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2011-2013年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Δ

2014-12-03王燕萍颜晓霞王玉玮谷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兰州70000兰州市肺科医院兰州70000甘肃省委党校兰州70070

中国药房 2014年32期
关键词:注射液用药儿童

王燕萍,颜晓霞,王玉玮,谷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兰州70000;.兰州市肺科医院,兰州70000;.甘肃省委党校,兰州 70070)

痰热清注射液是国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后,第一个批准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为中药二类新药。该药主要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方而成。该方以黄芩为君药,熊胆粉、山羊角为臣药,金银花为佐药,再取连翘清热宣透,引诸药入肺经。五味相互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化痰、解惊之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痰热清注射液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及较强的抗呼吸道病毒作用,且对呼吸道有关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3],同时还具解热、化痰、镇咳等作用。因此,该药在临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囊炎、肝炎、胰腺炎、麻疹、腮腺炎、手足口病、重症合并肺部感染等的治疗[4-5]。但是随着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报告逐渐增多。本研究中,笔者对甘肃省近3年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报告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揭示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成因和特点,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甘肃省ADR监测中心数据库提取2011-2013年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报告136例。

1.2 研究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136例ADR报告就患者年龄、性别以及ADR分级、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对原患疾病的影响、转归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

136例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患者中,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98岁,男性稍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age and sex

2.2 ADR分级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根据发生的ADR是否已收载于药品说明书、与药品说明书收载的ADR的符合程度以及ADR的严重程度,对ADR分进行了分级。按照该标准,136例痰热清注射液致ADR中一般的ADR共132例,所占比例为97.1%;严重的ADR共4例,所占比例为2.9%。另外,136例ADR中新的ADR有30例,所占比例为22.1%。

2.3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的分类标准,将136例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报告中涉及的ADR名称作规范化处理,按累及器官/系统分类统计临床表现,结果见表2(注:有的患者ADR可能同时有多种临床表现,因此合计例次数大于136)。

2.4 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136例痰热清注射液致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见表3。

表2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Tab 2 Organ or system involved in the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表3 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Tab 3 Effects of ADR on original disease

2.5 ADR转归

所有病例在发生ADR后均及时停用痰热清注射液,并积极给予对症治疗。结果,ADR症状均好转或痊愈,无死亡病例及后遗症发生。

2.6 典型病例

2.6.1 例1 在2011年痰热清注射液致ADR病例报告中,有1例导致高热、寒战危及生命的病例:患者男性,80岁,因冠心病伴呼吸道感染,于2011年10月25日14:12以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8min后剩余液体量230ml,此时患者出现高热、寒战,体温39.8℃。即刻停止该组液体,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而后于14:50给予柴胡4ml+安痛定2ml肌肉注射,保暖。至15:20时测体温降至39.5℃,遵医嘱继续给于额部湿敷后体温降至正常。

2.6.2 例2 在2013年痰热清注射液致ADR病例报告中,有1例导致严重休克的病例:患者女性,68岁,既往无相关ADR史,因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约10min后头面部、颈部出现淡红色斑点、瘙痒,伴烦躁不安,随即出现口唇、颜面、舌体麻木,面色苍白,冒冷汗,胸闷、憋气等症状,血压70/40 mm Hg(1mm Hg=0.133kPa),脉搏120次/min、弱。遂立即停药,给予吸氧,0.1%肾上腺素1mg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经稀释后静脉推注等对症治疗。40min后血压升至120/80mm Hg,脉搏降为86次/min,上述症状消失。

3 讨论

从表1可知,在136例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患者中,儿童(0~14岁)发生率最高,为44.1%,其中0~3岁婴幼儿发生率为16.9%。究其原因:(1)儿童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对象,而目前西药类抗病毒药物已知的ADR较多且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则有严格要求,鉴于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抑菌、抗炎、解热、化痰、镇咳等作用,且其说明书中ADR项相对较少、程度较轻且多为皮肤损害,因此临床较多选用。(2)儿童因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如脏器功能、酶系统等)相对不成熟,使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停留时间延长,血药浓度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较高水平,而且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对药物特别敏感;同时,儿童的体液比重较大,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但对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能力差,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易出现ADR。(3)由于痰热清注射液是分子质量较大的多种化合物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儿童使用后,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入其体内可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过敏。因此,2013版痰热清注射液说明书规定24个月以下婴幼儿应禁用,而对于24个月以上的儿童也应慎用。临床有按每千克体质量计算痰热清注射液用量的报道,指出每次0.3~0.5ml/(kg·d),控制输注速度35滴/min,未见ADR发生[6]。需要强调的是,临床用药时不能简单地将成人用药量减量用于儿童,最好实施个体化用药,应注意观察,一旦发生ADR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从表1还可知,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共26例,发生率为19.1%,其中严重的ADR有3例,占严重的ADR总例数的75%。老年人易发生ADR甚至严重ADR的原因包括:(1)心血管系统方面。老年人心脏瓣膜增厚,心肌萎缩,心肌细胞减少,血管动脉硬化,上述因素致心脏的射血功能下降、收缩力减弱等。(2)肝功能方面。老年人肝脏新陈代谢下降,肝组织萎缩,肝细胞减少,肝细胞内微粒体酶活动减慢,致肝脏对药物生物转化下降,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易造成主要通过肝代谢的药物蓄积。(3)肾功能方面。老年人由于肾单位、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因素,致使肾功能下降,影响了药物排泄能力,药物清除率明显降低,极易造成药物毒性反应[7]。故老年患者用药之前一定要注意其是否有特异体质,同时也要询问或记录清楚其是否有过敏史,对于无过敏史的老年患者同样应根据肝肾功能慎重调整剂量,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ADR分级方面,136例痰热清注射液致ADR中绝大多数为一般的ADR,严重的ADR发生很少,而136例ADR中新的ADR占比超过20%。这可能与痰热清注射液旧版说明书不够完善有关。2013年版痰热清注射液说明书修订了“禁忌”项,新增“孕妇、24个月以下婴幼儿禁用”。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按2013年版说明书要求使用,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对24个月以下婴幼儿禁用,儿童慎用,并加强用药监测。

从表2可知,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5.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9.5%;排第3位的是消化系统损害,占11.6%;造成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损害均在10%以下。可见,痰热清注射液致ADR可能主要与过敏反应相关。据报道,痰热清注射液方中山羊角含有蛋白质等大分子,极可能成为抗原或半抗原,而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黄芩中的黄芩苷、熊胆粉中熊总胆酸、连翘中的连翘苷也是致敏性物质[8-10]。此外,与其他中药注射剂一样,痰热清注射液制剂过程中添加了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等,且在进行化学合成过程中会产生杂质;同时,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反应等都会形成杂质,上述种种物质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11]。因此,临床上要严格掌握痰热清注射液的相关适应证、禁忌证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加强输注过程中的监护,以避免或减少其过敏反应及其他ADR的发生,同时做好ADR发生时的应对和处理,从而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1]韩宏锋,路西明.痰热清注射液药理与临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4(1):78.

[2]朱丽萍,蔡庆顺.33例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成药,2010,32(4):654.

[3]高益民,王忠山.对痰热清注射液临床药学初步评价[J].首都医药,2004(12):44.

[4]邓道伟,明华.痰热清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649.

[5]雷卫平,吴英梅,林翠芬.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4):111.

[6]吕玉霞,李冬梅,刘晓波,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风热咳嗽158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8,36(2):20.

[7]孙立新.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J].药物与临床,2011(7):97.

[8]杨春,方一清,李晶.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与预防[J].中国医药,2011,6(1):100.

[9]于水清.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189.

[10]赖宇红,陈浩桉,杨卫荣.中药注射剂变态反应研究亟待加强[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5):324.

[11]彭婕.痰热清注射液致42例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4):317.

猜你喜欢

注射液用药儿童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