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4-12-01刘佳陈晓琳
刘佳++陈晓琳
摘 要:该文将着重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衡水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详细的阐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英语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13-02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为国际间的交往和贸易提供了便利,为世界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英语的广泛普及,英语文化也逐渐渗透到非英语国家,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不同层面影响着非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有可能被其同化,有些专家称此现象为“文化帝国主义”。因此,在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在语言的基础上,注重文化的修养,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只有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才能真正的实现地方高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断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尤其是作为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同时也担负着传承中国文化,把伟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到世界各地的伟大使命。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的衡水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的介绍几乎占据了课堂教学和学生教材的全部,这种文化价值观上的严重差异在各种教材中都有明显体现。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英国材料文章比例高达40%,美国材料文章比例高达60%。这些计量结果说明,无论是教师上课,还是学生课外阅读,都是以英美文章为主,传播着英美文化价值观。由此可见,西方文化在我国的英语教材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另一方面,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着重介绍英美文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取向。此外,从社会大环境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们津津乐道于承载着西方文化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而对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却日益被人们漠视与淡忘。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2.1 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发展逐渐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贡献。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2010年又再次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关注。基于这种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情况,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势必不能仅仅专注于传授先进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应该同时注重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传承,培养、鼓励广大青年学子们的爱国热忱和爱国情操,让世界各族人民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2.2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突出民族性
目前,衡水地区高校用的英语教材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的内容几乎没有,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中,几乎60%的文章都选自美国的名人自传或者民间故事,33.33%的文章选自英国的名人小说以及科学作品等等,而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仅仅局限于课文开始的warm-up questions,作为导入课文的开始,经常被教师们忽略,不作为课堂重点来讲解。例如第二册中的第四单元“the Professor and the Yo-Yo”中认为爱因斯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那么联想一下中国的科学家谁最伟大,将中西方的科学家进行了比较。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涉及的传统文化甚少,应该合理的设计高校英语教材的编写,让学生们能够从方方面面了解祖国传统文化。
2.3 加强语言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高校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开创适合用汉语方式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中国特色的词汇,像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等等词汇,这样学生们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就能避免很多因缺乏文化交流造成的误会,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传统文化意识。
2.4 树立正确中华传统文化意识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取其精华,去除糟粕,为我所用;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其健康文明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2.5 树立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需要
现如今的大学生们盲目的崇拜追星,追求韩国明星,泰国明星等,如今年火爆的《来自星星的你》,都叫兽、千颂伊一度成为网络热搜词,韩流明星使用的化妆品,穿过的衣服以及只要与之相关的东西,市场上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甚至有些学生为了见自己的偶像,不惜旷课逃学。“思密达”这个韩国词汇,已经成为了学生们津津乐道的口头禅。大学生中出现的这些追星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学生们对外国文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中国的传统文化被遗忘一旁,不予理睬。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引导他们科学合理的传承传统文化,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2.6 对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有积极促进作用
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清晰地认识、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其能够用英语清楚地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学生通过将中西方文化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异同,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使其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英语交流,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造就出更多高素质、学贯中西的国际化人才。endprint
3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笔者现以衡水地区高校为例,提出了几点在地方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中华文化和价值观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转变教师角色及提高其自身中文文化素养,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本土知识。作为衡水地区的高校教师,教学中引进外国文化的同时,应始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地掌握语言技能,又要让学生具备广博的双语文化知识。同时,还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用英语准确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第二,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素质,担负中国文化传播重任。英语教师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目前,衡水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担负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让学生就某一方面内容将外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 谈到节日时,将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对比, 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讲述中国春节的起源、发展、饮食、服装等浓郁的民族特色。谈到历史典故“龙”文化,在中国,龙是我们的精神图腾,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我们以作为龙的传人感到自豪,而在西方人眼中认为龙是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谈到文化特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思想中,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以自我贬仰为处世经典,群体性文化特征明显,而西方国家价值观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教学与思考,学生们既加深了西方文化的了解,又能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讲座,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渗透;另一方面,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课,聘请一些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教育。此外,也可借助各种媒介,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听力材料和文章。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我国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操,另一方面又能使其提升用英语传播民族文化的水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科学合理的分析目前地方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拓新思路,加强中国文化渗透。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陆全.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
[4] 郑雪松.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传承的教育价值[J].时代文学,2009(3).
[5]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刊):34-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