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孩子和家长的鸿沟看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2014-12-04李思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农村

李思雨,杜 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2003年9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就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一场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农村教育改革已然开始。2010年,是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在规划中有一条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农村教育现状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而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现阶段偏远地方的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无意识、无概念、无内容等严重现象。笔者在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暑假社会活动中深感:农村家庭教育问题不是我们走访村民,与之交流就可以改变;也不是家长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努力就可以改变。农村的家庭教育需要相关的物质条件,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长期的关注与努力。

此次调查,以益阳市安化县滔溪镇的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及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就当地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解。我们发放家庭基础教育(家长卷)70张,有效问卷68张,有效率97.1%。受访者平均年龄39.3岁,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的年龄为28岁。其中男士占总调研数48%,女士52%。发放家庭基础教育(学生卷)75张,有效问卷74张,有效率98.7%。受访者主要分布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男生比例为46%,女生54%。

下面就当地农村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和问题及有关建议进行论述。

一、现阶段滔溪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滔溪镇是益阳市安化县的小镇,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村民外出打工现象增多,留守在家多为妇女老人,家庭教育现象薄弱。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当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从日常学习生活安排看家庭教育内容的特点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把家庭教育贯穿其中,传授优良品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播种积极乐观的优秀思想,这些都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滔溪镇居住的村民有60.6%务农,外出打工的占27.72%。当地家长往往因家务繁重,没有充足时间、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教育。由于过于依赖孩子在学校里的教育,缺乏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从表1可以发现,将近99%的小孩都做家务。在双休日的生活中,有41.3%的小孩帮父母做家务。家长要求孩子在家学校仅占35.2%,而随孩子自己安排的比例达38%。调研发现,当地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较关注,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在旁辅导,或者陪着不干扰。

表1 日常学习生活安排

表2 情感方面看家庭教育观念

表3 沟通状况看家庭教育问题

这反映出当地家庭教育内容的现状:一是家长有一定的家庭教育意识,认识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会督促、辅导、陪同孩子学习。二是家庭教育内容单一、狭隘,基本只关注孩子学习情况。

(二)从情感投入看家庭教育观念的模式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家庭教育的观念。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关注力的程度,以及影响孩子日后长大成人所具有的思维习惯,性格的养成。现在家庭教育观念普遍滞后,我们通过以表2来分析桃溪镇的村民的家庭教育模式。

从表2中我们发现,因为经济滞后的原因,家庭教育的投入除最基本的学习外,课外培训费用只占3.6%。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打骂占了一定的比例。在最关注孩子哪方面中,学习成绩占了50%。而问孩子的烦恼主要来自哪方面,回答中有52.7%的烦恼是来自于学习方面。

这反映出家庭教育观念的模式:一是在孩子犯错误时,没有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还有存在直接打、骂的传统教育观念。二是除学校教育外,对孩子没有额外的栽培。家庭教育观念简单,陈旧,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三)从沟通状况看家庭教育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沟通是打开彼此心扉的一把锁。家长和孩子所处年代、社会不同,彼此之间会产生一定代沟。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声,孩子也应该理解父母所意,只有孩子和家长齐心协力,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从表3中我们发现,家长与孩子经常的交流达到56.5%,认为彼此关系亲密占50%。有70.6%的孩子希望父母辅导自己学习,却只有31.5%的孩子遇到烦恼会向家长沟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77.9%是读书深造,孩子觉得父母关心自己的占了91.7%。笔者考虑因为调查对象的原因,在某些问题上,调查数据只做一定的参考。孩子普遍觉得父母关心自己,家长也肯定觉得与孩子日常交流的多。可是家庭的教育不是看关心交流的多与少,而是注重关心的点在哪里?交流的内容主要涉及对孩子的培养么?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家长们普遍觉得,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交流很难,说什么他们似乎也不爱听,要不就是保持沉默,什么也不说,打、骂也不行,小孩难教育。另一方面家长也有自卑心理,往往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教育好小孩,在加上,孩子们沉默不理的反应,家长也不知所措。

二、现阶段农村家庭教育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一)农村家庭经济基础的薄弱

马克思主义中一条重要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能反作于经济基础。现阶段,当地农村家庭经济较薄弱。据调查有60.6%的村民以务农为生,年收入一万以下的占56.07%,留守在当地的村民很多都是祖祖辈辈的农民。而在外打工的农民,很多也属于社会底层。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当地家庭普遍未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投入足够的经济。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比如说参加课外培训的学生比例只有3.6%,能够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学生比例也很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开展实施多年,但只能够让学生接受最基础的教育,未能在家庭教育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做得更好。教育的不完善,造成了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学习环境差的特点。长远来看,会使农村经济基础积弱,得不到好的发展,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也会增加。而外出打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又会造成父母在家里教育孩子的机会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以及学习问题会趋于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笔者认为,发展农村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经济问题。

(二)农村家庭的自卑情绪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习惯于封闭的自然环境、安逸的农家生活。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的新事物、新思想,造成农家孩子普遍起点低、接受能力差、学习能力弱、交际能力不足等缺点。当孩子最终走向城市,面对各方面的落差时,自卑情绪会更加严重,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学校教育主要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而心理教育还是得由家庭教育来完善。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而自卑情绪又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农村家庭环境封闭,思想陈旧

尽管现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大量普及,但是对于当地的家庭,很多家长只一心忙于做饭,务农,带孩子,每天操劳生活,没有时间也不懂得去接触外面的事情。陈旧的观念只觉得把孩子养大,督促一下学习,而且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决定了他们只能做这么多[1]。对于教育而言,家长们都一致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能给孩子提供学习上的更多帮助。如果与他们谈家庭教育的问题,他们只会腼腆地一笑,感觉这个还需要谈吗?农村大多数的家长接受不了新思想,深觉自己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也没有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民身上其实有着很多闪闪发光的美好品质:那种淳朴、勤奋、认真、实诚、不怕苦不怕累,这正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农村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给子女的,他们认为最基本的还是得努力解决子女的温饱问题,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和内容。

(四)农村家庭结构模式受冲击,孩子成长环境多元化

在学生卷得问卷调查中,55.26%的父母外出打工,35.52%的孩子是由家里的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在最后问答题(你最希望父母做出什么改变?)很多孩子写到:望父母早点回来,我想要一个完整的家,希望父母不要常期在外面打工,你们注意安全……看着这些孩子单纯的要求,笔者感到完整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现阶段农村孩子成长环境的多元化、不稳定化,严重影响小孩心理的健康发展,容易造成小孩心理偏激、暴躁、孤单等负面心理[2]。没有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加之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多孩子缺乏家庭教育,导致长大后的性格、行为、思维会不适合外面竞争激烈的社会。

(五)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淡化,不懂家庭教育实质

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由我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于2008年提出的,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卫生(身)、营养保健(康)、安全防护(安)、运动能力(体)等四方面组成;“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人格人生(志)、心理卫生(心)、道德礼仪(灵)、人际交往(交)等四方面组成;“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策略(学)、思维能力(思)、科学素养(理)、人文修养(文)等四方面组成。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直接说的是他们不懂家庭教育,也不会教育。农村家庭大多是没有家庭教育观念的,觉得给孩子饭吃,养大孩子,就是完成自己的任务了。而有些想教育好孩子的,却不知道方法,不知道哪些实质性的东西其实都需要给孩子教育。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缺少的本质。

(六)农村教育改革的未彻底性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而农村教育改革在2003年就颁布草案在执行了。袁贵仁部长在讲话中强调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就是:“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尤其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更加突出,农村家庭教育环节的薄弱直接阻碍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给农村孩子“上好学”制造了一个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瓶颈问题。这是教育改革中遗留的问题,改革不仅仅是只让孩子“有学上”,而“上好学”才上重中之重[3]。

(七)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型

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家庭个体,价值取向已经慢慢的开始改变。社会人才的重点要求已经转变到了全面性人才上,只有全面性人才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胜任今后的社会发展需求。而家庭对孩子的重点要求却开始转变为单纯的学习成绩上。中国传统农村的耕读模式已经瓦解,几乎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以后接替务农的工作,家长们都盼望着孩子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从而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于是,学习成绩仿佛成了衡量一个孩子是否听话、是否懂事的标准。在这样的转型下,家长们似乎已经没那么看重孩子的品德问题。比如说,在隔代教育家庭,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容易造成孩子娇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留守儿童家庭,孩子缺乏教育,造成了一部分孩子我行我素、叛逆心理强、逃学、严重者甚至打架的不良行为。而父母在外打工,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将学校教育的标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更加要求家庭教育的完善性。家庭教育充当着学校知识教育与社会全面性人才需求的平衡点。家长们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品性教育,在保证学生“成才”的同时,能够“成人”,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对现阶段农村家庭教育缺乏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稳定收入的提高,会使得农村家庭有充足的精力来关注农村家庭教,农村家庭教育也会因此有足够的动力向上提高。另外农村家庭的结构模式会由多元化,趋向单一的双亲抚养式。有稳定的家庭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农村家庭不会受到家庭结构模式多元化地冲突,孩子们将会有一个完整的家、一个美满和谐的成长环境。这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同时农村家庭教育的提高,也会带动农村经济的提升,这二者相辅相成,将形成良性循环,为我国农村教育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二)农村学校作为纽带,带动农村家庭教育

农村学校应该重视家长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交流会。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各位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家长们可以借此机会分享家庭教育心得,相互探讨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掌握家庭教育的途径和基本内容,并学会反思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农村学校和农村家长之间应该齐心协力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目标,共同努力来提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双方具体的落实,才能真正的有助农村的孩子健康的成长,掌握足够的知识,长大后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差。

(三)农村家庭家长积极参与

农村家长必须清楚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具有足够的学识,充裕的物质条件,而是需要浓厚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们要明白,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足够的经验,教导孩子优良传统的美德,给予孩子最贴心的关爱。所以家庭教育的提高,关键需要在农村家庭家长积极的参与、改进下完善的。

1.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在政府和学校的积极帮助下,农村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学校。家长可以通过电视、报刊等途径,了解家庭教育方法、内容与实质。可以在辅导孩子的同时,与孩子多讨论、共同学习,这样不仅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也有助于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2.关注孩子成长心理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心理在他们的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有着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孩子的学习、性格、行为习惯、为人处事才会发展的更好。因此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成长心理,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将对孩子终身受益。

3.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不管是否常在孩子身边,都应该多与孩子沟通聊天,了解孩子成长各种心理特征,引导孩子积极、奋斗、努力、向上的生活。在交流中,时常会因为双方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的成长环境不同,造成家长和孩子在很多方面有着观念的冲突。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细心地指导孩子,只有多沟通多交流才能让孩子真正在家庭教育中受益。而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普遍容易在社会上立足。其实在孩子心中,背后有父母的支持也是他们内心最大的安慰。

4.构建和谐家庭

家长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氛围。和谐稳定的家庭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在家庭中应该以身作责、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模范品德品性。这些家长的行为习惯都将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只有建筑和谐美满充满爱的家庭,才能使得孩子更加稳定、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落实农村教育改革,办好农村学校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宣传

1.国家应加大力度普及农村学校教育、优化农村学校教育。只有当地政府积极响应政策,重视偏远地方山区教育,才能使农村教育改革圆满完成。应增进农村学校基本教学设施,加强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壮大学校教师队伍,使农村学校也具有一定规模的师资力量。只有优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才能更好的带动农村家庭教育的进程,并更加完善的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为向建设现代化国家迈进。

2.乡政府应普及农村家庭教育宣传,建立家庭教育宣传专栏,定期举办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定期发放有关家庭教育资料和书籍,以加强农村家庭对家庭教育意识,形成农村家庭有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3.适当举办家庭型的游戏比赛、晚会。这不仅增加乡镇文明文化的宣传,为乡村农民娱乐生活增添更多乐趣,还增进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家庭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平衡点,我们必须做好农村家庭教育。这样农村的孩子们,才能和城市的孩子们一起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新型社会做出贡献。

[1]何永平.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贵州教育,2011(1):19-21.

[2]蔡金发.农村高中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与对策[J].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2011(4):6-7.

[3]何红霞.农村学校应对农村家庭教育环节薄弱的迫切性和六点做法[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244.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