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觉悟的思想与启示*——从当前干群矛盾问题的另一视角谈起

2014-12-04陈兆芬姜爱风

理论月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领导干部

陈兆芬 ,姜爱风

(聊城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干群矛盾一直以来是我们社会关心和关注的主要话题,尤其近来我们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解决干群矛盾和冲突,坚决遏制“四风”,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当前党的廉政建设的重头戏之一,由此无论理论工作者还是社会工作者,都把深入挖掘和自省我们党自身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作为学习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之一。毋庸讳言,在一个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官僚主义盘根错节、资金匮乏、文化落后、至今还存在着几千万文盲的国家里,对于一个从事着史无前例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事业的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固然困难重重,也切实感受着疑虑、指责、失误甚至冲突等等复杂的干群矛盾的冲击。但是回避、拒斥、侥幸、惶恐,“鸵鸟政策”和“无为而治”都无益于干群矛盾关系的解决。造成当前干群矛盾关系的主要原因除了在于我们党员干部自身的诟病以及干部制度性约束和监督管理上的弊端等因素之外,[1]也存在着某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对群众觉悟程度的漠视或亵渎问题,恰如毛泽东在革命时期警告我们领导干部工作中存在问题时指出的那样:“除了我们的觉悟,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问题以外,还有一个人民群众的觉悟问题。当着人民还不觉悟的时候,把革命果实送给人家是完全可能的。 ”[2](P1131)同样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当我们的领导干部还没有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的时候,当着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还不够高,还没有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认识清楚这个问题的一切方面的时候,干部与群众之间产生摩擦和冲突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论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群众觉悟的思想,认清我们干部自身存在问题的同时,从群众觉悟实际出发,进一步探索促进干群关系良性互动的路径,将是我们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意义所在,这也是本文从另一视角解读干群矛盾问题的初衷。

一、经典作家关于群众觉悟的思想

群众觉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关注、并多次论及的重要思想之一,其核心是鉴于普通群众特殊的文化知识层次和觉悟水平,他们无论从理论的阐发上,还是实际群众工作中时刻注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理解能力,并提出了群众觉悟水平高低是关乎革命成功和理论彻底与否的关键;群众觉悟水平高低是制定党的一切政策措施的依据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一)群众觉悟水平高低是关乎革命成功和理论彻底与否的关键

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马克思谈到群众觉悟问题时不无痛心地说:“这些家伙真是无知透顶,他们的生活状况使得他们毫无觉悟,他们当中根本没有竞争,工资一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同师傅的斗争根本不是为了工资,而是为了‘帮工自尊心’等等。 ”[3](P429)在马克思看来,工人群众这样低的觉悟水平对于接受革命理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对革命的进展是非常有害的。1854年马克思在《革命的西班牙》一文中尖锐指出:起义开始时人民觉悟水平很低的状况是导致西班牙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889年2月4日恩格斯在致劳·拉法格的信中又进一步指出:即使革命在群众觉悟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取得了成功,这也是暂时的,因为革命胜利后,一些机会主义者会利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觉悟程度不高的弱点,钻空子来欺骗群众,接着他引用倍倍尔在维也纳《平等》中的话说:由于“大多数巴黎工人的行为简直可悲,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阶级觉悟显然处于极可怜的状态,以致社会主义者候选人只得到一万七千票,而象布朗基这样的小丑和蛊惑者却得到二十四万四千票”,[4](p139)这一情况表明:只有当工人阶级真正觉悟起来时,一切才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而要让“工人阶级真正觉悟起来”,则必须让理论为工人群众所掌握和接受,因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变为物质力量,那么怎样使理论说服人呢?这取决于理论本身的彻底性,即抓住事物的根本——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以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就是建立在“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将人的觉悟或意识提高到必须推翻那些使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引者注)出发的”这一事实为依据,[5](p9)强调理论的彻底性就在于能否提高人本身的觉悟,能否让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即无产阶级这个特殊阶级。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盛衰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什么居于优势,是工业工人的觉悟还是开垦处女地的农民意识?就此,马克思恩格斯坚信随着工人群众运动的不断前进,生产资料公有化思想基地的日益扩大,当工人群众“认识到产品是劳动能力自己的产品,并断定劳动同自己的实现条件的分离是不公平的、强制的,这是了不起的觉悟,这种觉悟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产物,而且也正是为这种生产方式送葬的丧钟,就象当奴隶觉悟到他不能作第三者的财产,觉悟到他是一个人的时候,奴隶制度就只能人为地苟延残喘,而不能继续作为生产的基础一样。 ”[6](p460)总有一天具有高度觉悟的广大人民群众将冲破“领袖们”之间互相倾轧和宗教纠纷的落网,把一切阴谋家和被收买的头头统统抛弃而组织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敲响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丧钟。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运动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觉悟的思想,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自觉将人民群众的觉悟水平看作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推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革命前“俄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客观条件)和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和客观条件密切联系着的主观条件),都使工人阶级无法立即获得完全的解放。 ”[7](p537)所以列宁认为俄国革命最近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大大提高他们的觉悟水平和组织程度,帮助他们改正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恶习,自觉和自愿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19世纪末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兴起,列宁又进一步意识到“这些事实同其他千百件事实一样,也最清楚不过地证明,正好是无产阶级群众、‘下层’群众、落后群众的觉悟程度正在提高,要求组织起来的愿望日益迫切”的结果。[8](p163)而“至于冲突时刻何时到来,当然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志,而取决于政府的行动,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程度和情绪,”[9](p88)所以俄国革命到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群众的觉悟程度、民主精神和自主精神的增长上,而不是寄托在资产阶级外交家的阴谋诡计上,不管这些外交家们用什么自由主义词句来为自己乔装打扮! ”[10](p156)就此而言,列宁主张俄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全力巩固这个党同工人阶级群众的联系,把无产者和半无产者更广泛的阶层不断提高到具有充分的社会主义觉悟的水平,发挥他们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否则如果群众没有觉悟,昏昏沉沉,不坚决行动,那情况就不可能有任何好转,革命就可能徒有形式而失败。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革命要求,针对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特殊情况,提出了党的革命措施必须适合群众觉悟水平与迫切要求的方针,并且根据革命时期的总任务和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制定了群众工作的具体任务,使群众工作与整个革命工作密切结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群众觉悟的思想。比如毛泽东谈到革命时期的土改工作时说:土改工作与整党工作一样,均是细致的群众工作,必须依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既不要把群众的觉悟估计的过高,也不要估计过低,“应依环境、群众觉悟程度和领导干部强弱决定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速度,”[11](p1283)同时毛泽东也指出群众觉悟程度层次有别,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不必立即在群众中搞“一刀切”,而应该从这一县与那一县,这一乡与那一乡,封建势力强弱不平衡,群众觉悟程度不平衡,群众斗争情绪与组织力量不平衡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有区别地依据群众觉悟程度的高低不同来运用,就像群众觉悟程度有很大区别的新区与老区,在土地法的应用上必须有所区别。在阶级斗争领域更是如此,“必须分为几个步骤,从斗大地主、恶霸、反动分子开始,依据群众觉悟及组织程度逐步推广打击面(总的打击面,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乡村人口百分之十)”,[12](p67)千万不要企图在一个早上消灭全部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我们应该在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被提高了的情况下,逐步地发展到全部消灭封建制度的阶段。

(二)群众觉悟水平高低是制定党的一切政策措施的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经济地位低下、觉悟程度较低、接受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政策纲领的制定和阐发上时刻注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把工人阶级的政策纲领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有的浓缩成为言简意赅的通俗小册子,甚至为了便于工人群众真正弄懂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增强政策纲领对大众的亲和力、感染力、号召力,把经济学中许多严谨的概念都是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出来,根本不像有些人评价他们是“用哲学那晦涩的术语,经济学那枯燥的公式,科学社会主义那铁的规律”阐发理论纲领体系的。[13](p3)再比如恩格斯在《1891 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指出:就工人的智力和觉悟程度比较低的状况而言,“我不会说‘有阶级觉悟的’,这在我们中间固然是容易理解的简略说法,但是,为了便于一般人的理解和翻译成外文起见,我会说‘认清了自己的阶级地位的工人’或类似的说法,”因为“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懂得,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14](p212)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政策之所以能够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的原因所在。

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当前的伟大任务,列宁强调:“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15](p361)目前苏维埃政权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怎样使人民的政治领导人以及劳动群众中所有的觉悟分子都清楚地理解这种过渡的特点,这就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必须充分估计到在本国内部现有的一切力量、集团、政党、阶级和群众,要求决不能仅仅根据一个集团或一个政党的愿望和见解、觉悟程度和斗争决心来确定政策。简而言之“我们只能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办事。 ”[16](p104)所以在当前这个时刻,只有充分估计农民群众的觉悟和决心的发展程度以及准备程度,才能胜任当前的伟大任务,列宁一再地提醒广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注意“我们要面向千百万人讲话,应当从群众中吸取新的力量,要求觉悟比较高的工人能够适应群众的水平来解释我们的主要论点”,[17](p445)这些人不一定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应当生活在工人群众之中,非常熟悉他们的生活,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正确无误地判断群众的情绪,判断他们真正的需要、愿望和想法,能够不带半点虚假拔高成分来确定群众的觉悟程度,确定这样那样的旧偏见和旧残余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能够用同志的态度对待群众、关心满足群众的要求,以此赢得群众的无限信任。为此列宁曾批评工会不顾群众觉悟水平强行把所有工人登记为工会会员的做法,他说,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工业社会化实际达到的水平,也不符合群众的觉悟水平。这也就是说:制定任何政策或措施的时候应当要考虑到包括群众觉悟程度在内的各种条件,而不应当以主观的态度去从事工作,制订计划。在群众觉悟不到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把我们的希望搁置到全体群众达到自己先进部队的觉悟水平的时候了”。[18](p262)除此之外,列宁多次警告布尔什维克党一定要善于启发群众,他说:一个“有觉悟的人组成的团体如果不善于启发群众,那还能不能叫作有觉悟的团体呢?”[19](p71)尤其那些希望在选举中捍卫真正最广大居民利益的人来说,提高群众的觉悟是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布尔什维克党只有竭尽全力把祖国劳动群众的觉悟提高到社会主义者的程度才能使人民群众深信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共产党员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每一个同志必须做到 “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群众之上,而是深入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 ”[20](p1095)否则“当着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那是冒险主义。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能前进,那是右倾机会主义。……就是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不能领导群众前进。 ”[21](p1320)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毕竟是文化水平相对先锋队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政策策略制定和宣传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要有耐心,而且要求必须在群众真正觉悟的情况下才能行动,群众只有从心里接受了并内化于心,才能赋予行动,这样,党的政策方针也才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也就是说“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 ”[22](p1012)就此而言,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其结果必然是忽视了先进分子与广大群众之间觉悟程度的差异,也必然造成工作上的急躁冒进。只有真正做到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才会形成干群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促进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从群众觉悟的实际出发,促进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事业,历史证明,这一事业的成败得失很大程度上在于党的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如何,干群关系良好则事业兴旺,干群关系紧张则事业衰败,恰如毛泽东直言:干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干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即使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尤其在“现代社会的进步,要靠群体认识的提高,群体认识的觉悟。一个哲学家启发一个时代的历史已经过去,以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觉悟了的群体来推动社会”的背景下。[23](p112)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觉悟思想,认清我们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分析冲突中的群众觉悟因素,探索促进干群关系良性互动的路径,将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一)从群众觉悟实际出发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办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因此“根据群众觉悟程度办事”是决定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24](p33)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共产党员走到哪里,一切工作都要根据具体环境和群众觉悟程度去进行,必须避免以主观的态度去从事工作,制订政策。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官僚主义者在制定工作政策或措施之前,并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并不是从实际的可能条件出发,并没有依据群众的需要和觉悟程度,而是凭着自己脑子里的想当然,凭着一种大概的估计而制定出来的,结果违背了“我们只能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办事”的原则。同样就我们当前的干群矛盾关系而言,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从群众觉悟程度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的是与群众觉悟程度相符的政策和措施,采取的是与群众的觉悟水平相适宜的口号、要求和工作的方式,并把说服教育工作做到家,耐心等到多数群众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地接受和理解了工作的政策和措施,那又何愁群众不配合、不支持,何来干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进行工作时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和要求,要清楚地认识到群众工作的困难,毕竟面对的是文化水平、觉悟程度不高的普通群众,即使在有时好心或者好的政策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能因此与人民为敌或起冲突,我们必须学会耐心等待,学会根据群众的经验和觉悟程度,根据实际的可能性,逐步前进。当然,等待并不意味着采取“鸵鸟政策”无所作为,而是必须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既反对要求过高过急,贪大贪多,盲目发展,也反对放任自流,稳步不前。正确的态度是:一定要有步骤地启发群众的觉悟,不能超越群众觉悟水平的程度,不要性急,应依据环境,从群众觉悟程度实际出发,决定工作进行的速度。千万不能为了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忽视大多数群众的觉悟程度,忽视采用群众能够接受的组织形式,忘记群众工作必须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否则干群矛盾不但不能解决,反而会更加恶化。

(二)从群众觉悟实际出发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提高群众的觉悟是摆在第一位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一个有觉悟的人组成的团体如果不善于启发群众,那还不能叫做有觉悟的团体,尤其“那些希望在选举中捍卫真正最广大的居民利益的人来说,提高群众的觉悟是摆在第一位的任务。 ”[25](p108)只有使群众能够知道一切,能够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才能实现党的主张真正代表人民的意见,那么如何才能使群众能够“知道一切”、“判断一切”呢?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懂得:领导群众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要在工作中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与参与能力,以加强共产党对于群众的领导作用。所以领导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清楚地了解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群众的迫切要求,以及他们的觉悟程度和参与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出为群众所拥护的适当政策与口号,才能根据工作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变化找出适当的工作方法与手段,进而把群众的觉悟和党的领导作用逐渐提到更高的阶段。但是在现实有些干部的工作中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并没有“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26](p1095)逐步地展开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工作。相反,他们做一件事情,总不愿意向被领导的人讲清楚,不懂得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观上也要大家动手动脚去做,但是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能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因此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密切地与周围的群众联系着,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依据群众当时的觉悟程度,有计划地在群众中解释党的政策和口号,散布党的报纸,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根据群众今天所切身懂得的东西,根据群众今天的觉悟程度与文化水平来进行宣传鼓动,必须使我们的宣传鼓动能引起群众的兴趣与行动,并在这种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使群众真正从内心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问题一切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使广大群众真正行动起来,就必须把“提高群众觉悟摆在第一位”,根据群众切身需要,根据群众在目前发展阶段上所具有的觉悟程度而提出适宜的工作方式,只有当群众从内心真正体会到我们的领导干部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的时候,人民群众才会用一切力量去支持和参与,这样我们就能顺利实现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

(三)从群众觉悟实际出发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避免“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揭示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时说:“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相反“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27](p1095)这就告诉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每时每刻地警戒着不要超越或低估群众的觉悟水平,既要反对任何没有准备的不顾群众觉悟水平的急躁冒进思想。也要反对领导思想往往落后于群众觉悟程度而采取群众要怎样就让他怎样的尾巴主义态度。诚然,要把广大的、千千万万的、觉悟程度不同的群众动员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一条战线上,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我们的干部必须对群众觉悟程度的层次性,群众参与要求的复杂性等具有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抛开一切教条与法宝,积极地投身到群众中去,在灵活地运用群众现有觉悟基础上同他们进行一定条件的联合与妥协,以便团结和争取最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巩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领导地位。正如列宁所言只有那些“生活在工人群众之中,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正确无误地判断群众的情绪,判断他们真正的需要、愿望和想法,能够不带半点虚假拔高成分来确定群众的觉悟程度”的领导干部,[28](p625)才能做到用同志的态度对待群众、关心满足群众的要求,赢得群众的无限信任,才能最终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才有保证。但是在现实干部工作中有些人长期以来受左倾的影响,不顾实际和群众觉悟,提出过高的群众做不到的口号,造成假大空,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甚至把群众一时的热劲误认为多数人的觉悟要求,就如1948年6月邓小平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和政党工作的指示》中谈到暴露出的问题时所言:“我们制订的方针和计划,不是从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到新区不调查不研究,简单地抱着半年完成土改的意愿,不管敌情是否许可,不管群众的和干部的准备程度,忽视了群众工作艰巨性,把少数人勇敢分子的行动误认为是多数农民已经有了分配土地的觉悟和要求,因而不是有步骤有分别地去领导群众,取得胜利,而是轻率地决定实行土地改革。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而且是有害的。”[29](p109)固然,我们不能忽视部分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不能否认某些领导干部主观上要把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展好的良好愿望,但是必须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绝大多数群众的觉悟水平、具体情况来办,要合乎大多数人的要求,不合乎大多数人的要求,想法再好也是脱离群众的,执行不通。

三、结论

自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干群矛盾关系有了明显改善,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和廉洁自律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一些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纠正和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群众之间的觉悟水平不同,他们对于领导干部工作的看法和要求也是有差别的。有时群众中的很多人将干群冲突完全归咎于领导干部没有头脑或领导能力不够,但这样看问题,有点过于以偏概全,岂不知群众自身的觉悟水平也是制约干群关系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让很多领导干部都很头疼的旧城改造中的拆迁问题,毋庸置疑,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双重转型中的难点和干群矛盾集中爆发的区域,它的成功与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性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对立的觉悟水平,那么怎样促使人民群众提高觉悟顺利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平衡呢?这就为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我们除了要提高领导干部能够根据当时当地群众的觉悟程度与参与能力、提出大多数群众所要求与希望的政策和措施、采取群众所拥护的工作方法与手段的能力之外,还要提高领导干部发挥共产党员做思想工作善于启发群众觉悟的优势来解决社会矛盾、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只有将这两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舞台上形成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美好局面。

[1]张富良.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重庆社会科学,2005,(4).

[2][11][21]毛泽东选集:第 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列宁选集:第 1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28]列宁选集:第 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全集:第 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列宁全集:第 2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2]毛泽东文集:第 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章韶华,王涛.需要——创造论—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列宁选集:第 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17]列宁全集:第 2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8]列宁全集:第 5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9]列宁全集:第 2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0][22][26][27]毛泽东选集:第 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任继愈著,文明国编.任继愈对话集·觉悟了的群体才能推动社会[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24]毛泽东文集:第 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5]列宁全集:第 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9]邓小平文选:第 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抉择
人民出版社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