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2014-12-04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天然

办公室业务 2014年23期
关键词:贫困生教育者心理健康

文/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天然

一、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存在精神上贫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生存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的人更加敏感脆弱、喜欢享受,抗拒磨难,经不起挫折和失败。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水平的差异,对自我现状,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学习困惑、就业前景等方面焦虑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导致心理失衡。不少贫困生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再加上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等因素造成家庭经济的窘迫,面对这样的状态,大多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父母无能,当成耻辱。从而导致精神上贫困。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经济不宽裕、吃穿用处处节省,贫困生就很容易由消极的自我意识、自我暗示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2.还有对贫困生的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或者教育滞后,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心理不适,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

3.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贫困毕业生的就择业压力。由于就业时激烈竞争,加上用人在很多企业存在着不够完善的机制。贫困大学生既没有父母可以依赖,也没有物质作为后盾,加之自身在言行举止、气质、知识技能掌握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心理上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神经质等问题。

如何使贫困生正确面对处理好这些问题,能够接纳自己,坦然面对挫折;善于发现自己排解压力,提高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因人而异从关爱入手用爱心温暖贫困大学生的心灵。

二、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树立正确人生的理念

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特别是贫困生,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关注、关心、关怀贫困生,要多与贫困生接触交流。通过建立贫困生的档案,将他们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生源地区、生存环境等资料留存牢记,便于长期的联系与有目的管理。

(二)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必要条件

在学生入校后,进入班级正常学习阶段老师要及时向这些学生宣传国家助学政策和特殊困难补助政策及学院各项评优奖励政策。使学生学习上有奋斗目标。现在所有的正规院校都已经享受了国家给予的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甚至在学校设立的各项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中,学校也是尽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这些贫困生。并且也是借助种种渠道、各种传媒、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召唤社会对这些学生予以关注并给予大力支持。另外,为了更好地落实勤工助学政策,进行工作岗位的开发,更好地为这些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例如:学校内食堂、车间、加工厂、实验室勤工助学联系学校外企业实习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让他们安心完成学业,无后顾之忧。

(三)从学习上关注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式扶贫

很多贫困学生,原本成绩优秀,还具备很多自身的潜力和特长,随着进入大学参照物增多。出现了更加优秀的同学和朋友,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本来在学习上原有的优越性、荣誉感遭到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家庭上的困难生活上会出现的一些物质的贫乏,更会加重这种落差带来的阴影,这样,就很有必要对这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和辅导,让他们重拾信心,在学业上以优异的成绩充实自己,重新弥补这种落差带来的心理阴影,对于教育者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工作。

(四)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他们会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学习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学习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

三、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教育者面对的贫困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学校问题,宏观来说是一个很综合的多元化问题。不仅会关系到国家的投入是否落到实处,教育是否得到了社会和各个方面的支持,还有学生自身的能不能客观面对贫困、家庭,怎么尽量承担一个受教育者的责任等等。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劳动者,更是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责任心人。

[1] 谢伟红.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思考[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2.

[3]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教育者心理健康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