素关系不大。
最初Rotter提出的一种名为“概括化期望”的概念,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心理控制源”,所以说“心理控制源”与“概括化期望”联系密切。“概括化期望”也有两种形式,和心理控制源相似,其中内部控制概括化期望的个体,主要强化自己本身和外界因素的联系,认为这些外界因素在自己的控制下;而外部控制概括化期望的个体忽视了自己和外界因素的联系,他们认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只是“偶然性”的,和自己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些因素不受自己的控制。
对艺术类的学生分析来看,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情感和很强的观察能力,也有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但是,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艺术类学生的感性思维大过理性思维,观察问题时只是看到表面,对事物的内在和本质难以理解。另外,艺术类院校的学习科目都是“实用型”的,学生们学习这些科目,走上社会后一般都是作为自己的主业,所以说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要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高。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社会化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接触了更多的社会层面,有了丰厚的人际关系,艺术类学生的家境一般也是比较好的,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对挑战的接受能力和竞争意识普遍较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这种独立化的性格发展比较严重,形成了一种功利性的性格,缺乏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专门学习某个专业,对于这个专业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将自己的专业作为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这种意识让他们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其它科目,所以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些学生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缺乏全面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潜意识里没有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意识。
对于心理控制源在艺术类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归纳为几个影响。控制源对于学生性别差异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个方面之中,女生的外控意识一般比男生要强。通过科学的研究,Horner认为作为女生一种性格特征,Fear of success也就是成功恐惧对他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虽然另一个学者Tresemer并未找到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但是Jelsma和Reis都认为,“成功恐惧”仍然在内在上影响着女生的性格。但是我国的心理学家祝蓓的研究显示,男生在心理控制源上要弱于女生,这是心理控制源研究上比较有争议的一点。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体育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Chalip通过研究发现,外控者在应激的情况下,成绩下降程度比内控者更大。心理学家Anshell通过研究认为,通过积极的反馈,外控者的成绩没有内控者的好,而在消极反馈的条件下,外控者的成绩要好于内控者;祝蓓的研究则发现,在个体和集体项目的体育运动中,控制源是没有差别的,而倾向外控的学生体育成绩没有倾向内控的学生成绩好。
对于心理控制源来说,它的性质趋向于稳定的个性,对于个体的行为和操作技能有很大影响。在艺术类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控制源。对于内控者,他们在血液中或者体育运动中取得成绩,一般认为是通过自己的个人能力获得的,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循环,他们会在下次的活动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外控者的体育成绩很难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外控型的学生的转变,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 结语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例如学生的“内控”还是“外控”作为教学方式改变的依据,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做好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1]吕进.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九江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5.
[2]谢传戟.改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J].大众科技,2012(6):230.
[3]姜洪哲.高职艺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