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四氟乙烯材料零件车削加工方法探索

2014-12-0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绵阳621900白宝州杨庆辉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4年22期
关键词:精车聚四氟乙烯装夹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绵阳 621900)白宝州 杨庆辉

1.引言

聚四氟乙烯俗称“ 塑料王”,是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老化性能,以及吸水性小、摩擦因数低、自身润滑摩擦性能优异等特点,几乎能耐所有化学药品的腐蚀,可在-180~250 ℃条件下长期使用,广泛应用在化学化工和航空航天工业上。但由于强度低、刚性差、冷流性大、不能注射成型,需烧结成型。对于单件小批量这类零件的需求,一般需选用卧式车床车削加工而成,材料毛坯一般选用外购成型的板材或棒材。

2.零件结构工艺分析

某零件结构如图1所示,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加工数量为20件,内径尺寸203+0.185+0mm以及平面度0.2 mm为关键控制要素。零件属薄壁非金属材料加工件。形状虽然简单,但零件自身散热性差、热膨胀系数大,使零件车削过程产生较大的热变形影响,带来尺寸和形状公差控制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在特定环境下,设计适合的工装,摸索合理的加工工艺参数来保证零件精度要求。

由于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1/℃),且热传导性差,切削液难以充分将工件热量带走,连续加工存在一个较大的温升趋势,实际上工件温度每升高10℃,工件热膨胀将增大0.21 mm,已超出零件公差要求,当工件达到这样的膨胀量时,对车削工件端面将会产生更大影响,由于被零件夹持,工件向外膨胀受到限制,工件变形只有向内凹或向外弧形鼓出,其数量最大可达到几毫米。端面车削后将会出现一个中间变厚的趋势。因此加工该材料零件,需严格控制温升,控制温度的措施除了外界冷却外,主要是由切削参数决定。

零件加工难点主要是:薄壁非金属零件车削加工因温度变化对形状及尺寸影响较大,加工该零件需解决好以下几处:①如何选择适合的温度环境进行加工。②如何选择适合的刀具及切削参数。③如何选择合理的工艺路线及工装。

3.加工工艺试验

零件毛坯采用20 mm厚聚四氟乙烯板材,锯切成正四边形料,在卧式车床上一夹一顶车出外圆作为毛坯。最初工艺试验制定的工艺路线为:顶车外圆→粗车内型面→精车内型面→车另一端面→车成。各工序间,最后精车需工件充分冷却后再进行,工件装夹采用配车铜爪装夹,夹持力度很小,依靠手感达到最低限度满足车削要求。按此工艺路线加工后,工件没有满足要求,检测结果为:内底面平面度在0.35 mm左右,外底面平面度在0.65 mm左右,均为外凸面,底板厚度及形状不能满足要求;需控制内径尺寸,加工中按上偏差控制,加工后仍超差0.10 mm左右,主要由工件的圆度误差和锥度误差引起工件尺寸超差。

图1 零件结构图

工艺试验验证了工艺分析的变形趋势,加工中采用了控制刀具、切削参数以及充分冷却等降低温升措施,但仍不足以抵消切削过程自身发热的变形影响。工件到最后精车时,刚性太弱,即使很小的夹紧力,也会产生较大的夹持变形。要想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还应减小装夹变形,对热变形进行释放,减小环境温度变化对加工尺寸的影响。

4.工艺措施

通过对变形原因的分析,须采用合理的工艺措施释放变形,稳定加工环境的温度,在刀具上增大刀具的前角和后角,使刀尖更加锋利,减少切削力。在切削参数上,减小吃刀深度,适当增大走刀量,减小一次走刀过程的发热量,新制定的工艺路线为:粗车外圆→粗车内型面→车工艺夹头→精车内型面→车另一端面→粗车内型面→车成。新方案加工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

内型面精车,采用夹持工艺夹头,工件紧贴自定心卡盘,车削工件端面外圈时热胀变形为自由状态,以降低对内端面的影响,内孔加工未受自定心卡盘直接夹持,装夹变形大幅减小,加工时考虑热胀影响,仍按上偏差尺寸控制,适当预留热胀后回缩量。外圆及端面加工采用心轴装夹的型式,工件内孔加工好后,按内孔配制过盈心轴,配合过盈量根据工艺试验热胀情况控制在0.10~0.15 mm之间,通过预变形抵消工件的热胀变形,过盈装配后,工件不需要夹紧,夹紧过盈心轴即能加工,车削过程中,仍需控制温升,使工件始终处于拉紧状态,同时拉紧状态下避免工件端面的热胀变形。

图2 内型面加工示意图1.三爪卡盘 2.工件 3.车刀

图3 端面外圆加工示意图

加工时采用先加工端面后加工外圆,外圆精车后出现热胀变形,工件可轻松取下工装。加工过程在恒温(20±2)℃房间进行,避免外部环境温度不一致引起尺寸的变化。

5.结语

零件批量加工完毕,各项要求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内径尺寸普遍控制在203.05~203.13 mm之间,底面平面度未超过0.15 mm。在非金属材料聚四氟乙烯的加工中,通过优化切削参数、控制温升以及采用过盈工装预变形处理,可以大幅减小该材料车削加工中的热变形影响。使该类零件的批量加工得到了质量保证,同时该加工方法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张耀寰.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

[3]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精车聚四氟乙烯装夹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基于MasterCAM车削模块的热轧辊精车加工
聚四氟乙烯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提高移动机器人装夹精度的应用研究
一种能消除薄壁工件夹持变形的新型精车夹具
一种不易起皮松散的柔软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安装线
柔性高效装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品种变批量数控生产中快速装夹应用技术
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磨耗选设提高数控车削精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