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用泥表现美
2014-12-03许尔生
许尔生
摘 要:中国雕塑源远流长,近代却陷入低谷。如何改变尴尬的现状呢。因此要将希望给予青年一代。还原历史真实、还原孩子本来天性,从基础开始。如学习一些泥塑。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孩子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孩子更喜欢它。陶艺制作,人人左右手动手操作,个个左右脑积极思考,能够培养或者左右手协调操作能力,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
关键词:美术;自由;个性;想象; 随时随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47-01
新的课程标准在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强调中,美术教育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陶艺教育则又起着突出作用。国外的经验说明:陶艺教育在开发或者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特殊作用,陶艺教育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我校开设泥艺课以来,进行陶艺教育实践和研究活动以来,我认为陶艺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我的教学思维如下:
一、泥塑教育根据学生获知特点:
其一: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沙,亲近水的天性。泥和水是生命的起源,没有泥和水就没有生命。人类产生后,泥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家乡的泥和水更具有亲和力,过去人们常常怀揣泥土远离家乡,具有无限的思念之情。泥塑所用的泥土是纯天然的物质,无毒无臭,可塑性强,它与塑料、绒布玩具不同而更接近自然。对学生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虽然他们对陶艺懂得很少,但那种对原始材料处理得天独厚的能力,溢出心灵的想象以及游戏似的创作方式的确让人着迷。
其二:人人动手,开发智能。"思维在手尖上跳动"。陶艺教育全员用双手全程制作,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时间又长,从而使学生左右脑都在积极思考中。学生制作陶艺前,首先进行构思,对制作什么样的形状和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随形"、"随时"、"随地"通过左右脑积极思考,并通过脑神经系统传递,指挥双手怎样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双眼发现新问题,又传递给大脑,大脑通过思考判断、做出决策,又经过脑神经传递指挥双手调整制作或继续发挥,这样循环往复地及至完成。因此,学生左右手操作多,促使左右脑积极思考,从而左右脑思维相应得到协调发展,学生的智能也得到开发,而且,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认识,大脑也自由发挥想象,创新思维由此得到发展。
二、泥艺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陶艺教学使学生感到亲近、自由轻松。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的天性。陶土湿润柔软,学生感觉亲近。由于陶土的可塑性,座位的自由组合,制作内容的开放,学生感觉十分自由和轻松。渴望自由也是人的天性,而自由最能让人的潜力得到尽情发挥,在自由中能充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因此学生学习陶艺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习兴趣相当浓厚。几乎忘了学习时间,忘了下课铃响,巴不得下次又来上陶艺课,甚至把对上陶艺课的兴趣迁移到其它学科中,促进全面发展。
2、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陶艺教学让学生亲近、喜欢、自由,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土和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与生俱来就有亲近感,学生玩土、玩沙、玩水是天性,很喜欢玩它们;陶土无毒无臭、润滑、柔软,学生更喜欢它。上陶艺课,无拘无束,身体自由活动,双手可敲打、揉搓、拉、团,动作自由、随心所欲,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中。
由于手现代的少儿动漫卡通影视剧影响。在陶艺教学中可遵循动态开放原则。陶土可塑性强,学生可"随形"、"随时"、"随地"地自由发挥;若教师供给一个半主题,或无主题的内容,学生自由畅想可吸取大量、广泛的外界各种信息,进行巧妙地构思,在制作过程中随形发挥,自由组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陶艺可塑性强,孩子可随心所欲,均按自己个性特点自由发挥,个性才得到张扬。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各人的性格和需要。"随形"、"随时"、"随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的风格也不同,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
孩子自由组合座位,努力使同桌、同组之间获得认同感,彼此之间个性接近,感情融洽,从而心情舒畅,产生美好的心境,在制作中容易交流,给予共同观点点拨、指导、帮助,使接近个性的作品得到完善张扬。
三、结论和建议
陶土柔软湿润,可塑性强,自然可爱。陶艺制作,学生座位自由组合,彼此个性接近,可"随形"、"随地"、"随时"自由发挥,自主性得以保持和升华,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得以放飞,创意得以展示,情感得以积极体验,兴趣得以激发,意志得以坚强,人格得以健全。学生通过一、二节课时间制作,使其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再上釉、火烧制,便成为创造性的陶艺作品。陶艺制作让学生从朴实的泥土中发现惊人的美,是脑力与体力协调结合的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开发大脑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锻炼身手的灵巧性。通过实践,我们相信,学生通过长期的陶艺教育,其创造能力受益终身。普及陶艺教育,使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中华民族更加有希望。
综上所述,对泥塑的尝试教学,并非教学结果,而是泥塑教学的一块基石,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化。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雕塑是中华民族传统技艺,我们继承并发扬。因为雕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不朽的艺术,承载着灿烂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学生美术教育理念》
[2] 《17册美术教师用书》
[3] 《湖南美术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