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消费峰值、铁矿资源经济承载力与保障度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2014-12-02阚景阳
■阚景阳
我国钢铁消费峰值预测
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实践表明,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钢材消费量将持续上升达到峰值。工业化完成以后,钢材消费强度和数量逐步下降。其中,英国、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渐次达到钢材消费峰值。1974年,国际钢铁协会提出了“钢材消费强度”(即单位GDP的钢材消耗量)概念,并指出钢材消费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2000年以来,我国粗钢消费强度,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图1)。2000年,国内粗钢消费强度为1.40公斤/元,2003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1.88公斤/元和1.89公斤/元。2009年以来,国内粗钢消费强度呈下降态势,2012年降至1.30公斤/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2年底,大陆人口总数达到135404万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6.73亿吨。据此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粗钢消费量为497公斤/人,粗钢消费强度为1.30公斤/元。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生命周期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假设经济增长率为7%,粗钢消费强度每年递减0.10公斤/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推算粗钢消费饱和点(表1)。
(一)粗钢消费量
历史上,美国和日本达到钢材消费饱和点时的人均粗钢消费量分别为705.9和806.6公斤/人,美日两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具有代表性,上述两国的平均数为756公斤/人,以此为参考,我国粗钢消费饱和点在2020年前后。
此外,韩国2003年达到饱和点时,人均粗钢消费量为985公斤/人。虽然韩国是世界第15大经济体,但其国内市场狭小,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100%,与我国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我国粗钢消费饱和时,人均消费量难以达到韩国的水平。
(二)城镇化率
2002-2012年,国内城市化率平均增速为1.36%。按照这一速度,2018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2025年前后达到70%。
(三)三次产业比重
2012年,我国三次产业比重为10.1∶45.3∶44.6。统计数据表明,197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五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平均为5∶46∶49。参照以往增速判断,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大约在2020年之后达到5国平均水平。
图1 2000-2012年国内粗钢消费强度走势图
表1 粗钢消费饱和点预测值
综上所述,结合各项评价指标,我国粗钢消费饱和点大约出现在2020年前后,粗钢峰值消费量为650-850公斤/人。
河北铁矿资源经济承载力分析
(一)经济承载力模型
经济承载力相关公式包括:经济承载力、评价常数和保证年限。铁矿资源经济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C=R1/Q,其中,C是铁矿资源经济承载力,R1为铁矿资源保有基础储量,Q为单位生产总值的铁矿资源消费量。
铁矿资源经济承载力评价常数的计算公式为F=C/K,其中,F为评价常数,C是一段时间内铁矿资源经济承载力,K是特定时期内的生产总值。当F≥1时,可以承载。当F≤1时,不能承载。F值越大,经济承载力越大。
铁矿资源保障年限的计算公式为X=R2/T,其中,X为保证年限,R2为铁矿资源保有资源储量,T为年铁矿资源消费量。
(二)经济承载力测算
1.经济承载力
2011年底,河北省铁矿资源保有基础储量26.73亿吨,铁矿石开采量为5.95亿吨,地区生产总值为24515.76亿元,则河北铁矿资源经济承载力为C=R1/Q=110177亿元,即河北的铁矿资源可以承载11万亿元的省域经济总量。
2.评价常数
F=C/K=4.49,即河北铁矿资源保有基础储量可以承载4.5倍的当前地区生产总值。
3.保障年限
截止2011年底,河北省铁矿资源保有储量为83.74亿吨,全省铁矿资源消费量为5.95亿吨,则河北省铁矿资源保障年限为X=R2/T=14年。
考虑到资源的可利用率,实际保障年限相对更小一些。14年左右的保障年限,远远低于全世界近100年的保障年限,也低于全国50年左右的保障年限。因此,河北省铁矿资源属于短缺矿种。
其它相关因素分析
(一)进口矿石替代
铁矿石的保障度和自给率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进口铁矿石对国内铁矿石开采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在国内存在一个必要的最低保障度的情况下,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选用优质进口矿石,更具有经济可行性。
当铁精粉市场价格价格显著高于国内铁精粉开采成本时,国内铁矿采选回报率走高,国产精粉供给增加,铁精粉自给率有所上升。反之,自给率下降。2009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大幅下跌,由2008年的136.2美元/吨降至79.8美元/吨,河北省铁精粉自给率降至32.9%(图2),就是外矿使用比例上升的结果,并非省内产能大幅下滑。
可见,维持足够数量的铁矿石产能对于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力拓间谍门事件正是基于对我国矿山和钢企成本的掌握制定定价策略。就河北而言,沿海拥有曹妃甸等深水大港,可以停泊20万吨巨轮,相对内陆省份,具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优势,维持必要的自给率,基本可以保障钢铁产业安全。
(二)废钢回收替代
相对于铁矿石,废钢可以降低能耗60%,节水40%,减排废气、废水和废渣80%、70%和90%以上,并且可以循环利用。目前,我国废钢资源相对短缺,短流程炼钢比例仅为10%左右,钢铁企业吨钢废钢单耗不足140千克(图3)。但从长期来看,加强废钢回收利用,发展短流程炼钢项目,是弥补铁矿石需求缺口的必然选择。
图2 2000-2011年河北铁精粉自给率走势图(%)
图3 2002-2012年国内吨钢废钢单耗(公斤/吨)
1949-2011年我国钢材产量累计约70亿吨,扣除回收重复利用部分,全国钢材积蓄量保守估计应在50亿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国内钢材积蓄量将达到100亿吨左右,总量相当可观。1995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陆续突破1亿吨大关,国内房地产等行业飞速发展。以国内建筑平均寿命30年计算,2025年以后大陆地区的社会废钢产量将大幅上升,废钢供应紧缺的局面将有所改观。届时,大规模发展短流程钢铁项目时机成熟,废钢使用比例显著提高,对铁矿资源的依赖逐步降低。
(三)生态环境约束
资源环境约束程度,往往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力度。美国和日本等国在1973年达到粗钢消费饱和点,既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也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直接冲击有关。近年来,京津冀乃至全国大部分省份,资源环境约束都呈加剧态势,“两高一剩”行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作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之一,2012年全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2%,压缩过剩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截止目前,河北目前钢铁产能高达2.86亿吨。按照省政府部署,到2017年压缩钢铁产能6000万吨以上,钢铁产量增长的空间有限,铁矿资源消费逐步趋缓。2020年前后,国内钢铁消费达到饱和点,此后对铁矿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此外,冀东地区铁矿远景储量十分可观,全省低品位铁矿保有量较大。再加上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因素,在未来15-20年,河北铁矿资源基本可以保障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对策建议
作为铁矿资源储量大省、开采大省和国内钢铁产业头号大省,河北省进一步完善矿业管理政策,加强铁矿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升铁矿资源保障度和综合利用水平,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型铁矿山,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对于当前的经济转型、矿业产业持续发展和省域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一)继续做好地勘工作
根据国家矿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内铁矿石自给率要达到45%以上。作为钢铁工业和铁矿石采选头号大省,河北应继续做好地勘工作,提升后备资源总量,争取全省铁矿石自给率保持在45%以上。
加强铁矿远景区高精度航空磁测工作,推进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对已知铁矿床进行深部找矿和外围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对冀东等重点成矿区带,进行新一轮铁矿勘查。以鞍山式矿床等为主要目标,发现一批新的铁矿产地,形成规模化的铁矿资源供应基地。
(二)攻克采选技术难题
重视资源节约利用重大技术措施的研究,加强高效选别技术的创新研究,采用选择性絮凝——反浮选联合工艺、多级循环闪速磁化焙烧工艺、节能细磨工艺和细粒分选工艺等,提高共(伴)生矿、中低品位矿和难选别矿的回收率。采用磁筛、磁选柱和反浮选(包括浮选柱)等工艺,改进铁精矿的选矿工艺。
针对滦县司家营南区、滦县常峪铁矿、滦县尹峪铁矿、滦南县马城铁矿和沙河市中关铁矿等矿山,发展水文复杂条件下矿体的安全高效采矿综合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率。支持技术创新,促进铁矿尾矿资源回收利用,提升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发展矿山循环经济
鼓励和引导大中型铁矿山创建绿色矿山,实现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敦促矿山安排专门资金,优化工艺流程,发展循环经济,利用无废或少废开采工艺,对固体废弃物实施综合利用。采用干式充填、水力输送充填和膏体充填等技术,争取地表不塌陷,减少占用土地和村庄搬迁。
相关矿山要逐步完善和细化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落实资金,做到边开采边治理恢复。重视尾矿库的建设与维护,有效防控地质灾害。发展新型建材等产业,对尾矿资源实施综合利用,实现“吃干榨净”。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减少扬尘,控制颗粒物排放。加强矿山绿化,提高矿区的植被覆盖率,推进铁矿矿山绿色发展。
(四)统筹开发铁矿资源
鼓励冀东、冀南两大铁矿生产基地新建大中型矿山,稳步提高铁矿产量。统筹规划司家营、马城、大贾庄和长凝等大型铁矿资源开发。稳步推进司家营三期(滦县田兴铁矿)、四期(滦南大贾庄铁矿)、马城和长凝等大型铁矿的建设。
整合开独山城、支家庄等铁矿资源,进一步规范承德、张家口地区超贫磁铁矿的开发,提高铁矿自给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对伴生的钒、钛、磷等矿产,坚持综合开发利用。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基础上,合理利用、保护性开发钒钛磁铁矿,严禁钒钛磁铁矿作为一般铁矿使用。在控制开采总量、有效进行生态环境恢复的前提下,有序开发超贫磁铁矿资源。
(五)适度降低相关企业税负
2009年1月,国家对矿业企业增值税进行了调整,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售税金中抵扣,同时,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2009年工信部委托中矿联所做的调查表明,我国铁矿山的综合税负率已经高达25%。结合当前的财税改革,调整矿山及相关企业税负,时机基本成熟。
就钢铁产业和铁矿采选企业而言,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平衡税负:一是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二是减免铁矿生产环节增值税;三是借鉴日本的海外探矿备用金制度和海外矿产勘查费用特别扣减制度,对于国内在海外投入的勘查费用,给予特殊的税收处理;四是对废钢回收给予税收减免甚至补贴,以扭转近年来废钢使用比例下降的不利局面。
(六)完善铁矿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建议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牵头,会同商务、冶金、矿山和海关等部门,建立铁矿资源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决策系统和铁矿资源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开展铁矿石供应安全监测、评估、应急反应等资源安全管理和政策制定。
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实现铁矿产品进口多元化,改变铁矿石进口对少数国家过度依赖的局面。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建立矿石生产基地。扶持具备境外投资实力的矿业集团,实施资本运作,开展矿业权投资,获得权益矿的同时,分享铁矿资源溢价红利。
依托河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和曹妃甸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和天津联合商品交易所的交流与合作,降低采购、销售环节的物流成本。鼓励钢铁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钢材、焦炭和矿石期货交易,套期保值,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河北钢铁产业竞争力。
参考资料
1.范立刚.中国钢铁长期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5.
2.范振林.中国铁矿资源供需形势及趋势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
3.阚景阳.多元化战略背景下的河北钢铁产业对策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3(1).
4.赵军伟,李中念,郭敏,张克仁.河北省复杂难利用铁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J].金属矿山,201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R].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