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语言素质提升途径研究
2014-12-02杨萱
杨 萱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其对国家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和推广语言文字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语言素质不仅包含了普通话的语音标准程度,还包括了写作、交际、演讲、辩论等综合表达能力,概括来说就是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将人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情感表达等在学习、生活、交际、社会实践多方面进行综合体现。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博士认为,正确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项心理技能。在现代社会,语言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语言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提升大学生语言素质也是高校语言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四川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1.1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
笔者对四川地区几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调查了解。从省内几所艺术院校来看,传媒艺术、表演艺术领域的专业开设有口语表达类的专业必修课程,但也仅限于学习该门专业的学生,而从事其它类艺术专业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从高等师范院校来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师范专业的学生开设有提高教师口语的课程,但仍未摆脱辅助课的地位,不论是从教学时数上还是从教学内容上都只限于教授普通话,没有真正开设口语表达课;对于综合性大学或偏重理工类的院校而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为薄弱。
1.2 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逐年增加、等级不高
西部地区在加强“双语”教育、推广普通话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在校期间均要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简称PSC),笔者以一所旅游类本科院校为例,对该校2010—2012年大学生普通话测试状况进行统计(见图1),由于该校是旅游类本科院校,担负着培养输送餐饮旅游类人才的重要责任,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语言素质的高低、普通话的标准程度直接起到了建立服务者第一印象好坏的关键作用。
图1 2010—2012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统计
从图1可知,三年来该校普通话测试总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通过二级甲等水平的学生增加了87人,同比增长14.57%,通过二级乙等水平的学生增加了471人,同比增长37.04%,与此同时,通过三级甲等水平的学生也增加了45人,同比增长84.91%。尽管过级人数呈现出递增趋势,但过级水平并没有因此提高。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要求高的专业中,过级率的质量优势更为明显,无论是从参加测试的人数,还是从过级的比率上看都略高于其它专业,这跟学生平时生活中对普通话的经常运用和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联系。而大部分学生由于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认识到普通话水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开始说普通话,这从该校开设的《大学生语言素质训练》公选课的人数两学期来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可以得到应证。
1.3 不同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评估不一
为了解学生对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笔者以该旅游类本科院校为例,对两大专业A系、B系的大学三年级毕业班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A系是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系部,B系是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系部。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60份,A系收回问卷80份,B系收回问卷80份。整理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某高校A、B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估表[1]
从表1可知:第一,两系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自我评价多为“一般”,少数为“较高”;第二,在大学生经历的重要语用环境——就业实习双选会上,B系学生在语用心理、主动性和语用思维等方面的自我评估明显高于A系学生;第三,两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
2 大学生语言素质不高的原因
2.1 缺乏对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认识
我国基础教育历来偏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略听、说能力,这使得很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等教育阶段就没有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进入大学以后,师生把重心放在了提高答题正确率和重视分数高低上,许多学生一考进高校就开始准备报考研究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专业知识上,没有真正树立语言素质作为未来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观念,重学历文凭轻普通话口语表达,学校也没有把语言素质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硬性指标,因此学生就忽略了把语言素养和毕业后社会需要、个人前途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滞后。
2.2 缺乏师资投入,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语言素质课是一门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特点性质的学科,涵盖了语言学、心理学、美学、形体学、声学、逻辑学等学科领域。同时要求教授者普通话标准,具有生动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指导示范能力,以及对涉及到的相关学科拥有深入的认识。而当前我国高校具备的该类课程师资能力与该类课程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2],其主要因素在于:一是绝大多数教师根本没受过专业系统的语言类课程教育,普遍存在着非科班人员授课的局面。二是目前国内尚无以口语表达能力为研究方向的硕博点。想要进行该类教育研究的教师专业进修学习无处可去,而目前的进修学习往往仅限于参加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所设立的普通话等级测试能力的培训班。三是想要进行该类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学校不受重视,学校没有设置相关的机构,汇集相关的专业人士培养该类教师,该类教师往往只是拿到普通话测试员的资质后每学期在学校为成百上千的学生测试普通话水平,加之还有其它工作任务,疲于应付,无暇潜心研究和开拓语言素质口语教学等深层次的领域。
3 提高西部高校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3.1 改变语言教育的传统观念,调动学生运用普通话表达的积极性
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精神文明高速发展,在发达国家高校积极重视对大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的今天,一流院校、顶级学府们也把一个人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情绪控制力、交际应变能力等纳入到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综合评价体系中来,从此意义上说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大学教育的迅猛普及,社会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加,当专业水平不再是唯一竞争力的体现时,思维清晰、口语表达流利,与人沟通和对外交往能力非凡必然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实力。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对语言素质教育的认识,才能切实把语言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具体措施如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结合校园广播和校报等校园媒体宣传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成立具有语言类特点的社团组织,如“话剧社”“小品社”等,把经典剧本搬上舞台的同时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加大师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优秀的语言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而目前西部院校中从事语言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且缺乏语言素质教育专业的教学经验,甚至有人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较低,这样的教师队伍何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素质的相关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除普通话水平要标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教师语言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相关师资培训来予以弥补[1],上级主管部门应在充分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以提高语言素质为教育目标的教学大纲,制定出量化标准,明确语言素质的培养规格,据此提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相应要求,把语言素质的达标规定为大学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
3.3 创新课程体系,开设“思维与口语表达课”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西方,人们甚至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之为世界三大战略武器。以上种种,无不说明口语交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活动,有实实在在的作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思维能力起着决定的作用。思维能力是口语表达的基础。阿拉伯有句谚语:“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这句话很风趣地揭示了“想”与“说”,即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关系。教学目的是在发声、语音与表达的基础上,使学生口语交际更加规范,善于表达,落落大方,促使学员更好地完成由“想”到“说”或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结合听说读写的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通过作品阅读和赏析储备充足的语言材料,依托社会场景和表演平台进行实践性训练,具体训练方式如下:第一,心理素质的训练。可设置日常场景,在反复的当众锻炼中克服紧张情绪,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设置应急场景,在临场发挥中锻炼心理素质。第二,思维的训练。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法,结合文体的联系来安排思维训练的顺序,循序渐进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第三,口语表达训练。锻炼在话筒前迅速、有条理地组织内部语言,并顺利转换为外部语言,实现“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即兴口头表达训练,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使说话训练与专业学习相互促进,运用演讲、讨论、论辩、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专业知识教学过程同时又是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课程,他们在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可得到“说”的能力锻炼。
3.4 因材施教,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
对于不同专业所能达到的语言能力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在一些对语言能力有着特殊需求的专业如酒店客服、导游、高尔夫教练等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式语言培养,总结、回顾发声与语音、语言表达、思维与口语,夯实语言基础,参与实践性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完善人格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教学内容可涵盖自由创作、思维想象、团队沟通、语言组织、人文素质等。
[1]陈伟琳.关于加强大学生语言素质教育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126-128.
[2]郭骏.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