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思考
2014-12-03龙阳
龙阳
摘 要: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民办高等学校的管理有自身的特点,民办高等学校的管理有别于公办学校的管理。这种区别,源于民办高等学校的特殊性质及其运行的特殊状况。自筹经费,自主办学,很大程度上受市场调节作用的影响,这些特殊性质决定了民办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对而言管理工作就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因此体现出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体现出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化培养的必要性。文章首先论述了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相关人员的重要性,再分析了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就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
一、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民办高校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人类社会中“组织”的出现与发展是一个特别现象,尤其当组织结构较大时,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实现它的的有效运行。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文化性质,必须实现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也让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有区别于其他组织。
管理人员是民办高校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二)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意义。教育越来越普及,要求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竞争也更加激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要求有一支专业、职业化的队伍对高校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实现职业化是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也是适应民办高校管理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问题
(一)缺乏对管理人员职业化的理念。目前,部分民办高校为提高管理人员职业化的程度,开始试点实行教育职员制度,试图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在试行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高校领导、教职工还是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职业化都没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所以在推行工作的过程中偏离了方向。部分民办高校仅仅在对教师的学历和专业上做出要求,仅仅重视教师的发展,而对管理人员却未做相应严格要求和价值取向。
(二)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民办高校在加强管理人员职业化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或者建立之后没有完善相关机制,导致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确,管理队伍之间不规范,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更不会有所创新。
三、推进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强化理念。首先,转变民办学校中一部分的人员对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错误观念,如有些人认为管理没有任何的技术要求,是一件任何人都能做好的事,也无需进行职业化的建设。另外,在学校中,对于领导决策部门来说,必须知道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是有其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的,必须让高校的管理人员跟随社会的需求发展,重视管理人员的地位。对管理人员自身来说,也要重视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强化职业化的理念,才能投入工作中去,提高工作质量。
(二)建立健全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机制。一套完善的机制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权责分明,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更好的完成工作。其中职业化的考核制度和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惩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对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水平进行考核,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对考核以及管理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例如把管理职业化水平的高低与管理人员的评职称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励他们主动提升管理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探索最适合民办学校的管理方式。对于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督促他们提高工作质量。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培养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随之提升。学校应当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管理人员定向培训等,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使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管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危机意识,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多阅读书籍和学习相关知识的途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获取他人优秀的管理经验。
除开专业技能之外,管理人员加强自身思道德素质的建设,增强岗位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去。
结束语: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虽然教学才是主体,但是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只有通过转变陈旧的观念加强理念建设,完善管理人员职业化体系建设以及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才能推进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进程,实现民办高校的教学目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社会做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岭梅.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5)
[2] 黄燕玲.刍议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