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毕四海
2014-12-01陈建功
陈建功
我很高兴前来出席《毕四海文集》研讨会。毕四海是著名作家,也是我的老朋友了。从1979年10月,30岁的老三届、文学青年毕四海在《山东文学》发表小说处女作《第一声妈妈》至今,近30年过去了。《山东文学》微不足道的作者变成了它的主编,1986年,我作为介绍人,介绍山东的青年作家毕四海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那时候,毕四海很山东,很朴实,头发还是漆黑的。现在,毕四海仍然很山东,很朴实,但已经是满头花白。不过,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毕四海已经从一个“文学青年”变成了著名作家,在中国文坛上找到了属于他的重要的一席之地。毕四海还成为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作家出版社总结性地出版了七卷本的《毕四海文集》,收录了他几乎全部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东方商人》、《皮狐子路》、《红黄与黑白》等,收录了他的全部的散文和随笔,以及他仅有的一部曾经获得了“第二届青年文学创作奖”的报告文学《鸳鸯大逃亡》。在《毕四海文集》出版之际,召开研讨会,总结毕四海的创作成就和经验,指出他创作上的努力目标,对他寄以更高的期待,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毕四海近30年来辛勤耕耘、不断开拓进取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到会的,有很多著名的作家、评论家,我相信大家会就毕四海的创作思想和成果提出建设性意见。这里,我只想就毕四海的創作作一点感性的、朋友式的解读。
毕四海不是一个爆发型的作家,他是一个不懈劳作与耕耘,厚积薄发的作家。他说,他是一个农民,每年只要多收三五斗就知足了。他凭着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30年的不懈努力,凭着他的具有开拓意义的长篇小说《东方商人》,凭着同样具有独创精神的长篇小说《财富与人性》,凭着他的中篇小说《选举》、《乡官大小也有场》等等,奠定了他作为当下中国文坛上重要作家的位置。
以我粗浅的阅读,我认为毕四海起码有如下几点形成了他的创作个性,或者说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其一,毕四海是一个有足够的思想敏锐性和思考深度的作家。他的不少作品,都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性格进行了超前的思考、观照,创造出了崭新的人物形象。比如他的《东方商人》。这部长篇小说是毕四海的成名作。今天看起来,尽管艺术上还有稚嫩之处,可是,其思想的锋芒,具有超前性。其文化品性,认识价值,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他的这本书是1984年开始写作的,1986年出版。那时候,《人民日报》还在讨论长途贩运是不是投机倒把。1992年,中央电视台把它改编成同名电视剧,1994年4月在黄金时间播出,全国轰动。1991年,雷达在《小说评论》第1期发表长篇评论,说:“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部具有一定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长篇小说,它填补了当代文学的一项空白,给我们提供了从新的角度思考民族历史和民族灵魂的一个契机。”十几年过去了,当今轰动一时的商旅小说时有佳作,同时也各具特色,但应该承认,无论是电视剧《大宅门》还是《乔家大院》,走的都是《东方商人》开创的路子。或者说,毕四海的《东方商人》,开了风气之先。
其二,地域文化的积淀、家族历史的记忆造就了毕四海政治题材小说独特的文化蕴涵和深刻的思想品格。这使他的政治题材小说由政治层面深入到了文化的、人性的层面.因此也就具有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学品格和文化价值。
他的中篇小说《选举》,发表在1999年1月号《人民文学》的头条。后来,《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选刊,还有18种图书选本都选了这个中篇。毕四海曾乐呵呵地说这个3万字的中篇让他拿到了10万元的稿费。随后他又有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2000
——2002年度优秀作品奖的中篇小说《乡官大小也有场》等,都证明了我的判断。
毕四海的作品呈现的,是一个复杂的、宽广的社会生活领域,其中不管政治题材还是商贾题材,都展示了较为宽广的社会的、人生的视野。应该说,这是毕四海小说的一大特色。使毕四海获得这一特色的,是他的生活阅历和情感积累所依托的文化渊源和家族记忆。这些文化上的积累和熏染,使他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决不简单化和单一化,到了他的笔下,不管他人物活动的背景是政治还是商贸,他都能调动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知识,呈现给我们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开阔的人生图景。我认为,除了地域文化的滋养和家族记忆的孕育外,时代的造就也不可或缺。当了几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毕四海,他的政治视野和社会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使他的小说创作得以开辟新的境界。
其三,毕四海对人性深刻的、持久的探索和研究,决定了他小说的大气且具有人性的深度。他的长篇小说《财富与人性》,畅销15万册,它之所以博得喝彩和关注,或许有代表百姓抒发愤懑的因素。然而,这部小说其实并没有把思想题旨停留在事物的表层,停止在简单的抒写层面。已经有评论家指出,这部小说超越了一般反腐作品的既定格局,超越了故事或案件表层的时空意义,把笔触伸向了信仰、价值、生存意义、人性……它不再是让一切人、事只为一个故事服务,而是透过一个个人物的心路历程,通过分解和深化,使之归向一个大的道德化、哲理化主题。
2006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