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评估分析

2014-12-03张巨勇吴胜女

企业导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张巨勇+吴胜女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文山州的整体经济状况,内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的与内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以此来评估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个方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通过全文的分析,最后找出文山州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改善文山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文山壮族;可持续发展;评估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拥有少数民族自治州最多的省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有8个位于云南省内。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自治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建家园,但由于自然、人文、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民族自治州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不高, 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到2010年六年内位于云南境内面积最大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其后续发展情况以及对子孙后代的福利普及,因此本文对文山州可持续发展状况利用实证分析法进行评估分析,为其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状况概述

云南省共有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本文主要以该州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性进行评估分析。文山州的地区生产总值无论是在本省的八个州中还是在全省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说明其经济状况基本符合全省总体经济发展趋势。文山州始终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一直都是最多的,但是文山州的第二产业正在迅速崛起,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2:29:39调整为29:33:38,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22:37:4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由此趋势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必将发展成为文山州的主导产业。

三、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评价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为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及劳动的产出效果等。考虑到指标的可得性,文山州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如下表3.1所示:

表3.1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

表3.1续表

数据来源:《文山州蓝皮书》

表3.2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系数

表3.2续表

用表3.2最后一列数据做图3.1,从图3.1中可以看出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趋势线可以看出,变化趋势可用线性模型表述。

回归方程:y=8.1844+1.5678x

其中x为年份:2005年取1,2006年取2,2007年取3,……以此类推

在95%的置信度下,选取样本量为6,相关系数R=0.9951,查相关系数表得R(6-2)=R(4)=0.811

图3.1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

由此可知,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说明文山州的经济实力在增强,这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可持续发展外部环境指标分析

外部环境指标的分析主要包括人口支撑能力,社会支撑能力,资源支撑能力,环境支撑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根据这五个方面的不同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同上一章,分别对五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再将每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曲线与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曲线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这五个方面中除了资源系统支撑能力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四个方面均与其成正相关关系,说明在文山州,虽然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急待改进;而其他几个方面则明显的与经济互相促进,其中,除了社会支撑系统的发展弱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外,其余的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几方面应继续保持现状,或者改进现状,使其能够更好的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经济因素:2010年文山州的人均GDP高于云南省人均GDP,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甚至全国可以基本同步。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可以保持持续发展。在未来几年内,经济依然可以保持增长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情况较稳定。

环境系统:文山州的综合外部环境支撑系统整体发展呈增长趋势,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成为其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优势。1)人口:文山州人口因素并不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且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对于保持多民族国家的形象有极大的优势;2)社会:该地区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和风俗习惯,因此该地区社会因素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资源:该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水能、生物种类、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是丰富,是其特色的经济发展优势;4)环境:文山州由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环境状况极佳,环境支撑系统水平很高,环境达标指数高;5)科技:文山州的科技发展在2006年到2010年间发展速度很快,对其在这几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不利因素。经济因素:文山州经济基础较弱,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山州的产业结构低,支柱产业仍是第三产业。

环境因素:1)人口:由于该地区的偏远性和民族特性,人口素质较低,不利于经济发展;2)社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并不是很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资源:资源指数综合评估的结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成负相关趋势,虽然其特色资源丰富,但是其资源方面并不具有很突出的优势; 4)科技教育:文山州的科技在近几年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总体科技水平并不很发达,不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六、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文山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适当的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第二,文山州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教育和科技投资,靠科技的进步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文山州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应该注意不能失去理智,对不可再生资源没有节制的过度开采,政府应继续实施限制措施,保持住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程度,注意可持续发展。第四,采取限制措施,限制挥霍现有的资源,减少农业、工业生产等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第五,制定环保措施,加强环保的监管力度,严格限制环境治理收费办法,限制污染行业发展。第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注意发展环保企业,对于环保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办法保证环保企业赢得经济效益。第七,加强城市建设,统一规划,既要有利于城市化的经济发展,又要保持原有的民族风貌。第八,继续优化产业结构,适当的招商引资,加大企业投资力度,大力实行技术改造,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逐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淘汰不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行业。

参考文献:

[1] 文山州蓝皮书.2011.

[2] 云南统计年鉴.云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赵雪雁.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23 (3): 506-512.

[4] 李祚泳,汪嘉杨.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5] 黄一绥,凌珍珍.福建省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6),56-58.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文山州的整体经济状况,内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的与内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以此来评估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个方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通过全文的分析,最后找出文山州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改善文山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文山壮族;可持续发展;评估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拥有少数民族自治州最多的省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有8个位于云南省内。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自治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建家园,但由于自然、人文、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民族自治州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不高, 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到2010年六年内位于云南境内面积最大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其后续发展情况以及对子孙后代的福利普及,因此本文对文山州可持续发展状况利用实证分析法进行评估分析,为其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状况概述

云南省共有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本文主要以该州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性进行评估分析。文山州的地区生产总值无论是在本省的八个州中还是在全省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说明其经济状况基本符合全省总体经济发展趋势。文山州始终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一直都是最多的,但是文山州的第二产业正在迅速崛起,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2:29:39调整为29:33:38,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22:37:4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由此趋势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必将发展成为文山州的主导产业。

三、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评价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为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及劳动的产出效果等。考虑到指标的可得性,文山州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如下表3.1所示:

表3.1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

表3.1续表

数据来源:《文山州蓝皮书》

表3.2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系数

表3.2续表

用表3.2最后一列数据做图3.1,从图3.1中可以看出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趋势线可以看出,变化趋势可用线性模型表述。

回归方程:y=8.1844+1.5678x

其中x为年份:2005年取1,2006年取2,2007年取3,……以此类推

在95%的置信度下,选取样本量为6,相关系数R=0.9951,查相关系数表得R(6-2)=R(4)=0.811

图3.1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

由此可知,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说明文山州的经济实力在增强,这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可持续发展外部环境指标分析

外部环境指标的分析主要包括人口支撑能力,社会支撑能力,资源支撑能力,环境支撑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根据这五个方面的不同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同上一章,分别对五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再将每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曲线与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曲线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这五个方面中除了资源系统支撑能力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四个方面均与其成正相关关系,说明在文山州,虽然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急待改进;而其他几个方面则明显的与经济互相促进,其中,除了社会支撑系统的发展弱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外,其余的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几方面应继续保持现状,或者改进现状,使其能够更好的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经济因素:2010年文山州的人均GDP高于云南省人均GDP,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甚至全国可以基本同步。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可以保持持续发展。在未来几年内,经济依然可以保持增长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情况较稳定。

环境系统:文山州的综合外部环境支撑系统整体发展呈增长趋势,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成为其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优势。1)人口:文山州人口因素并不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且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对于保持多民族国家的形象有极大的优势;2)社会:该地区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和风俗习惯,因此该地区社会因素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资源:该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水能、生物种类、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是丰富,是其特色的经济发展优势;4)环境:文山州由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环境状况极佳,环境支撑系统水平很高,环境达标指数高;5)科技:文山州的科技发展在2006年到2010年间发展速度很快,对其在这几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不利因素。经济因素:文山州经济基础较弱,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山州的产业结构低,支柱产业仍是第三产业。

环境因素:1)人口:由于该地区的偏远性和民族特性,人口素质较低,不利于经济发展;2)社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并不是很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资源:资源指数综合评估的结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成负相关趋势,虽然其特色资源丰富,但是其资源方面并不具有很突出的优势; 4)科技教育:文山州的科技在近几年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总体科技水平并不很发达,不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六、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文山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适当的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第二,文山州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教育和科技投资,靠科技的进步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文山州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应该注意不能失去理智,对不可再生资源没有节制的过度开采,政府应继续实施限制措施,保持住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程度,注意可持续发展。第四,采取限制措施,限制挥霍现有的资源,减少农业、工业生产等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第五,制定环保措施,加强环保的监管力度,严格限制环境治理收费办法,限制污染行业发展。第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注意发展环保企业,对于环保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办法保证环保企业赢得经济效益。第七,加强城市建设,统一规划,既要有利于城市化的经济发展,又要保持原有的民族风貌。第八,继续优化产业结构,适当的招商引资,加大企业投资力度,大力实行技术改造,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逐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淘汰不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行业。

参考文献:

[1] 文山州蓝皮书.2011.

[2] 云南统计年鉴.云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赵雪雁.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23 (3): 506-512.

[4] 李祚泳,汪嘉杨.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5] 黄一绥,凌珍珍.福建省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6),56-58.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文山州的整体经济状况,内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的与内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以此来评估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个方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通过全文的分析,最后找出文山州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改善文山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文山壮族;可持续发展;评估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拥有少数民族自治州最多的省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有8个位于云南省内。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自治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建家园,但由于自然、人文、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民族自治州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不高, 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到2010年六年内位于云南境内面积最大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其后续发展情况以及对子孙后代的福利普及,因此本文对文山州可持续发展状况利用实证分析法进行评估分析,为其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状况概述

云南省共有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本文主要以该州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性进行评估分析。文山州的地区生产总值无论是在本省的八个州中还是在全省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说明其经济状况基本符合全省总体经济发展趋势。文山州始终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一直都是最多的,但是文山州的第二产业正在迅速崛起,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2:29:39调整为29:33:38,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22:37:4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由此趋势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必将发展成为文山州的主导产业。

三、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评价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为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及劳动的产出效果等。考虑到指标的可得性,文山州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如下表3.1所示:

表3.1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

表3.1续表

数据来源:《文山州蓝皮书》

表3.2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系数

表3.2续表

用表3.2最后一列数据做图3.1,从图3.1中可以看出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趋势线可以看出,变化趋势可用线性模型表述。

回归方程:y=8.1844+1.5678x

其中x为年份:2005年取1,2006年取2,2007年取3,……以此类推

在95%的置信度下,选取样本量为6,相关系数R=0.9951,查相关系数表得R(6-2)=R(4)=0.811

图3.1 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

由此可知,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说明文山州的经济实力在增强,这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可持续发展外部环境指标分析

外部环境指标的分析主要包括人口支撑能力,社会支撑能力,资源支撑能力,环境支撑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根据这五个方面的不同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同上一章,分别对五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再将每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曲线与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曲线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这五个方面中除了资源系统支撑能力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四个方面均与其成正相关关系,说明在文山州,虽然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急待改进;而其他几个方面则明显的与经济互相促进,其中,除了社会支撑系统的发展弱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外,其余的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几方面应继续保持现状,或者改进现状,使其能够更好的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经济因素:2010年文山州的人均GDP高于云南省人均GDP,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甚至全国可以基本同步。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可以保持持续发展。在未来几年内,经济依然可以保持增长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情况较稳定。

环境系统:文山州的综合外部环境支撑系统整体发展呈增长趋势,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成为其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优势。1)人口:文山州人口因素并不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且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对于保持多民族国家的形象有极大的优势;2)社会:该地区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和风俗习惯,因此该地区社会因素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资源:该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水能、生物种类、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是丰富,是其特色的经济发展优势;4)环境:文山州由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环境状况极佳,环境支撑系统水平很高,环境达标指数高;5)科技:文山州的科技发展在2006年到2010年间发展速度很快,对其在这几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不利因素。经济因素:文山州经济基础较弱,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山州的产业结构低,支柱产业仍是第三产业。

环境因素:1)人口:由于该地区的偏远性和民族特性,人口素质较低,不利于经济发展;2)社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并不是很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资源:资源指数综合评估的结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成负相关趋势,虽然其特色资源丰富,但是其资源方面并不具有很突出的优势; 4)科技教育:文山州的科技在近几年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总体科技水平并不很发达,不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六、文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文山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适当的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第二,文山州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教育和科技投资,靠科技的进步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文山州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应该注意不能失去理智,对不可再生资源没有节制的过度开采,政府应继续实施限制措施,保持住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程度,注意可持续发展。第四,采取限制措施,限制挥霍现有的资源,减少农业、工业生产等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第五,制定环保措施,加强环保的监管力度,严格限制环境治理收费办法,限制污染行业发展。第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注意发展环保企业,对于环保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办法保证环保企业赢得经济效益。第七,加强城市建设,统一规划,既要有利于城市化的经济发展,又要保持原有的民族风貌。第八,继续优化产业结构,适当的招商引资,加大企业投资力度,大力实行技术改造,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逐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淘汰不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行业。

参考文献:

[1] 文山州蓝皮书.2011.

[2] 云南统计年鉴.云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赵雪雁.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23 (3): 506-512.

[4] 李祚泳,汪嘉杨.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5] 黄一绥,凌珍珍.福建省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6),56-58.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