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利好亚洲吗?

2014-12-04WayneGorden

新财富 2014年11期
关键词:谷物燃料粮食

Wayne+Gorden

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对欧洲增长的忧虑,重新浮出水面,恐惧情绪卷土重来,市场如惊弓之鸟,投资者纷纷开始平仓。在瑞银看来,近期的市场动荡反映了通胀预期的变化。

自2014年年初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直警告,通货紧缩可能会使全球复苏脱离轨道。用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话来说,通货紧缩是“坚决要战胜的恶魔”。在她说此番话时,通货紧缩还不是IMF的关注焦点,现在也不是。不过,鉴于最近的数据,通缩风险似乎魔影重现。

广义上来说,通货紧缩指整体物价持续下跌,并促使消费者和企业延期消费,因为他们认为商品或服务未来将变得更加便宜。近期而言,更大的风险在于:最近原油和粮食价格暴跌,可能导致通胀预期下行趋势更加根深蒂固。自2014年6月以来,原油价格重挫25%,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粮食价格指数自3月的峰值跌去10%,如今位于4年来新低。尽管瑞银不认为全球经济正滑入通缩轨道,但大宗商品的确出现了通缩现象。实际上,有观点认为原油和粮食价格走低有助于刺激消费,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粮食价格对亚洲家庭消费的

影响大于燃料

在亚洲地区,近期中国CPI回落至2010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显然是粮食类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受燃料成本下降的推动,非粮食通胀也不断下降。粮食成本持续下滑(谷物、油菜籽、乳制品、畜类产品以及食糖等),对亚洲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

中国家庭的食品支出几乎占到总支出的30%,而燃料仅占4%左右。印度也类似,食品占到家庭消费总支出的43%。而在美国,简单计算就可得出,汽油价格如果每加仑下跌40美分,消费者的现金流可能增加大约400亿美元。由此而论,粮食价格下降对亚洲家庭来说具有一定的减负作用,因为理论上它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通胀与家庭消费之间的

传导机制仍很复杂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除了家庭储蓄率迥异之外,大宗商品价格对亚洲家庭的影响与对欧洲和美国的影响也有天壤之别。发达国家家庭的粮食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要远远小于中国和印度等国。此外,发达国家的粮食相对于其他要素(例如劳动力)的比重较低。除了粮食,能源敞口在发达国家中也不尽相同。欧洲汽车一直比美国汽车的效率更高。这不是说美国汽车在提高效率方面没有改进,而是(相对欧洲而言)高税负在美国燃料总成本中所占份额相对较低。因此,原油价格下跌会更直接地传导至美国汽油的最终成本,导致美国消费者比欧洲消费者对原油价格下降更加敏感。

亚洲粮食价格进一步缓和面临挑战

关于全球粮食价格调整的幅度和速度对亚洲的影响,瑞银持有以下几点看法。首先,以中国为例,中国近期食品通胀回落,主要是由蔬菜和水果价格大幅下滑造成的,谷物起的作用较小。历史表明,对谷物价格进行调整更加困难。比如,尽管作为全球基准的芝加哥玉米价格已经急剧下跌,但大连中国玉米期货价格仍居高不下。当前,中国和全球玉米价格差接近历史高点。其次,蔬菜和水果价格走低对中国家庭预算的影响在逐步降低。由于城市化和收入的提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家庭的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如今,肉类食品消费占有更大比重。因此,谷物(肉类生产的直接原材料)价格下跌将极大地推动未来食品通胀回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而这绝非易事,除非各国农业部门加快市场化步伐。

大宗通缩可能是亚洲的一剂良药

迄今为止,食品通胀放缓对亚洲产生了积极影响。消费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的缓和,为许多央行提供了更多喘息的机会,使其得以保持或转向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粮食价格进一步走弱的空间有限。亚洲各国对国内农业部门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并且可以说比以往更加重要。没有改革,亚洲消费者就享受不到当前全球粮食价格下跌的全部益处,也会降低粮食之外消费增长的可能性。

作者Wayne Gorden系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

猜你喜欢

谷物燃料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谷物的绵延支撑着我们的良心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何为全谷物,你说得清吗
珍惜粮食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罗罗将对用于UltraFan的100%可持续燃料进行测试
谷物烘干机的应用分析以及推广策略探究
If We Burne d All the Fossil Fuel in the World
朝鲜称已完成8000根乏燃料棒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