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14-12-03钟世国
钟世国
摘 要:小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于第一位,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基石,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素质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中表达出语文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69-01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都对学生有着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因为有了老师的榜样作用,所以学生都在不自觉的,学习老师的知识与品德。由于老师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如何使得学生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必然
人们只要一提到语文,就认为读书、认字的课程,小学语文来说是一种误解,小学语文的初衷是掌握汉语知识的同时渗透素质教育,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易于学生理解语文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中也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那些反应正面道德品质的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语文知识,学习书中的高尚品德,小学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品质有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等。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这些可以在语文教材中找到,比如《背影》《雷锋》《论语》等等都能直接反映出好的品德,值得学生学习的品质,这些品质可以在学生中规范学生的语言、行为、动作,对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有深远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教材人物的高尚品德的积极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使得学校也更重视素质教育,要想达到高素质的要求,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由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学生在学校最少也要学习九年,那么从小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那么学生自然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高尚的品德,所以在小学语文中渗透道德教育更能满足社会对这类人的需求。
中国泱泱大国,上下5000年历史,古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缺失,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方面,更是衡量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当代社会正在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国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各个阶层不断发起志愿团体,“挽救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这些使得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的惹人注目,更加重视祖国的下一代的道德品质教育。这也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提高素质教育的方式
提高小学语文中德育,对于小学老师主要就是分析教材,然后找一些课外读物,在教育中,上课是最好的渗透时间,学生在这个时间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把教材中涉及德育方面的进行重点分析,转化成小学生思维方式讲解,利于学生吸收和学习,比如在《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智慧的,这告诉学生做人要诚实。“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走,其中必然有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比喻学无止境,要谦虚做人。比如《孔儒让梨》中,孔儒把大梨让给别人,讲述做人做事要对人谦让。《长城》中描写了长城的壮观和古代人们辛勤的汗水,充分体现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孩子在地震中被埋入废墟,并坚信父亲会来,父亲也认为孩子一定还活着,最后得救的故事。可以从中学到,“坚定地意志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坚信人间有爱”。《落花生》告我们要有奉献的精神,这些良好的品质,都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出来。老师在讲述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这些好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但是在语文教材中,也会出现反面人物,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不要对此进行回避,要把它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客观评价,是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时学生刚刚形成自己的观念,正形成道德观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给学生明确的道德观,规范学生行为,尤其是超出法律之外的一定给学生讲明。比如在文中出现“打架”“小偷”那么对此必须要对学生强调这是一种触犯法律的行为,要付法律责任,是不可作为的行为。要加强贯彻学生法律意识。
当然学习好的品质不能仅仅在教材中,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给以启发,不要局限在课本中,可以针对爱读书的学生,列一个课外读物表,比如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虽然看不见,但是并不放弃生活,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从中学习海伦热爱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学习生活中,老师要随时作为榜样,给同学树立一个拥有正确道德观的人,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学习正确的行为,学生好奇心、模仿能力特别强,运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学生,感化学生,使得学生尊敬老师,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老师的行为和所教授的知识,比如老师在进入班级是看见桌子脏了,那起抹布把桌子擦干净,给学生讲出这样做的道理,那么学生自己就会进行反省,改正错误,老师还要注重怡人仪表,头发整齐,穿着不能过于另类,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表率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老师有表率作用,家长也可以做为表率作用。社会上发生的好人好事也要给学生灌输好的思想,社会上觉得比较远的,可以把小内的好事进行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做好事是受人尊敬的。在班级可以设立好人好事的黑板报,对于学生所做的好事进行表扬,把“好事”发扬光大,使学生乐于做好事,对于做好事举得光荣的观念,这对于树立学生正确道德观有一个宣传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最佳时间,使得教学效果特别明显,小学生模仿性特强,只要在生活中有一个榜样,在把德育教学渗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那么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渗透中主要以教学渗透为主,以榜样为辅助,全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相 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2.
[2] 刘红根.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05:157.
[3] 何秀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2013,0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