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探测仪的研究
2014-12-01邓晓雨李文阁王路路
邓晓雨++李文阁++王路路
摘 要:穴位,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穴位等方式,来治病养生,所以穴位在中医学中非常重要。但是在生活中,人们对穴位的了解甚少,所以研究穴位探测仪能帮助我们找到穴位,促进人们对穴位的了解,这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极大的意义。穴位探测仪电路并不复杂,以555芯片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元件,其他元件为辅,按功能将整个电路分为电源电路、输入控制电路、多谐振荡电路和输出报警电路四个部分,根据经穴和非经穴之间电阻的差异进行穴位的探测。
关键词:穴位 555芯片 多谐振荡器
中图分类号:TH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21-02
穴位,又称腧穴,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临床针灸、按摩的刺激点。
由此看出,人体穴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了从事中医学方面学习、工作的人以外,其他人对穴位的了解与认识非常之少,甚至还有些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认为穴位只存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对穴位文化的忽视,其实间接反映了当代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而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是一种帮助人们探测并最终找到人体穴位的仪器,它的出现可以方便人们找到自身的穴位,加深人们对穴位的认识,从而使人们逐步重视我国文化。
1 穴位探测仪的原理
一定电流通过电表,连接于人体经穴或非经穴表面时,在体表上有容易通电的和不容易通电的区域,说明其阻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被测区与电源之间的电流表显示出来,如果电流表显示的电流量大则该区域为低电阻点;反之,电流量小者为高电阻点,这样就可以反应出经穴和非经穴的电学特征。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是以555芯片组成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内容的装置,该装置是基于人体经络口呈现的阻抗较之非经络口呈现的阻抗要小,从而转化成与非经络口不一样的电位,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最后形成不同的声光信号,由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进行穴位的探测。工作原理图如图1。
2 穴位探测仪的结构
穴位探测仪的实验电路一共分为4个部分。穴位探测仪的电路图如图2。
2.1 电源电路
第一部分为电源电路,也就是由电源端、接地端,还有储能电容、滤波电容以及开关组成。我们的穴位探测仪以干电池作为电源,这样制作出来的实物方便携带,而干电池也易于更换。
2.2 输入控制电路
A、B为两探针头,当A、B未探到穴位,经过这部分电路的工作,IC2不产生振荡电流,也就没有声光显示现象;当A、B到达穴位的时候,IC2就将产生振荡电流,于是就有声光显示现象,如图3所示。
2.3 多谐振荡电路
IC1,IC2是由555芯片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它们会产生振荡电流。IC1的输出方波去控制IC2比较器内部的基准电压,以达到调制的作用;IC2输出的振荡电流将驱动后面的显示电路,如图4所示。
2.4 输出驱动显示以及报警电路
由振荡器、LED和扬声器组成。当到达穴位的时候,LED将发出明亮的光,扬声器将发出响亮双音来提示我们已经探测到穴位了,如图5所示。
3 结语
穴位探测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工程上,是对电子技术、中医学、生物科学的结合与探索。在以下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穴位探测仪的研究意义。
第一点,随着中医针灸在世界上的不断扩大,各国在腧穴定位的原则、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的不统一现状也日益明显,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较为实用并且准确的方法来探测人体穴位。
第二点,关于穴位定位的方法,中医家们采用的穴位定位方法是骨度分寸法,但实际上往往是以医家一人的骨度分寸来定位的,定位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此外,对于需要进针深的穴位而言,真正的穴位很可能只在一定的组织层面,故同一骨寸进针治病时,在两个胖瘦不同的人身上可怕难以取得同样的疗效。更况,某些穴位的分布还会因人而发生移位,这就是说现用的传统穴位定位法不一定很准确。
第三点,穴位探测器原理是基于人体的非穴位点和穴位点(经络口)呈现的电阻差异,利用电子方法进行电子探测,如找到穴位点时用声光指示。此方法较为科学,相比于其他方法,也较为准确。其中,穴位的准确定位对提高针灸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点,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前途和总趋势是中医现代化。我们应当能够利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去理解、掌握、研究和探索中医针灸学科,以穴位探测仪为起点,走出“西化中医”的困境,创造出一个“中西结合、合而不同、取长补短”的共处环境,形成“西为中用”的新格局。
当然,由于我们的研究基于几门基础课程,所以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的电路非常简易,因此我们的电路灵活性欠佳,应用范围窄。而且穴位探测的精确性会因人体的胖瘦、人体体温等不确定因素而变动。
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我们会深入学习,使该穴位探测仪的功能更丰富,使其能应用于更多地方,并且提高其灵敏度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
[2] 张思前.中医针灸标准加快国际化进程[J].中国质量报,2005(5):23.
[3] 江泽佳,周守昌,张安邦.电路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唐治德.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穴位,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穴位等方式,来治病养生,所以穴位在中医学中非常重要。但是在生活中,人们对穴位的了解甚少,所以研究穴位探测仪能帮助我们找到穴位,促进人们对穴位的了解,这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极大的意义。穴位探测仪电路并不复杂,以555芯片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元件,其他元件为辅,按功能将整个电路分为电源电路、输入控制电路、多谐振荡电路和输出报警电路四个部分,根据经穴和非经穴之间电阻的差异进行穴位的探测。
关键词:穴位 555芯片 多谐振荡器
中图分类号:TH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21-02
穴位,又称腧穴,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临床针灸、按摩的刺激点。
由此看出,人体穴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了从事中医学方面学习、工作的人以外,其他人对穴位的了解与认识非常之少,甚至还有些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认为穴位只存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对穴位文化的忽视,其实间接反映了当代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而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是一种帮助人们探测并最终找到人体穴位的仪器,它的出现可以方便人们找到自身的穴位,加深人们对穴位的认识,从而使人们逐步重视我国文化。
1 穴位探测仪的原理
一定电流通过电表,连接于人体经穴或非经穴表面时,在体表上有容易通电的和不容易通电的区域,说明其阻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被测区与电源之间的电流表显示出来,如果电流表显示的电流量大则该区域为低电阻点;反之,电流量小者为高电阻点,这样就可以反应出经穴和非经穴的电学特征。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是以555芯片组成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内容的装置,该装置是基于人体经络口呈现的阻抗较之非经络口呈现的阻抗要小,从而转化成与非经络口不一样的电位,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最后形成不同的声光信号,由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进行穴位的探测。工作原理图如图1。
2 穴位探测仪的结构
穴位探测仪的实验电路一共分为4个部分。穴位探测仪的电路图如图2。
2.1 电源电路
第一部分为电源电路,也就是由电源端、接地端,还有储能电容、滤波电容以及开关组成。我们的穴位探测仪以干电池作为电源,这样制作出来的实物方便携带,而干电池也易于更换。
2.2 输入控制电路
A、B为两探针头,当A、B未探到穴位,经过这部分电路的工作,IC2不产生振荡电流,也就没有声光显示现象;当A、B到达穴位的时候,IC2就将产生振荡电流,于是就有声光显示现象,如图3所示。
2.3 多谐振荡电路
IC1,IC2是由555芯片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它们会产生振荡电流。IC1的输出方波去控制IC2比较器内部的基准电压,以达到调制的作用;IC2输出的振荡电流将驱动后面的显示电路,如图4所示。
2.4 输出驱动显示以及报警电路
由振荡器、LED和扬声器组成。当到达穴位的时候,LED将发出明亮的光,扬声器将发出响亮双音来提示我们已经探测到穴位了,如图5所示。
3 结语
穴位探测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工程上,是对电子技术、中医学、生物科学的结合与探索。在以下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穴位探测仪的研究意义。
第一点,随着中医针灸在世界上的不断扩大,各国在腧穴定位的原则、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的不统一现状也日益明显,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较为实用并且准确的方法来探测人体穴位。
第二点,关于穴位定位的方法,中医家们采用的穴位定位方法是骨度分寸法,但实际上往往是以医家一人的骨度分寸来定位的,定位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此外,对于需要进针深的穴位而言,真正的穴位很可能只在一定的组织层面,故同一骨寸进针治病时,在两个胖瘦不同的人身上可怕难以取得同样的疗效。更况,某些穴位的分布还会因人而发生移位,这就是说现用的传统穴位定位法不一定很准确。
第三点,穴位探测器原理是基于人体的非穴位点和穴位点(经络口)呈现的电阻差异,利用电子方法进行电子探测,如找到穴位点时用声光指示。此方法较为科学,相比于其他方法,也较为准确。其中,穴位的准确定位对提高针灸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点,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前途和总趋势是中医现代化。我们应当能够利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去理解、掌握、研究和探索中医针灸学科,以穴位探测仪为起点,走出“西化中医”的困境,创造出一个“中西结合、合而不同、取长补短”的共处环境,形成“西为中用”的新格局。
当然,由于我们的研究基于几门基础课程,所以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的电路非常简易,因此我们的电路灵活性欠佳,应用范围窄。而且穴位探测的精确性会因人体的胖瘦、人体体温等不确定因素而变动。
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我们会深入学习,使该穴位探测仪的功能更丰富,使其能应用于更多地方,并且提高其灵敏度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
[2] 张思前.中医针灸标准加快国际化进程[J].中国质量报,2005(5):23.
[3] 江泽佳,周守昌,张安邦.电路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唐治德.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穴位,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穴位等方式,来治病养生,所以穴位在中医学中非常重要。但是在生活中,人们对穴位的了解甚少,所以研究穴位探测仪能帮助我们找到穴位,促进人们对穴位的了解,这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极大的意义。穴位探测仪电路并不复杂,以555芯片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元件,其他元件为辅,按功能将整个电路分为电源电路、输入控制电路、多谐振荡电路和输出报警电路四个部分,根据经穴和非经穴之间电阻的差异进行穴位的探测。
关键词:穴位 555芯片 多谐振荡器
中图分类号:TH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21-02
穴位,又称腧穴,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临床针灸、按摩的刺激点。
由此看出,人体穴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了从事中医学方面学习、工作的人以外,其他人对穴位的了解与认识非常之少,甚至还有些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认为穴位只存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对穴位文化的忽视,其实间接反映了当代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而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是一种帮助人们探测并最终找到人体穴位的仪器,它的出现可以方便人们找到自身的穴位,加深人们对穴位的认识,从而使人们逐步重视我国文化。
1 穴位探测仪的原理
一定电流通过电表,连接于人体经穴或非经穴表面时,在体表上有容易通电的和不容易通电的区域,说明其阻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被测区与电源之间的电流表显示出来,如果电流表显示的电流量大则该区域为低电阻点;反之,电流量小者为高电阻点,这样就可以反应出经穴和非经穴的电学特征。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是以555芯片组成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内容的装置,该装置是基于人体经络口呈现的阻抗较之非经络口呈现的阻抗要小,从而转化成与非经络口不一样的电位,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最后形成不同的声光信号,由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进行穴位的探测。工作原理图如图1。
2 穴位探测仪的结构
穴位探测仪的实验电路一共分为4个部分。穴位探测仪的电路图如图2。
2.1 电源电路
第一部分为电源电路,也就是由电源端、接地端,还有储能电容、滤波电容以及开关组成。我们的穴位探测仪以干电池作为电源,这样制作出来的实物方便携带,而干电池也易于更换。
2.2 输入控制电路
A、B为两探针头,当A、B未探到穴位,经过这部分电路的工作,IC2不产生振荡电流,也就没有声光显示现象;当A、B到达穴位的时候,IC2就将产生振荡电流,于是就有声光显示现象,如图3所示。
2.3 多谐振荡电路
IC1,IC2是由555芯片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它们会产生振荡电流。IC1的输出方波去控制IC2比较器内部的基准电压,以达到调制的作用;IC2输出的振荡电流将驱动后面的显示电路,如图4所示。
2.4 输出驱动显示以及报警电路
由振荡器、LED和扬声器组成。当到达穴位的时候,LED将发出明亮的光,扬声器将发出响亮双音来提示我们已经探测到穴位了,如图5所示。
3 结语
穴位探测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工程上,是对电子技术、中医学、生物科学的结合与探索。在以下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穴位探测仪的研究意义。
第一点,随着中医针灸在世界上的不断扩大,各国在腧穴定位的原则、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的不统一现状也日益明显,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较为实用并且准确的方法来探测人体穴位。
第二点,关于穴位定位的方法,中医家们采用的穴位定位方法是骨度分寸法,但实际上往往是以医家一人的骨度分寸来定位的,定位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此外,对于需要进针深的穴位而言,真正的穴位很可能只在一定的组织层面,故同一骨寸进针治病时,在两个胖瘦不同的人身上可怕难以取得同样的疗效。更况,某些穴位的分布还会因人而发生移位,这就是说现用的传统穴位定位法不一定很准确。
第三点,穴位探测器原理是基于人体的非穴位点和穴位点(经络口)呈现的电阻差异,利用电子方法进行电子探测,如找到穴位点时用声光指示。此方法较为科学,相比于其他方法,也较为准确。其中,穴位的准确定位对提高针灸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点,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前途和总趋势是中医现代化。我们应当能够利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去理解、掌握、研究和探索中医针灸学科,以穴位探测仪为起点,走出“西化中医”的困境,创造出一个“中西结合、合而不同、取长补短”的共处环境,形成“西为中用”的新格局。
当然,由于我们的研究基于几门基础课程,所以我们研究的穴位探测仪的电路非常简易,因此我们的电路灵活性欠佳,应用范围窄。而且穴位探测的精确性会因人体的胖瘦、人体体温等不确定因素而变动。
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我们会深入学习,使该穴位探测仪的功能更丰富,使其能应用于更多地方,并且提高其灵敏度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 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
[2] 张思前.中医针灸标准加快国际化进程[J].中国质量报,2005(5):23.
[3] 江泽佳,周守昌,张安邦.电路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唐治德.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