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

2014-12-04候倩倩李克松李智美李冬玲石秀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卫生状况心理卫生保定市

石 岩 候倩倩 赵 龙* 张 娜 李克松 李智美 李 超 赵 会 李冬玲 石秀华

(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河北省荣军医院,保定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门诊部,保定071000;3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疼痛专科,定州073000)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

石 岩1候倩倩2赵 龙1*张 娜1李克松1李智美1李 超3赵 会1李冬玲1石秀华1

(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河北省荣军医院,保定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门诊部,保定071000;3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疼痛专科,定州073000)

目的 了解保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从保定市养老机构随机抽取1000人作为样本,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调查,并与全国老年人常模对比分析。结果 保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中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常模。结论 保定市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精神病学;心理卫生;养老机构;问卷调查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发展迅速,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高,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在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的老年人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问题,为此,我们在保定市养老机构中随机抽取了1000例样本进行了心理卫生状况调查问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保定市各县市区所属养老机构中随机选取1000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卫生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65份,有效率86.5%,调查对象中,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 (67.41±2.14)岁,男521例,女344例;丧偶687人,离异106人,未婚12人,夫妻均健在60人;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 (含中专)308人,高中以下557人;农村养老院313人,城市养老院552人。

1.2 问卷调查方法 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1]、症状自评量表 (SCL-90)[1]进行评价。

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共24个条目,其中10个条目反应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14个条目反应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得分范围-24~24,为便于统计计算,加上常数,计数范围为0~48分。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将两份量表印制在同一份问卷中,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向被调查者说明指导语后发放问卷,遇到不识字的老人由工作人员读给被调查者选择答案,问卷不计姓名,1天后统一收回。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SCL-90结果与全国常模[2]进行对照。

2 结果

2.1 主观幸福度 保定市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度总分 (29.68±2.19),正性情感 (6.29±3.14),负性情感 (3.36±1.32),正性体验 (8.11±3.02),负性体验(2.21±1.23)。结果提示:保定市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远大于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老年人在保定养老机构中幸福水平较高。

2.2 客观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总分 (149.21±38.52),与全国常模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但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t值分别为2.41、1.69、3.03,P<0.05或P<0.01),详见表1。

表1 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s)

表1 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s)

项目 常模(n=1388) 调查组(n=865)05 05躯体化1.37±0.48 2.75±0.06 2.41<0.05强迫症状1.62±0.58 1.75±0.88 0.18>0.05人际敏感1.65±0.58 1.43±0.55 0.12>0.05抑郁1.50±0.59 2.28±0.02 1.69<0.05焦虑1.39±0.43 2.57±0.03 3.03<0.01敌对1.48±0.56 1.65±0.50 0.32>0.05恐怖1.23±0.57 1.46±0.44 0.44>0.05偏执1.43±0.47 1.48±0.27 0.12>0.05精神病性1.29±0.42 1.33±0.42 0.10>0.t P总分129.96±38.76 149.21±38.52 0.48>0.

3 讨论

当今,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达12%,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家庭结构正逐步小型化,421家庭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3]。子女忙于工作生活,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加入托老机构安度晚年的行列,如何评价这一群体的心理卫生状况,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4-7]。

本研究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度总分 (29.68±2.19),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远大于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老年人在保定养老机构中幸福水平较高。这可能与近年来保定市不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不断的改善养老机构住房条件、美化养老环境、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关系。

调查结果亦显示,SCL-90中,老年人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躯体疾病增加,老年人入住托老机构后,容易出现失落感和焦虑情绪,进一步出现血压波动、食欲障碍、睡眠障碍等,这些均是躯体化因子高的可能因素。另外,养老机构社会活动的局限化使部分老人感到孤独厌世,出现害怕、少言、沉默、无聊、抑郁、多疑等心理状况,一些老年人甚至出现性格的转变,由原来的温顺变得专横、武断。再次,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探视次数的多少,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等等均可引起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做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建议:①相关部门如民政局、老龄委、养老院等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卫生状况;②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软硬件环境,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及时对养老机构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对入住的老年人开展心理评估、健康教育等;③丰富养老机构的生活内容,组织必要的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对子女和社会加强尊老爱老教育,使老年人体会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本研究样本量小,覆盖面窄,覆盖面窄,有待进一步研究。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5-26,31-35.

[2]许淑莲,王翠花,蒋龙,等.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与自觉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3-66.

[3]种森,周国朝.医疗机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考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3):7-8.

[4]薛兴邦,张维宝,王立,等.社区老年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34-35.

[5]韩淋,李继平.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1:702-703.

[6]虚祖荣.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讨[J].江海纵横,2007,7:55.

[7]廖新凤,史蕾,王惠珍.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09,14:41.

doo:10.3969/j.issn.1672-2779.2014.08.096

1672-2779(2014)-08-0001-02

*通讯作者

杨 杰 本文校对:靳红强

2013-12-29)

猜你喜欢

卫生状况心理卫生保定市
襄阳市2019—2020年消毒餐具卫生状况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上海市宝山区足浴场所修脚工具等卫生状况调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心理干预对卡波肉瘤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