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及现状分析
2014-12-03蒋丽秀
蒋丽秀
摘 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水平。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定程度上,阅读教学的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语文教学的情况如何。自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依然有着不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理论;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73-0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理论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
1、阅读方法简介
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汲取“营养”的黄金阶段,我们在指导他们阅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给予他们方法,授之以渔。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比较适合孩子们。
批注笔记法就是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它的作用就是提出自己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批注笔记的形式有3种:一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
写读阅读法是笔读阅读法的一种。主要是指通过默写来帮助阅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就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
长时间读同一内容的书,容易疲劳,收效也不大,两三种不同内容的书交替阅读,可调剂精神,使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寒暑假读书,最好采用这种读书法。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2、阅读教学方法
如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仍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症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不能弄清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师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课(主要反映“讲读”)上认识活动的规律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把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认识活动和学生在其他学科讲授课上的认识活动做一对照。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比如数学、物理),可以把学生的认识活动概括为“接受知识信息──加工知识信息”的过程。而阅读课上能否这样概括呢?阅读课上学生也要接受一些语文知识的信息并完成对这些语文知识的加工,这是没有疑问的。但阅读课上学生的大量认识活动是“接受课文信息──加工课文信息”,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的事实。课文信息显然与知识信息有着很大的区别。接受和加工“知识信息”,这是对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概念、原理、定律进行思维操作;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这是对以各种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形式呈现出来的、没有既定内容限制的语言材料进行思维操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如今,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构建理想的课堂已经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开放、民主、优质的课堂,彰显创新的课堂,闪现生命活力的课堂,特别是涌动智慧的课堂,已经成为我校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理想境界的热点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用智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用智慧驾驭语文课堂教学,用智慧激起学生的生命活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课堂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频繁枯燥地解词析句,机械的字词句训练,大声地读课文,诸如此类。学生每天都是机械的背诵课文,理解词语也是抄抄词典。慢慢地,学生开始厌恶语文学习,讨厌进行阅读,从而就会形成会阅读的厌倦感,严重就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抵触感,从而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枯燥,课后作业机械的训练,老师在课堂上的平淡讲授,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堵住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道路。学生写的作文最能反映其阅读的质和量,每每看到他们的作文,就会感叹读书太少。又常常反思,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去读书呢?或者是读了就读了,怎么不能内化呢?这些问题都源自于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就阅读而阅读,没有用心,没有入脑,没有投入精力,阅读的内容就是在头脑表层中过了一遍,读完不久,头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了。
3、学生缺乏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用各种线条画画关键词句,读读段落,老师讲解等等,但是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却很少。教师在“授之以渔”方面做得非常不够,没有用心去了解学生实际,也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如何走进文本?如何体会作者的意图?如何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等等,我们的学生太缺乏了。每次看到他们做阅读理解题时,不难发现他们理解文本的能力确实不足,阅读方法十分缺乏。
4、老师低估孩子的能力和阅读量
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过于简单,过于频繁,问题的提出根本无益于阅读质量的提高,即使用点效果也不明显。无效的问题不仅浪费了课堂宝贵的40分钟,同时也使孩子们觉得学无所得。孩子本来已经懂的东西,老师不断重复,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能力,长期如此,还会让学生心生厌恶之感。因此,如何以学定教还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也是今后语文教师亟待教育的问题。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升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会阅读,能阅读,能读好,能从阅读中吸取“营养”,提升语文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胜东.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14.第1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