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与改革重点
2014-12-29
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和参与主体,证券公司的产生与资本市场的形成息息相关。为了使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造、扩展融通渠道和改善资本结构,同时也为了满足居民拓展新的投资方式、增加新的投资品种等需求,作为提供相关服务的证券公司应运而生。回顾我国证券公司2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我国证券公司的产生发展分为萌芽起步、快速繁荣、整理整顿、规范发展4个重要阶段。
(一)1987-1995年我国证券公司的萌芽起步阶段
如果以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性节点,这一阶段可以细分为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1.1987-1990年的萌芽阶段。财政部于1981年首次发行国债,从而揭开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新篇章。至此以后,国家和企业开始以发行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方式从社会筹集资金。伴随着债券、股票等融资工具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有必要成立专业的证券公司。
2.1990-1995年为较快起步阶段。随着各地股票和债券发行的增多,有价证券的柜台交易也逐渐增多,但柜台交易市场存在诸多的局限性。由于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旺盛,因而交易非常活跃,但当时的交易很原始、极不规范,所以纠纷不断,因此成立专门的证券交易所也就成为必然。
(二)1996-2001年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快速发展阶段
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整个证券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善,证券公司的业务经营增长迅速,经济效益普遍好转。1996-2001年我国证券公司的家数从94家增加到109家,增加15家;营业部数量从2420家增加到2700家,增长11.57%。证券经营机构开始进入规范发展时期,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内控制度建设、网点分布、风险防范等进行了清理和规范。
表1 1990年-1995年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家数及资产变化情况
(三)2001-2005年为我国证券公司治理整顿阶段
尽管对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整顿早在1995年就已开始,但考虑到我国证券业监管体系的正式全面建立和对证券公司的全面治理整顿是从2001年开始的,以2001年6月开始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调整为节点,将2001-2005年这一时期作为我国证券业全面治理整顿的阶段。为了有效遏制证券公司风险的发生,我国证监会随后又从市场进入、公司治理、分类管理、资金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陆续调整优化相关制度,形成了证券公司综合管理的全新架构。
(四)2005年至今为我国证券公司的规范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证券公司未来改革重点
(一)培养国际化的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求证券公司具备国际视野并付诸具体行动,这样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第一,全球视野下看资本市场。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市场在很长时间内是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从市场波动的角度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需要证券公司从全球视野来看国内的资本市场,做好资产配置和客户服务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熟并发展壮大。第二,全球资产管理业务。伴随着我国证券公司和投资者走出国门以及国际投资者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全球性的资产管理业务也随之而来,而且将会成为证券公司的支柱性业务之一。现在,QDII成为证券公司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试点方案,走出了第一步,但QDII的规模很小、人才缺乏、经验不足,将来要走的路很长。
(二)加速资本集中,实现做大做强
证券公司实现资本集中和做大做强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托管+并购”的模式。托管的方式既可以是同业托管,也可以是行政托管和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然后通过一些有实力的证券公司对托管证券公司进行收购和业务重组。二是直接并购重组。优质的证券公司在市场低迷的行情中,通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做大做强,也可以是两个本身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和业务整合,实现强强联合。三是上市融资,证券公司可以通过上市吸收社会公众资金,壮大自己的资本实力,并且接受社会和股东的广泛监督,还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便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
在行业整合后,我国证券公司既可以是独立证券公司类型,也可以是金融控股集团下的证券子公司,这两种业态下的证券公司都有自身的优势。在未来,即使是在行业整合以后,这两种类型的证券公司也会共同存在,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这样的行业整合应该依靠市场自发的力量进行,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只要程序合规,就应该让这样的整合持续下去。目前来看,国内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破产案例,都是由政府主导的被动式破产或者行政性退出。这种方式容易将风险积累给政府,对国有资产占绝对份额的其他证券公司无法起到警示作用,从而引发道德风险。在新一轮证券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为证券公司的重组及整合提供相应的配套制度和金融援助,使证券行业享受到与其他金融业一样的政策扶持。在逐步推进市场化优胜劣汰的机制下,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重组效率。
(三)差异化经营与竞争
第一,市场定位的差异化。证券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各自依托的企业文化都带有自身鲜明的特征,证券公司的市场定位选择要符合自身特点,适宜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才是合适准确的市场定位。例如,中金证券和中信证券由于研究实力雄厚、较强的人才优势以及与大型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在承销时一般是以大项目为主,项目以质取胜,走高端路线;而国信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由于员工数量众多,它们是以中小项目为主,以量取胜,走平民路线。
第二,营销的差异化。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收入水平和不同的消费理念等,从而决定了他们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侧重,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进行差异化营销的原因。通过营销,证券公司可以传达出不同的品牌价值,一些证券公司通过广告形式传达的是一种人性的关怀和贴心的服务,而另一些证券公司则通过营销表现出一种专业化的投资技术和高品质的服务。
第三,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体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比如有的证券公司擅长设计债权类衍生品,有的证券公司擅长设计股权类衍生品,而有的证券公司则专注于利率衍生品,在这些产品的创新和定价能力上的特色优势能使证券公司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证券公司着重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包括经纪业务、股权融资、重组并购、投资咨询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证券公司可能在其中一项服务上有比较强的优势。
第四,业务区域的差异化。我国证券公司在未来可以划分为全国性的大型证券公司和区域性的中小型证券公司。大型证券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的各项业务能够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实现联动。在一些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市场活力较大的地区,由于庞大的企业客户资源优势以及对本区域企业的更深入了解,适合小型证券公司的发展。小型证券公司致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地方股民,积极推动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它们重深度、轻广度,能够走出区域性证券公司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它们也能得到当地客户的认同。
(四)业务模式的转变
第一,重组现有的经济服务模式,向以经纪人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转变。面对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所带来的冲击,我国证券公司高利润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转型和更加激烈的专业化竞争,同质性金融服务与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需要尽快转变。
第二,加强承销发行服务。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崛起的初级阶段,未来将出现大批成长性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通过公开上市或者是发行债券来加速其做大做强的进程。我国证券公司要加强承销发行服务,提高承销发行的定价能力和水平,提高承销发行效率,其本质是证券公司的人才建设。
第三,积极探索资产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客观的说,财富效应的存在和资本市场的财富增长功能促使投资银行成为一个财富中介。在未来,我国证券公司需要不断探索资产管理服务的新模式,通过开展各项与投资理财相关的业务,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与金融业中的银行、保险、信托相比,证券公司一个重要的专业优势就是证券投资能力。证券公司的存在使得众多投资者打破了知识、资本、技术的壁垒,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
参考资料
1.吴晓求.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3.安青松.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发展趋势.中国金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