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QQ信息平台的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2014-12-02政,朱

黑龙江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主客体思想品德思想

刘 政,朱 泓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1 QQ信息平台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特征

1.1 载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1]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主体通过QQ平台把思想品德教育的信息传授给思想品德教育的客体,完成了思想品德教育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一种创新活动方式。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众多先进特性,如:即时性、广泛性、虚拟性和丰富性,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不像在现实中开会教育、理论讲座等面对面的形式,也不像报刊、书籍、课本等物质实体,是一种更方便、更丰富、更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载体。

1.2 交互性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主体即教育工作任务的承担人、规划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施者,利用QQ平台,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客体即接受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人所形成的主客体之间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互动关系。这样就使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交流过程更加灵活和多样,有利于传统教育模式下,主客体之间形成的交互障碍的打破,从固有的灌输被动式的课堂讲学,转换成互动式的主动探讨学习。新形式下的主客体,借助QQ平台,通过文字、图片、影音等交流方式,就能在沟通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增加了传统意义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3 灵活性

传统的课堂单向灌输教育模式,不仅在学习时间上比较固定,教学效率离理想状态有所差距。大学生只会在课上的时间内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而且教师的单向灌输式教育缺少互动,比较枯燥,更无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学习时间与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而QQ平台的应用,就使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灵活。学生可以在任何想学习的时间来学习这方面知识,也可以在零碎的时间接收到来自QQ平台的教育主体所发布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QQ平台上有思想、政治、科学、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学生在登上QQ平台时,就可以看到这些信息,通过阅读、观看、聊天等方式学习使用,并进行平台上的广泛传播,有益于知识影响范围的扩大,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

2 QQ信息平台下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2.1 充分利用QQ信息平台技术优势

需要教师虚心学习电脑网络知识,运用QQ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互动交流、学习、探讨问题,了解其知识掌握的状况、思想状况、心理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地开展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一套很精致的钳工工具,它们都放在那里,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用途。可是,当人的手还没有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堆金属而已,只有到了匠师的手里,才能变成工具。”[2]要真正发挥QQ平台即时交流、方便、灵活、功能强大、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扩展到QQ群、QQ空间、QQ微博等功能界面中,使大学生既从QQ上接受知识,也能从课堂、日常生活中接受到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教育模式更加多样。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学习并利用好QQ平台的技术优势,加强QQ平台的教育理论建设,从而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模式。

2.2 提高大学生使用QQ平台的能力和素养

大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客体,通过QQ平台,可以获得更多的相较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所欠缺的教育活动的自主权。大学生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模式中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和灌输知识的状态,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可以能动自主的选择如何学习。但是面对QQ平台上丰富多样、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时,就需要提高信息判断能力来获得优秀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状态就是自教自律,其最终目的是促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3]因此,针对QQ内容与功能的更新,要加强学习并增强大学生使用QQ平台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诱惑,必须养成QQ平台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修养。

2.3 营造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网络环境

应该净化网络信息,优化网络环境,提倡文明上网,理性对待网络文化。为了更好地通过QQ平台开展教育活动,首要任务的是净化网络信息,减少欺诈、反动、无政府主义、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传播到QQ平台上,确保QQ平台上教育信息资源的优秀,保证QQ平台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运行。其次优化网络环境,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文明上网的意识,大学生在使用QQ平台时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理性地对待各种信息,友善地与QQ平台上每一个人进行交流。因此,优化网络环境,能够使QQ平台开展教育活动产生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改善及提高QQ信息平台下进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状况和实效性。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86.

[3]王立国.以人为本,变“堵”为“导”——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36-137.

猜你喜欢

主客体思想品德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浅析“物我本相因”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