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中对生态美的探寻
2014-12-03王海洁金海波
王海洁 金海波
摘 要:本文以勒克莱齐奥的作品《流浪的星星》为例,分析其本人生态美学思想根源、探寻这部作品中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美。
关键词:生态美;人与自然;《流浪的星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58-01
法国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是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当今法国文坛知名的生态文学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生态学及生态美学思想。本文以其代表作《流浪的星星》为例,探寻这部作品中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美学思想。
“生态文学”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大自然,而是指这类文学是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在对数千年生态思想和数十年生态文学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生态文学是考察和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生态文学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考察和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对人的影响(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恢复与重建等。
一、探寻人与他人之间的生态美
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翻山越岭的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不就的以色列圣地。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和同陌生人及他人相处。和拉歇尔、马里奥、牧羊人、萘玛等。尤其是她和萘玛的相遇,她们交换的只是彼此的一个眼神,还有姓名,而她们的命运注定纠结到了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战乱带来的绝望里,艾斯苔尔和雅克,萘玛和萨迪在惘惘的威胁里,也偷过一点好时光。
二、探寻人与自身之间的生态美
人与自然的生态美的体现实际上就是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一种自在本真的生命状态是勒克莱齐奥向往的一种境界。在他的作品中,人与自身之间的生态美表现为人的身心、性情的正常发育和自由舒展,人的生命不再为外力所扭曲从而呈现为一种自然自在状态。
在《流浪的星星》中,艾斯苔尔和萘玛都是坚强的孩子,他们靠着她们自己也不甚明白的一种等待生存了下来,并且为了这等待颠沛流离。艾斯苔尔起先是靠一种近似神话的信念,关于耶路撒冷的许诺。虽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也不止一次地问过:“也许耶路撒冷并不存在?”这真的是只有心境能够自由舒展的孩子般的询问,也只有孩子才能够直面的现实,即“也许我们梦想中的精神家园并不存在?”可是,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抱着一种不可理喻的固执认为他们的家园就在前方旅程的尽头。所有的等待都是有价值的。相比较起来,萘玛或许是因为没有这么强烈地希望过的缘故,她的绝望是更底层的,是没有生存条件的绝望。在难民营里,只有饥饿、干渴和鼠疫。人们只晓得等联合国的运粮车。
三、探寻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美
《流浪的星星》中艾斯苔尔喜欢马里奥,是因为他不像别人一样,把蛇杀掉。她“守着用来塞城通风窗的纸板的缝隙等待光明,等待小鸟那短促的鸣叫,等待它们召唤她,她在等麻雀的叨啾,等雨燕的尖啼,它们都在邀请她到外面去”。诺拉把蜘蛛当做自己的朋友,她和艾斯苔尔在甜菜地里劳动时,发现叮在甜菜茎上的蜘蛛,“她轻轻地用一根草把它们拨下来,把它们放在稍远一些的地方,以免别人去折腾它们。她还让蜘蛛在她的房间的天花板上自由地结网。”“她把平平的石头举起来,看到石头底下的蝎子她就觉得好玩。蝎子在鳄梨树下灰尘四起的地上飞也似地爬着,找寻着另一处藏身之所。诺拉用两根指头夹起它们,轻轻地,尽量不去弄痛它们。”
艾斯苔尔在马路上凉爽的空气里,在街衙中间潺潺流淌的冰凉的溪水里,感受到一种奇异的自由的感觉,那样一种无边无际的幸福。在宽阔寂静的山谷里,在昆虫尖声的低鸣,云雀的短促的叫声,绿草在轻轻地晃着中,艾斯苔尔觉听着自己的心在缓缓的,有力地跳着,她甚至在倾听她自己的鼻息,这一切使她渐渐的远离恐惧。
四、勒克莱奇奥生态美学思想根源
勒克莱齐奥虽然出生在法国海滨城市尼斯,但却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渡过了他大部分时光,与这里的居民朝夕相处使得他迷恋上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他一直处于漂泊状态,曾在墨西哥城、泰国曼谷、美国阿尔布开克和波士顿等多地任教,并游历撒哈拉沙漠、拉美印第安部落和印度洋岛等许多地方,1990 年后仍不停地穿行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非洲毛里求斯和法国尼斯之间。这就使得他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钟情于沙漠、大海等原始自然环境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其的破坏深感痛惜。
18世纪,卢梭率先提出了“远离社会,回归自然”的思想并批判破坏自然的工业文明和现代社会。这一“回归自然”包含了两层含义,既指回归外部的纯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又指遵循人类的内心世界,即回归和重视人类的本质。勒克莱奇奥的作品中对卢梭的这一思想都有具体体现,确切的说,他是一个提倡“返归自然”的卢梭主义者。
参考文献:
[1]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法)勒克莱齐奥.袁筱一译.流浪的星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 鲁枢元主编.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上下卷)[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 (法)卢 梭 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