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战斗
2014-12-01李金豹
李金豹
李强这个人和李强的艺术都给人印象深刻。一个人和其艺术都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其人定有过人之处,其艺必不俗。
李强的艺术一如其内心,奔放却不至于狂野,高歌纵情处还是受一点法度的节制,这一点节制实实源于性格使然,是不太易被常人发现的内心细腻之处。所以当作品中金戈铁马的气势排山倒海而来时,你会感到聪明和机巧。李强的高明处在于让人觉得自然而非做作,虽然设计感很深,但这是时代特点,是风潮的力量,只可目之为“斧凿痕”,却不可以好坏标准去评判之。若人书俱老,水乳交融,则是其最大的优点,因为发展并成熟了自己的天赋。若始终有“隔”,也还是其最大的特点,只是留有些遗憾。
显然,机巧和聪明还不是大师的境界,但其强烈的个人面貌和笔墨语言,已卓然成家,视之为“当代名家”一点不过。李强对“穷乡儿女造像”的奇峻险绝有着天然的把握,是发自骨子里的自然,不似一般效仿者的霸悍与笨拙,这是天赋,是很多人羡慕的。所以,其行草的面貌与正体(楷、篆、隶)的精神都好似从北碑中流淌而来,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进一步强化风格和升华品质,那么李强作为此类优秀代表的当代意义将会更加凸显出来。
李强的另一个特点是“书印合一”,这也是成就大家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古人云:三分刻,七分篆。只有具备扎实的书写功力,加上对篆书、篆法的独特理解,才可造就对配篆、刀法的娴熟把握,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无不如此。李强能将书法与篆刻的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确实值得祝贺,因为并不是每位篆刻家都有此幸运的。但我更愿意将此视为李强内心的单纯,正因为没有受太多观念的干扰,反而使得笔下、刀下能够统一。当然,单纯如不博取也会导致艺术语言的单一和单薄,很容易被同质化,这应该引起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从艺者的共同警惕,因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是一把双刃剑。鄙意陋见,中青年要持续地作加法,过早地作减法会得不偿失(天才例外)。黄宾虹老人对“新罗山人求脱太早”惋惜不已,值得我们深思。
离开黑土地家乡已有24载的李强,已步入了书画家的黄金年代,一头光滑齐整的长发小辫没变,一口道地亲切的东北乡音没变,一副开朗乐观的心情没变,可书画印齐头并举的局面在变,在变得丰富、变得浪漫、变得深厚、变得强大。俗话说:居京不易,可李强兄却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勤奋、活得踏实。其实李强兄真不容易,作为同道和兄弟,我打心底儿为他今天所取得的丰硕成绩感到骄傲,感到高兴。
作为第一批“北漂”的李强,身上有常人不具备的紧迫感,所以他不停歇地开拓自己的艺术手段,先书再印后画,每一门类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以想象其中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李强兄又是好学的,转益多师,取长补短,写生、采风、讲课,总是忙碌,但是充实。李强兄也是幸运的,正是来到了京城,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师友,才逐渐开阔了视野,陶冶了胸襟,于是有了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本事。李强兄更是幸福的,三口之家甜蜜美满。多年前我看到他早期的《作品集》,集内有他携妻儿在私家车旁骄傲的合影。当时我曾脱口戏谑道:你照这么多车的相片干嘛?显然是炫耀。现在想来,人都需要证明自己,都需要社会肯定自己,当年的李强也许还轻狂略显肤浅,而当年的我肯定幼稚而唐突。去年见到李强兄,据说儿子已高过他一米八的个头,夫人还是那么贤惠和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现在再想想当年在车旁的留影,再看看如今腕下的神奇,心里涌动的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真是一段故事。
一个人在战斗的李强,我想以后还会一个人孤独,一个人思索,如果有一天你一个人站在一座山峰上微笑地招手,我们也要站在另一座山峰上与你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