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的治疗作用
2014-12-02王文娟王新华葛运芬庞连杰胡静云赵书鹏
王文娟,王新华,葛运芬,庞连杰,胡静云,赵书鹏
(山东黄河医院,济南250032)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身疾病,焦虑障碍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原发性高血压也可增加焦虑障碍的发生风险[1,2]。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11.6%~38.5%[3~6]。睡眠障碍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的常见主诉,有效改善其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是患者血压达标的关键。近年来,我们通过指导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PMR)治疗,使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调整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健康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0±4.32)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3例。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①符合WHO 1999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本次治疗前患者至少使用1种降压药控制血压;③肢体活动自如,有基本阅读能力,视力及听力基本正常;④未参加其他放松练习或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⑤本次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0~66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为7~15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在给予降压药及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 PMR治疗,2次/d,每次30 min,每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①PMR治疗前准备:治疗期间保持房间安静舒适,按患者喜好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指导患者穿戴舒适衣物,排空膀胱,松开腰带、手表等束缚物。②PMR治疗前指导: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向患者讲解PMR的原理及操作方法。采取医患一对一指导练习法,练习前先指导患者深呼吸,收紧肌群10~15 s,然后放松肌群15~20 s,并注意体会肌群收紧与放松时的不同感觉。PMR练习时,患者并非只是单纯地收缩—舒张肌肉群,更要注重体会放松的感觉。③PMR练习:患者平卧,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臂放身体两侧,与躯体成45o角,掌心向上。指导者以舒缓、平和、宁静的语气指导练习者配合深呼吸,收紧肌群10~15 s,然后放松肌群15~20 s,从两足与小腿、两大腿、臀部、腰部、腹部、胸部、颈部、两肩部、两臂、两手、面部逐一完成,注意力放在每一组肌群收缩与放松的感觉上。指导者在每个步骤的间隔时段观察指导患者练习,练习2~3 d患者熟练掌握练习方法后,可选择继续在现场指导下练习,也可以选择带指导语录音自行在家练习。
1.2.2 疗效评价 PMR治疗1个月后评价效果。SAS及PSQI的评定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测量右上臂肱动脉处静息血压(取非同日3次测量静息血压的均值)。SAS用于评定患者焦虑的主观感受,了解焦虑症状轻重程度,共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等于或超过50分为焦虑状态,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7]。PSQI用于评定患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19个自我评定问题组成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药物、日间功能),每个因子按0~3分计分,累积各因子得分为PSQI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8]。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结果以±s表示,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SAS及PSQI评分比较 PMR治疗前SAS评分为(56.20±4.60)分,治疗1个月后SAS评分为(41.28±3.72)分。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R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患者PSQI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分,±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观察时间 n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药物 日间功能 PSQI 总分治疗前 40 1.43 ±1.03 1.35 ±1.03 1.33 ±1.00 1.30 ±1.02 1.35 ±1.05 0.98 ±1.05 1.48 ±1.04 9.22 ±2.73治疗后 40 1.05 ±0.93* 1.15 ±1.00* 1.08 ±0.92* 1.18 ±0.98* 1.18 ±0.93* 0.80 ±0.94* 1.30 ±0.99* 7.74 ±2.95*
2.2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静息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7.53 ±6.45)、(95.75 ±8.28)mmHg,治疗1个月后静息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6.93 ±6.03)、(81.83 ±3.93)mmHg。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
3 讨论
PMR也称逐步肌肉放松术或深度肌肉放松术,由爱德门德·雅各布森发明并于1938年命名。该技术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假设基础上,即人不能同时既紧张又放松。当人们面对应激源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身心处于唤起状态,出现“战”或“逃”的反应,表现为呼吸浅快、心跳加速、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相反,当人们处于安静平和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心跳缓慢、肌肉放松、血压下降。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植物神经系统就会长期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导致各种心身疾病。PMR练习就是通过从头到足(或从足到头)全身肌肉有序地收缩放松,达到全心身放松,从而改变植物神经系统的不平衡状态。
关于PMR的作用原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科学和生理学两方面。Stone等[9]对14例受试者进行PMR练习,然后比较血压和血清中多巴胺—羟化酶(DBH,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时分泌的一种酶)两个指标。结果发现,受试者DBH有显著下降,DBH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表明放松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降低促使血压下降。Larkin等[10]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PMR治疗后,部分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另外也发现PMR治疗可以改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神经生理学研究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PMR作用原理的深入研究,Larkin等[11]研究结果发现,PMR练习可以激活大脑额叶和下丘脑,增加额叶和下丘脑的灌注量。额叶血液灌注量的增加可以使练习者摆脱恶劣情绪,解除心理压力;下丘脑血液灌注量增加则能够更有效地调控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得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平衡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PMR练习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的静息血压和SAS评分,也与上述研究相符。
睡眠障碍是焦虑障碍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患者由于长期持续紧张和焦虑,容易导致睡眠障碍发生。目前关于焦虑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还处于研究阶段,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层次网络及一系列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神经调节物质等[12]。本研究结果显示,PMR治疗1个月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表明PMR治疗缓解练习者的焦虑情绪的同时,也改善了睡眠质量。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两种疾病互为因果。致病因素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往往存在心理应激因素。PMR治疗作为一种行为疗法,强调了患者对治疗的主动参与性,也可以培养患者对于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Garcia-Fabela L,Melano-Carranza E,Aguilar-Navarro S,et al.Hyperten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s[J].Rev Invest Clin,2009,61(4):274-280.
[2]Meng L,Chen D,Yang Y,et al.Depress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incidence: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J Hypertens,2012,30(5):842-851.
[3]张帆,胡大一,杨进刚,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40-142.
[4]韦铁民,曾春来,陈礼平,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J].高血压杂志,2003,11(6):567-569.
[5]韩晶,殷晓梅,徐斐,等.南京市浦口区高血压人群抑郁和焦虑状况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2):125-127.
[6]Carroll D,Phillips AC,Gale CR,et al.Generalized anxiety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their comorbidity and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men[J].Psychosom Med,2010,72(1):16-19.
[7]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35-42.
[8]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5(2):103-107.
[9]Stone RA,Deleo J.Psychotherapeutic control of hypertension[J].N Engl J Med,1976,294(2):30-84.
[10] Larkin KT,Kowlton GE,D'Alessandri R.Predicting teratment outcome to 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J].J Behav Med,1990,13(6):605-618.
[11]Lazar SW,Bush G,Gollub RL,et al.Functional brain mapping of the relaxation response and meditation[J].Neuro Report,2000,151(7):1581-1585.
[12]Rye DB,Jankovic J.Emerging views of dopamine in modulating sleep/wake state from an unlikely source[J].Neurology,2002,58(3):34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