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2014-12-04■宋充程磊
■宋 充 程 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景德镇这座有着1700 多年制瓷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其悠久的制瓷史中积淀出底蕴丰厚的陶瓷文化,包含景德镇地域文化、陶瓷历史文化、陶瓷材质文化、陶瓷工艺文化、陶瓷器物文化、陶瓷装饰文化、陶瓷作坊文化、陶瓷习俗文化、陶瓷交易文化、陶瓷包装文化、陶瓷官窑文化、陶瓷民窑文化、陶瓷建筑文化、陶瓷文献等等[1](P21-38),都是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文化产业集聚区内涵不清、定位不准、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极大制约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而影响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
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产业水平、管理经验,本文认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应该是在景德镇特定的地域环境中,集聚大量以陶瓷文化产业为核心,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且联系密切的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区域。集聚区的企业应深度挖掘陶瓷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及其附属文化,继承和发扬陶瓷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华,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国内外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陶瓷文化及其附属文化的文化产品,在提升陶瓷文化的国家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同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现状与特色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产业形式不仅仅是精神活动的表现,还能够为其扩大规模提供经济力量。在此基础上文化产业的集聚逐步产生。
第一,文化产业是以创意经济为代表的时代产物,是以市场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基础的新兴文化产业。在降低成本、减少交易费用等方面与其他产业类似,产业集聚区为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截至2013 年,景德镇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 家、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基地1 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 家共18 家文化创意基地;“一轴四片六厂”陶瓷产业创意区初具规模;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正在建设中。三宝国际陶艺村经过10 多年经营,已发展成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 万多平方米,集文化、旅游、陶艺研修及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艺术文化村,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的窗口之一。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加大了对创意陶瓷企业的招商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中国台湾地区的“法蓝瓷”、日本的“爱和陶”、马来西亚的“善德堂”等高档艺术瓷及文化创意企业共32 家已落户园区,2012 年园区文化创意企业实现产值35.9 亿元,占全市文化创意陶瓷产值的49.7%。景德镇雕塑瓷厂原创艺术集聚区是最早利用工业遗存打造原创艺术集聚区的成功典范,如今该集聚区共有创意作坊241 家,从业人员1900 余人,年产值5600 万元,年利润达450 万元;集聚区于2007 年创办的“周六”、“周日”陶瓷创意市集如今已声名远扬,摊位300 多个,不仅吸引了国内外近50 万人次前来参观购物,而且带动创业1000 余人,成功扶植近500 名大学生创业就业。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每周五、周六晚推出的高校大学生创意集市,不仅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也拉动了创意园的人气。曙光瓷厂陶瓷小微企业创业园目前有入驻企业151 家,从业人员1860多人,年产值8837.6 万元,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园林陈设瓷生产聚散地,周边的店面与闲置房屋都成了陶瓷销售门点与生产作坊,同时带动了餐饮、住宿、运输、包装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第二,陶瓷文化产品的特点表现在其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还表现在精神层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如音乐、图片、旅游、会展等,具有集聚的明显功能。三宝国际陶艺村代表中国的陶瓷文化交流出席、参与和组织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陶艺盛事,包括2004 年景德镇瓷都千年庆典、澳洲国际陶艺大师创作交流展、挪威奥赛罗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等活动;三宝国际陶艺村博物馆还收藏了英、美、法、日、韩、澳等国家、地区陶艺作品达千余件,同时开设原料加工、国际陶艺创作、烧造工艺和国际陶艺精品等展示区,为东西方陶艺的创作、研修、收藏和展示搭建平台。景德镇陶瓷工业园依托景德镇及浮梁县蕴含的丰富陶瓷文化和生态旅游优势,积极打造具有陶瓷特色的现代工业旅游精品园区;园区已被批准为省级生态园区,园内的法蓝瓷公司被文化部批准为工业旅游示范点,40 多家企业成为省、市级工业旅游点,每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0 多万人次。景德镇雕塑瓷厂原创艺术集聚区从2005 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常规活动350 场、大型活动20余场,有近百位中外艺术家参加了讲座。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当代艺术馆,已承办了多项作品推广、艺术论坛等活动;由成型车间改造成的展览馆也承办了多种陶瓷展、摄影展,以及瓷博会等重大活动;创意园还组织代表性艺术家参加国内创意大赛、文化博览会,从而不断扩大创意园的影响力。
第三,由于陶瓷文化产业所面对的消费者不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形式下的,而是具有独特个性,追求产品差异、多元化的,是以知识产权独占方式表现的,因此推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不断集中与集聚。三宝国际陶艺村从2000 年开始为外国陶艺家和陶艺爱好者提供工作室,已有近千名外国陶艺家来这里创作、交流、访问,长住的有近500 余人;现有韩国、荷兰等国陶艺家的工作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陶艺大师工作室、意大利帕克桑文化中心三宝艺术工作室、北京故宫御膳房新官窑三宝陶瓷研发生产基地、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景德镇三宝事务所等机构;每年都吸引几百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的陶艺家来这里创作、交流、访问;每个月都有国外陶艺家在这里举办作品展或进行文化交流。景德镇雕塑瓷厂原创艺术集聚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最先在此地开设个人工作室,此后,原隶属雕塑瓷厂的20 余名陶瓷大师也纷纷在此开办个人工作室,形成的由艺术创作创造个人价值的产业模式;2005 年,香港著名文化创意连锁机构“乐天陶社”入驻雕塑瓷厂,由其组织的“乐天创意集市”给艺术家们的创意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销售平台,吸引了一大批中外艺术家来此创办陶瓷文化创意作坊,有来自中央美院、鲁迅美院、浙江美院、陶瓷学院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有来自国内的民间艺人,有来自日韩、中国台湾等地的陶艺家,还有来自欧美、澳大利亚的从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家。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设有中心艺术馆、创意工作区、手工制瓷区、时尚休闲区、培训交流区等,60 户陶瓷创意工作室入驻园区。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研与分析,认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不清
当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与前文笔者所定义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形象相去甚远,除了已经具有一定集聚规模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大多数的集聚区还是由陶瓷艺术大师、国内外艺术家、创业大学生、小微创业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所组成,能生产陶瓷文化产品,但没有形成陶瓷文化产业,仅仅是陶瓷文化人才集聚的地方,而不是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陶瓷文化企业,这也是景德镇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较小的重要原因。据景德镇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2 年景德镇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8 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定位不准
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形成的情况看,主要还是硬件建设或者提供交易场所,即所谓交易的集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深入挖掘陶瓷历史文化资源才是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根本,以及创新创意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如前文所考察的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有些集聚区既有陶瓷艺术大师、大家的画室,又有初出茅庐的陶瓷艺术爱好者的工作室;既有从事陶瓷文化产业的企业,又有一些未成气候的小作坊。定位杂乱不明确,没有形成突出的集聚主体,进而也影响了集聚区空间格局以及生态环境的相应营造。同时,对于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创意孵化、创新培育、商业化开发等问题定位模糊,不能真正把握住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特色,考虑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需求特点,未做整体规划就盲目跟风建设,从而导致各集聚区集聚主体趋同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集聚主体基本上是处于文化产业链上的同一环节,不仅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反而造成了低层次的激烈竞争,很难让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培育出高附加值的品牌,从而直接影响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不完整
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其重要特点就在于创意的产品要通过版权授予或技术转让进行衍生开发,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拉长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要想获得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就必须共同创新、协同发展,而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就应当构建成一个适宜各类与陶瓷文化产业相关的各类文化企业、文化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区域。与陶瓷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包括陶瓷设计产业、陶瓷旅游产业、陶瓷演艺娱乐产业、陶瓷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也包括教育、金融、咨询等机构。就目前调研的情况看,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间的合作以及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足,集上游、中游以及下游一体化的创意产业链尚未形成。影响了集聚区的企业网络及产业链的形成,制约了集聚区的发展。
另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大。文化产业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的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景德镇现阶段对艺术家原创性陶瓷产品的保护力度严重不足,抄袭者的违法成本偏低,致使仿冒、盗用景德镇陶瓷外观设计、知名商标和名人名作的案件屡见不鲜,极大地挫伤了从事陶瓷文化产品创意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对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二重损失。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还存在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完备,辐射与带动能力不强;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领军陶瓷文化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陶瓷文化品牌稀缺;陶瓷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缺乏;陶瓷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等问题。
三、相关建议
(一)明确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对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内涵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集聚区建成的形态。文化部发布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文化园区界定为“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结合上文提出的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界定,本研究认为,陶瓷产业集聚区要以陶瓷文化产业为支撑,以陶瓷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企业、机构聚集为目标,以陶瓷文化产业的集约式发展为条件,充分体现集聚区的集聚特征,努力做到陶瓷文化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结构合理,能最大限度吸纳就业的功能区。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既是先进陶瓷文化产业集中区,又体现现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的科学发展,体现出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节约、功能集合的特点。
(二)结合区域特点,站在全球视野规划集聚区
从国外的创意城市(英国伦敦)、旅游城市(法国巴黎)、科技电子城市(美国硅谷)和有“欧洲的硅谷”之称的都柏林,到北京、承德、大同、南京、泉州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景德镇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其1700 多年的制瓷历史演进中,创造了辉煌和灿烂的陶瓷文化,形成的陶瓷文明享誉全球,是唯一一个以单一的陶瓷产业支撑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名城。从世界的角度看,景德镇是极具特色和魅力的世界城市,这也是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能吸引近千名外国陶艺家来此创作、交流、访问的原因所在。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放在世界这个大的系统中去规划,运用宏观前瞻的战略发展思维、与时俱进的理念,把握陶瓷文化、陶瓷产业、陶瓷技艺的核心脉络,用中国声音向世界进行广泛的传播与发扬。一是对陶瓷文化的浓缩。采用独特的历史眼光,将景德镇千年制瓷的辉煌历史,从时间、流程、内容、演进过程上浓缩到一个特定的区域。二是对陶瓷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对糟粕的抛弃。陶瓷文化在发展的演进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扬弃。三是将那些历经沧桑而最终留存下来的陶瓷文化遗产,提升到一个理念阶段,形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在提升陶瓷文化的国家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同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认识集聚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人为本发展
人才是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永续源泉,人才资源是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努力做到听民言、纳民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创意精神,实施人才兴区的战略,吸引更多的文化消费,达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丰收。
[1]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汪立耕,陈新剑.发挥景德镇独特文化优势——提升文化感召力[N].经济日报,2013-06-28.
[3]花建.创新·融合·集聚——论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三者间的互动趋势[J].社会科学,2006,(6).
[4]钱紫华,闫小培,王爱民.城市文化产业集聚体:深圳大芬油画[J].热带地理,2006,(3).
[5]花建.城市空间的再造与文化产业的集聚[J].探索与争鸣,2007,(8).
[6]花建.产业丛与知识源——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动力[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4).
[7]宋泓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12).
[8]陈少峰.创意产业集聚园的十大误区[J].中国高新区,2008,(3).
[9]陈少峰.关于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园效益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