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语言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2014-12-02黄冰洁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黄冰洁

内容摘要:移动学习研究自产生以来就快速发展,现在成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发展领域。由于语言学习的复杂性,移动语言学习研究比整个移动学习研究进展慢一些,但目前也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语言学习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研究领域。该文针对移动语言学习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移动语言 学习现状 调查研究

1.移动学习的发展历史

1970-1980年代间学习研究小组之一的Alan Kay及他的同事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提出了Dynabook做为一个书本大小、可做机能性模拟的电脑供学习上使用,他们的Interim Dynabooks就是第一个成立的网络工作站,也就是移动学习模式的雏形。

1990年代,欧洲与亚洲的大学为了学生发展与演进移动学习,进行Plam教育先锋项目(Palm Education Pioneers project)。

2000年代,欧洲委员会提供基金给主要的跨国进行关于M-Learning的主题研究。许多协商会及贸易展的创立宗旨确切与移动学习及掌上教育有关,诸如约旦(Jordan)的ICML、马来西亚(Malaysia)的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伦敦(London)的掌上型学习(Handheld Learning)、美国的SALT行动(SALT Mobile)等。

移动学习研究自产生以来就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走出“婴儿期”,成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发展领域。由于语言学习的复杂性,移动语言学习(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研究比整个移动学习研究进展慢一些,但目前也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语言学习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研究领域。

2.移动学习的概念

对于移动学习的广泛定义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目的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移动学习在国外研究领域人数正在迅速增多,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著名爱尔兰教育技术专家基更(Desmond Keegan)在“From d-learning to e-learning, to m-learning”一文中根据学习的形式与手段的不同,把远程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远程学习:

1.D-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远程学习)。特点是已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时空分离,教与学的活动不再是同步的,为学生开发学习材料和提供学习支助服务的远程学习系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技术上,主要是使用印刷材料、录音带、磁盘、实验箱等媒体技术。一般可以通过邮件、电话进行师生间的联系。

电子学习:

2.E-Learning。E-Learning的“E”代表电子化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探索的学习、经验的学习、拓展的学习、延伸的学习、易使用的学习、增强的学习。特点是实现了远程的面授教学(teaching face-to-face at a distance),补偿了远程学习的一些天生不足。主要使用卫星电视、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E-learning在世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英国的开放大学、中国的电视大学,在80~90年代,都采用了这些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M-learning(Mobile Learning,移动学习)。它是指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等设备(通常不包括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学习。这是远程教育的新的发展阶段。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由的学习。它采用的技术是移动通讯装备和BlueTooth,IEEE802.11等无线通讯协议。

Keegan认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的概念也形成了巨大冲击。从早期的住宿大学到非住宿大学、业余大学,到今天远程教学大学、网络大学,以及未来的移动大学。学生将能够在家中、甚至旅行的途中都可以接受教育、取得学位。

3.移动语言学习的模式

“模式”可简单地理解为模拟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学习模式是建立在学习经验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用来设计、组织、实施、优化学习效果而采用的基本学习结构的简化形式。把移动通信技术与学习理论相结合,能够产生多种学习模式。

3.1本地学习模式

学习者从移动设备通过传输设备上获取学习资源数据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地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关键是移动设备,移动设备的存储容量和便携性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这种建立在移动设备上的学习模式数量繁多,当前出现的技术成熟普及率较高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短信、语音通信、视频等。

手机设备的短消息学习方式:随着3G通信的出现,短消息不再局限于文字服务,还有声音、图片、动画这些多媒体形式。随着iOS、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学习者能够浏览很多格式的学习资源,基于手机设备的短消息学习具有便捷性、灵活性、移动性,这些特点让学习者体验到高度片段化。

PDA设备的邮件学习方式:由于PDA设备的便携和储存容量的优势,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相对于短消息,邮件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如今学习者和老师沟通的必备手段之一就是邮件,邮件将是移动学习模式重要形式之一。但是,邮件交互存在一定的延迟性。

笔记本电脑的课堂的学习方式:笔记本电脑已经具备轻、快、功能全面的特点。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案例:如二语学习者想学习武汉大学现代汉语课程,可以登录武汉大学精品课程网下载课件到自己的电脑上,按照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有计划的学习这门课程。这种学习方式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的约束,学习者灵活地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基于笔记本电脑的课堂学习方式是目前本地学习模式中最重要最普及的学习方式。

但如今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更新换代,手机、PDA及电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手机、Ipad几乎具备了电脑所有的功能,而3G网络和WIFA的覆盖则让邮件的沟通和短信一样不会延迟和滞后,小巧且功能强大的移动设备十分利于随时随地进行语言学习。

3.2网络移动学习模式

在基于网络的移动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连接移动通信网,通信网络经过网关进入互联网,然后通过网络协议访问学习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交互。这种模式必须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进行连接,学习者和教师可以进行较好地互动,能实时解决问题,模拟体验面对面学习的一种模式。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中,网络技术是桥梁,学习资源是核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通过语音、动作等自然行为和教师交互,学习者几乎感觉不到这是在网络平台下进行的互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进行的。

校园网的移动学习模式也出现了。近几年,无线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校园网里建设的无线局域网越来越大,国内很多大学校园网都采用固网和无线网混合组网的方式,通过搭建提供文件下载、应用访问和数据库服务的服务器群组,学生们通过无线上网获取学习资源、共享数据。

当然移动学习模式不仅仅是文中所介绍的这两种,按照不同的分类对象可以划分其它类别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仅仅只是使用一种模式进行,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模式进行,移动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习者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约束利用零碎的时间获得高效的学习。

4.移动语言学习的研究现状

4.1国外移动语言学习研究

美国教育家Willis (1986)认为语言学习有三个必要条件:与目的语及其文化大量接触,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下使用语言,以及具有充分的动机去实践这种语言。在目的语是外语的环境下,比如在中国学英语,要达到这几个语言学习的条件并非易事。

移动技术不仅仅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学习,而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物理世界的“电子扩展”(digital augmentation)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技术的情境敏感性,在学习者所处的场景用移动设备提供相关的目的语资源,为学习者创造类似二语习得的环境。

语言学习中的某些过程,如词汇学习等,便于以小的学习单元重复进行,移动技术除方便提供这样形式的学习单元之外,还可以在学习者闲暇时随时提供,这是其他技术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移动语言学习的开发中,首先要考虑移动学习者与网络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他指出用于移动设备的语言材料应该设计合理,并且要通过提供“短(30秒至10分钟)的学习模块”来利用移动学习者“高度片状”的注意力。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Stockwell把使用移动电话进行词汇学习与一个“智能学习指导系统”连接起来,智能学习指导系统为每位学习者建立档案,记录学习者学习词汇的活动并进行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增加向学习者发送困难词汇的词汇,帮助学习者学习词汇。

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从语言学习入手,开发出了适用于外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块。模块包括了生词训练、测验单词和词组翻译等功能。研究表明:M-Learning 是一种“碎片”式经验——学习者在“移动”中如乘火车、逛街等。无时不受到外界干扰,因此M-Learning对他们集中注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学习是一种个人情感体验过程,语言学习尤其要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在情感安全环境里进行操练的机会,所以提供的友好的界面表达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当你答对问题时,它会表示祝贺;当你答错时,则鼓励你重试。此外学习者受挫会丧失自信,降低学习效果。例如,糟糕的移动电话链接和嘈杂的学习环境会导致语音识别受阻、菜单“导航”失灵、考试过程中互动反应失效。这样,学习者受挫后不想继续学下去,或者会产生一种潜意识——该学习系统笨拙,提供的是一种低效、无亲和力的学习方式。

对M-Learning学习资源开发的建议是:移动学习应注重开发最适合于听觉、零碎时间、受外界干扰的学习者的那部分内容。鼓励学习者学习个性化,以便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背景需要相吻合。

4.2国内移动语言学习研究

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实践始于21世纪初,主要是在教育部的策划发展。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研究规模还比较小。从目的来划分国内移动语言学习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则由教育机构发起,他们立足于学校教育,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另一类是由目前的E-Learning提供商发起,他们力求借鉴E-Learning的经验把M-Learning推向市场,更多地用于企业培训。

虽然国内研究规模比较小,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1.移动教育解决方案征文和立项项目。教育部于2002年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着手进行了一些移动教育研究项目;我国有关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向教育部高教司联合申请的“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己经立项。

2.移动教育实验室和移动网站的建设。2001年5月北京大学建立起了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 其研究开发了三个版本的教育平台和语义网络平台,利用语义web技术提高教育服务平台的智能性,建立多功能的教育服务平台。高校可基于GMS网络和移动设备平台,利用短信开展移动教育,也可基于GPRS平台,开发适合多种设备的教育资源。

3.英语移动学习。新浪短信频道与新东方英语教育在线联合推出了“新东方移动英语课堂”,即直接通过手机发短信形式为在职人员等手机用户提供英语学习资源;中国外语教育网以浙江大学为依托,面向全国大中小学教师建立了英语教学资源库,打造全新的手机付费平台等。

综上所述,未来语言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语言学习理论与移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合适的方法确保语言学习高度情境化、个性化、协作式,实现持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换言之,如何实现真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的学习。语言教师需要适应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对于那些接触不到语言教师的学习者,应为他们开发越来越多地供自学使用的资源以及指导自学及加入移动语言社区的学习方法。当移动语言学习把外语学习变成如二语习得、甚至母语习得一样自然的时候, 移动语言学习也就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的中职生源在校学习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立足职高学生特点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高职英语课堂学习现状及课堂学习动机激发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