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阅读观 培养阅读法

2014-12-02李运民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培养

李运民

内容摘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好激发点,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读的作用在于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增强语感。读的反复实践可以加深理解,具体领会作品独特的艺术性。读是阅读指导的准备,它本身也是一种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动脑(思考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阅读课文,既是学生对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路、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路、思想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课文知识进行融化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观 阅读法 培养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好激发点,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读的作用在于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增强语感。读的反复实践可以加深理解,具体领会作品独特的艺术性。读是阅读指导的准备,它本身也是一种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动脑(思考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阅读课文,既是学生对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路、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路、思想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课文知识进行融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全方位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课题读起,课文、注解、思考和练习题全面认真的阅读。借助字典和词典扫除拦路虎,对课文的思路、思想内容、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语感等有初步认识。这种读法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人们看一个景物首先习惯于放眼望去看其全貌,获得全局形象。看一个人首先注意的是他的整体形象,而且以之为标准,作出评价。而不是也不会首先去注意其某一个局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说过:“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只有把握住全局,才能正确理解局部,只有做出高度准确的综合,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在把握了全局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好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才好对各个部分在艺术上的得失作出评价。

二、意识同步阅读法

这就是对课文的画龙点睛之处,引导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使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意识沟通,产生同步意识流向。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下火车,去买桔子的那段情节:“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拍拍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读后引导学生思考:①“我赶紧去搀他”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怎样的感情?②“一股脑儿”四个字在此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③“似的”是否可以不要?④父亲在这里时的两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⑤“我的眼泪又来了,”此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当你的亲人替你背着行李送你上学时,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构想读法

作者往往把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完全融于景物之中,以景代言,以景衬情,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意境。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孤帆”、“远影”、“碧空”、江水等景物构成了雄浑壮阔的景物画面,融合了满腔惆怅别情,造成奇特的意境,浓烈的艺术氛围。教师若善于引导学生融情于读,传神于读,以读来传递作者的意图,以读再现作品的意境,可使学生对课文从意会到神会。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写道:“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场景描写,学生读后倍感亲切,可引起对童年的神往。鲁彦的《听潮》中“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月光和玫瑰的神雾那样轻柔;又象微风拂过琴弦;象落花飘落在水上。”这是大海落潮时静穆壮丽的画面,读后看引导学生就“如果当你站在大海边可听到什么声音?嗅到怎样的气息?看到怎样的情景?产生怎样的感想?”进行思考,这样做,可使学生在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过程中,进入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文学作品的语言有它的表露性,也有它的含蓄型。功底深厚的作家,往往把深沉的思想,蕴含在无穷的语言中,歌德说:“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应该善于从人物动作的细节,从作者精心描绘的画面景物中,去挖掘丰富的潜台词,去探索作品的真谛。

(作者单位:河南汤阴县五陵镇北五陵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