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经典阅读 优化语文教学

2014-12-03翟小会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0期

翟小会

摘 要: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华民族文化就要取得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要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更要重视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只有弘扬与传播先进文化,才能增进民族凝聚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辉煌。

关键词:注重经典诵读;加强自我修养;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89-01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国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倡导新时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注重经典诵读 加强自我修养

中华经典琳琅满目,众美华呈,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人的塑造:对崇高道德的体认、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探究、对真善美的渴望。“富润屋,德润身”(《利记.大学》)。经典的嘉言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他像春雨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浸润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

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学习它们有益于培养我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以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做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强化自己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领悟,以此做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让自己在充满智慧的传统文化中向千古圣贤讨教必要的立身之本、明白修身之道。并将此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使学习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得到矫正,人为素养得以提高。

二、注重经典诵读,培养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向上、向善的整体精神面貌,在能力、气质、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素养,具有阳光般明朗的健康的心理倾向。健全人格的标准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完善人格的内在统一。知识的求真、品质的求善和精神求美是健全人格的本质要求,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应该热爱生活,崇尚自然,淡泊名利,是有忧国忧民的,献身报国的壮志,矢志不渝的顽强,艰苦奋斗、卧薪尝胆的坚韧,诚信、真挚的浓郁情怀。语文教学要通过美的熏陶,善的激发,使学生认识自我、审察自我、超越自我。

塑造健全人格是传统教育的精华,中国的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以和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要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有意义的内容。比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家庭理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有志者事竟成”、“无志之人常立志,在志人立志长”、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的立志警句。这些都是催人奋进的名言隽语,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并以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至于歌颂立志做人的诗歌更是不可胜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猛犹作鬼雄”等等。这些诗文为激励中华儿女立凌云壮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天祥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满腔热血,一身正气,唱出了历史的最强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战胜了敌人三番五次的威胁利诱,终于以身殉国,永垂青史。我们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塑造坚强的人格,树立高远的志向,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成才、成功,才能把“心想事成”变成现实,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加强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古代诗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优美,形象生动,为广大学生所喜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经典文化教育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使之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

三、注重经典诵读,提升学习能力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究外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重要动力。为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我们知道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从学生身上自发产生,而需要学生自身的一个认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认知活动只能通过实践和感知,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别人是代替不了的。为此,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经典文化节的过程中,借鉴先贤的学习之道,以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交互规模呈几何级地扩增,终身学习已成为适应生存的必然。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已彰显其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有益于终身学习,才能更有益于自身的发展提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地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更应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学不思,所学知识无法为“已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可见,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