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014-12-01吴春芳宋伟华陈立红叶茂森林柏郑芳琴叶新荣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7期
关键词:富营养化

吴春芳+宋伟华+陈立红+叶茂森+林柏+郑芳琴+叶新荣

摘 要:该文利用2011—2012年对三门湾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对三门湾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海水中pH、DO、CODMn、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As、Cr)等评价因子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已大大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三门湾水质处于富营养状态,沉积物质量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三门湾海域 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特征 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95-04

三门湾位于浙江东部沿海(28°57' ~29°22'N,121°25'~121°58'E),湾口东起南田岛(牛头山)金漆门,西至坡坝港牛头门,三门湾是一个半封闭海湾,是浙江省四大海湾之一,呈西北—东南走向,其形状犹如伸开五指的手掌,港汊呈指状深嵌内陆。湾口宽度约为26 km,从湾口到湾顶纵深约42 km,整个三门湾的海域面积约为775 km2,其中潮滩面积约为295 km2。三门湾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港汊纵横、海涂平坦,岸线总长约304 km。三门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体肥沃,风平浪静,属于强潮海湾,平均潮差4.25 m,最大潮差达7.75 m,是浙江省五大重点港湾和三大水产养殖基地之一,现以养殖区为主,网箱养殖、围塘养殖、滩涂养殖都具相当规模,养殖密度较大。

由于近年来随着三门湾区域工业、农业以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后人口的激增,工农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排海量迅速增加, 特别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的过量排放,引起湾内海水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从而给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了解当前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现状,本文根据2011年秋季、2012年春季和夏季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结果进行评价,从海域生态环境方面探讨了三门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 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渔业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海域和分析方法

调查和监测海域和采样站位见图1,调查和监测时间为2011—2012年。

水质样品的现场处理及分析测定均按《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1]和《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GB 17378.4-2007)[2]方法执行。NO3-N测定用锌片还原分光光度法;NO2-N测定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NH4-N测定用次溴酸钠氧化分光光度法;活性磷酸盐(PO4-P)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COD测定用高锰酸钾氧化法;重金属(Cu、Pb、Zn、Cd、Cr)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用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石油类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2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1 评价标准

该文主要从水质现状和富营养化程度考虑,水质监测选用pH、DO、COD、无机氮(NO3-N、NO2-N、NH4-N)、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Cu、Pb、Zn、Cd、Cr、Hg、As)等为主要评价因子;沉积物采用硫化、有机碳、重金属(Cu、Pb、Zn、Cd、Cr、Hg、As)、石油类为主要评价因子。

三门湾海域的主要海洋功能为农渔业区,因此水质现状评价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进行;海洋沉积物质量按《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4]第一类标准执行。(见图1)

2.2 评价方法

(1)单因子标准指数法。

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其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第i站评价因子j的标准指数;——第i站评价因子j的监测浓度(mg/L);

——评价因子j的评价标准(mg/L)。

(2)DO的标准指数计算。

DO的标准指数为:

DOj≥DOs

DOj

式中:——第i站上溶解氧的标准指数(mg/L);DOi——溶解氧实测值(mg/L);DOf——现场温度和盐度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值(mg/L)。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质评价

三门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见表1~3。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的水质现状属超二类海水。

(1)从三门湾海域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季海域水质评价因子单项标准指数可知,三门湾海域春季和秋季的无机氮100%为劣四类。夏季无机氮100%超二类标准,其中大、小潮分别有95%和88.5%的站位超三类标准,65%和42.3%的站位超四类标准。

(2)PO4-P超标较为严重,秋季大、小潮期间所有站位均超二、三类标准,另有部分(小潮58.3%、大潮45.4%)站位超四类标准;春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所有站位均超一类标准,有84%和4.5%的站位超二、三类标准,大潮期间还有4.0%的站位超四类标准,最大标准指数为1.53;夏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分别有95%和100%的站位超一类标准,有15%和50%的站位超二、三类标准,所有站位均满足四类标准。(见表1、2、3)

(3)pH、DO、COD、石油类、Cu、Pb、Zn、Cd、总Cr、Hg、As等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第二类标准要求。

(4)总体评价:三门湾海域海水主要受无机氮和PO4-P污染,其它评价因子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第二类标准的要求。

由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无论是秋季还是春季和夏季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两项超标,说明该海域水质状况最为突出的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3.2 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

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特征值详见表4,由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其中Zn有30%的站位超一类标准。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见表4)

3.3 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表现出如下特征:评价海域水质pH、DO、COD、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Cr、As)等评价因子均能满足调查海域所处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大、小潮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评价海域沉积物中各评价因子均能满足所处功能区相应类别的要求。

根三门湾海域环境现状特点,选取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对不同季节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比较。三门湾海域春、夏和秋季水质标准指数详见表5~7。

分析结果表明,COD春季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逐年略有降低,秋季也有所降低。整体上看来,除了春季,这几年COD含量略有降低,且基本能维持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指标春季和夏季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活性磷酸盐春季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秋季2011年比2005年略有增加,总体上来说,秋季含量相对较高,各年无明显变化趋势。

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标准指数统计结果(一类标准)详见表8。从具体指标来看,有机炭含量变化不大,石油类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硫化物含量有所增加,Cu和Cd含量呈现缓慢降低趋势,Pb和Zn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Zn含量仅在2009年监测期间超一类标准,其余指标在各次监测期间均能够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的一类标准,总体上来说,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见表5、6、7、8)

综合分析表明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三门湾海域的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以及与以往的历史资料相比较,反映出该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冬季生物活动减弱,对氮、磷的消耗减少,评价海域受到长江冲淡水与杭州湾(钱塘江等上游入海水)水系一起合并沿岸南下的影响。由于长江、钱塘江径流量大,流域面积广,入海之前汇集了沿途地表河网所接纳的各类工业废水、城镇污水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业面源污水,使得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进入沿岸海域,从而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营养盐含量较高。另外,三门湾内有大量的围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渔业生产饵料的投放对海域水质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上目前三门湾海域周边的污水处理厂还没有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大部分处于直排状态。三门湾陆域包括三门、宁海、象山三个县,共50个乡镇,近年来农村进行了城镇化建设,三门湾周边人口密度增大,城镇外来人口增多,特别是农村人都普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起了抽水马桶,改变了农村将粪便作为农肥的传统观念,这样产生粪便全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雨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导致三门湾水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4 三门湾海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上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三门湾海域水质相对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海水中无机氮超标严重,三个季节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中所有站位的无机氮均超标;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为严重,秋季大、小潮期间所有站位均超二类标准;春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有84%和4.5%的站位超二类标准;夏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分别有15%和50%的站位超二类标准。由此可见,三门湾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已基本无环境容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环境承载力不足。

根据调查,宁海县、三门县和象山县的乡镇农村,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排污系统,生活污水排入雨污合流管网或直接排入水体,对海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系污染,改善水源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宁海县、三门县正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总量减排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根据“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第一批)的通知”,明确列入第一批减排工程的有:加快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纳管率,确保污水处理负荷达到85%以上;对宁海县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成长街(0.5万t/d),宁东(2万t/d)、临港(2万t/d)三家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进一步完善深圳(0.5万t/d)、茶院乡(0.3万t/d)、西店(1.5万t/d)三家现有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确保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达到70%以上,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新建宁海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1.5万t/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确保污水处理负荷达到85%以上,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同时,宁海县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日处理能力3万m3/d,和新建9万m3/d的深度处理)的工程设计已经开始招投标。随着上述减排工程的实施,排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将明显减少,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4 结论与对策措施

4.1 结论

通过三门湾近年来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三门湾海水中,单项指标pH、DO、COD、油类、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一类至二类海水标准的浓度范围,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水体主要受无机氮和PO4-P的影响,本海域水质现状呈富营养化状态。

三门湾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造成三门湾海域水质富营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三门湾陆域周边人口密度大,城镇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城镇污水处于直排状态,以及三门湾海域水产养殖排放了大量的无机氮和PO4-P化合物,对三门湾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有很大的贡献。

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4.2 对策措施

针对三门湾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应在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同时,注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动态平衡。该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对入海陆源污染的治理,加大沿岸中心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生活污水纳管力度。

(2)加快周边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污管网的实施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纳管量,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减少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

(3)对三门湾水产养殖污染实施整治,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结构和布局,合理利用三门湾的环境容量,并改变投饵方式, 提高饵料利用率, 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S].GB17378.4-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监测规范[S].GB17378.4-2007.

[3] 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S]. GB3097-19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洋沉积物质量[S].GB18668- 2002.endprint

3.2 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

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特征值详见表4,由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其中Zn有30%的站位超一类标准。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见表4)

3.3 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表现出如下特征:评价海域水质pH、DO、COD、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Cr、As)等评价因子均能满足调查海域所处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大、小潮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评价海域沉积物中各评价因子均能满足所处功能区相应类别的要求。

根三门湾海域环境现状特点,选取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对不同季节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比较。三门湾海域春、夏和秋季水质标准指数详见表5~7。

分析结果表明,COD春季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逐年略有降低,秋季也有所降低。整体上看来,除了春季,这几年COD含量略有降低,且基本能维持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指标春季和夏季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活性磷酸盐春季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秋季2011年比2005年略有增加,总体上来说,秋季含量相对较高,各年无明显变化趋势。

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标准指数统计结果(一类标准)详见表8。从具体指标来看,有机炭含量变化不大,石油类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硫化物含量有所增加,Cu和Cd含量呈现缓慢降低趋势,Pb和Zn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Zn含量仅在2009年监测期间超一类标准,其余指标在各次监测期间均能够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的一类标准,总体上来说,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见表5、6、7、8)

综合分析表明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三门湾海域的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以及与以往的历史资料相比较,反映出该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冬季生物活动减弱,对氮、磷的消耗减少,评价海域受到长江冲淡水与杭州湾(钱塘江等上游入海水)水系一起合并沿岸南下的影响。由于长江、钱塘江径流量大,流域面积广,入海之前汇集了沿途地表河网所接纳的各类工业废水、城镇污水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业面源污水,使得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进入沿岸海域,从而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营养盐含量较高。另外,三门湾内有大量的围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渔业生产饵料的投放对海域水质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上目前三门湾海域周边的污水处理厂还没有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大部分处于直排状态。三门湾陆域包括三门、宁海、象山三个县,共50个乡镇,近年来农村进行了城镇化建设,三门湾周边人口密度增大,城镇外来人口增多,特别是农村人都普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起了抽水马桶,改变了农村将粪便作为农肥的传统观念,这样产生粪便全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雨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导致三门湾水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4 三门湾海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上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三门湾海域水质相对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海水中无机氮超标严重,三个季节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中所有站位的无机氮均超标;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为严重,秋季大、小潮期间所有站位均超二类标准;春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有84%和4.5%的站位超二类标准;夏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分别有15%和50%的站位超二类标准。由此可见,三门湾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已基本无环境容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环境承载力不足。

根据调查,宁海县、三门县和象山县的乡镇农村,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排污系统,生活污水排入雨污合流管网或直接排入水体,对海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系污染,改善水源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宁海县、三门县正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总量减排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根据“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第一批)的通知”,明确列入第一批减排工程的有:加快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纳管率,确保污水处理负荷达到85%以上;对宁海县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成长街(0.5万t/d),宁东(2万t/d)、临港(2万t/d)三家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进一步完善深圳(0.5万t/d)、茶院乡(0.3万t/d)、西店(1.5万t/d)三家现有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确保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达到70%以上,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新建宁海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1.5万t/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确保污水处理负荷达到85%以上,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同时,宁海县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日处理能力3万m3/d,和新建9万m3/d的深度处理)的工程设计已经开始招投标。随着上述减排工程的实施,排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将明显减少,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4 结论与对策措施

4.1 结论

通过三门湾近年来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三门湾海水中,单项指标pH、DO、COD、油类、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一类至二类海水标准的浓度范围,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水体主要受无机氮和PO4-P的影响,本海域水质现状呈富营养化状态。

三门湾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造成三门湾海域水质富营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三门湾陆域周边人口密度大,城镇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城镇污水处于直排状态,以及三门湾海域水产养殖排放了大量的无机氮和PO4-P化合物,对三门湾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有很大的贡献。

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4.2 对策措施

针对三门湾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应在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同时,注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动态平衡。该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对入海陆源污染的治理,加大沿岸中心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生活污水纳管力度。

(2)加快周边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污管网的实施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纳管量,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减少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

(3)对三门湾水产养殖污染实施整治,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结构和布局,合理利用三门湾的环境容量,并改变投饵方式, 提高饵料利用率, 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S].GB17378.4-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监测规范[S].GB17378.4-2007.

[3] 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S]. GB3097-19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洋沉积物质量[S].GB18668- 2002.endprint

3.2 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

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特征值详见表4,由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其中Zn有30%的站位超一类标准。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见表4)

3.3 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表现出如下特征:评价海域水质pH、DO、COD、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Cr、As)等评价因子均能满足调查海域所处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大、小潮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评价海域沉积物中各评价因子均能满足所处功能区相应类别的要求。

根三门湾海域环境现状特点,选取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对不同季节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比较。三门湾海域春、夏和秋季水质标准指数详见表5~7。

分析结果表明,COD春季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逐年略有降低,秋季也有所降低。整体上看来,除了春季,这几年COD含量略有降低,且基本能维持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指标春季和夏季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活性磷酸盐春季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秋季2011年比2005年略有增加,总体上来说,秋季含量相对较高,各年无明显变化趋势。

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标准指数统计结果(一类标准)详见表8。从具体指标来看,有机炭含量变化不大,石油类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硫化物含量有所增加,Cu和Cd含量呈现缓慢降低趋势,Pb和Zn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Zn含量仅在2009年监测期间超一类标准,其余指标在各次监测期间均能够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的一类标准,总体上来说,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见表5、6、7、8)

综合分析表明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三门湾海域的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以及与以往的历史资料相比较,反映出该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冬季生物活动减弱,对氮、磷的消耗减少,评价海域受到长江冲淡水与杭州湾(钱塘江等上游入海水)水系一起合并沿岸南下的影响。由于长江、钱塘江径流量大,流域面积广,入海之前汇集了沿途地表河网所接纳的各类工业废水、城镇污水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业面源污水,使得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进入沿岸海域,从而造成浙江沿岸海域的营养盐含量较高。另外,三门湾内有大量的围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渔业生产饵料的投放对海域水质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上目前三门湾海域周边的污水处理厂还没有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大部分处于直排状态。三门湾陆域包括三门、宁海、象山三个县,共50个乡镇,近年来农村进行了城镇化建设,三门湾周边人口密度增大,城镇外来人口增多,特别是农村人都普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起了抽水马桶,改变了农村将粪便作为农肥的传统观念,这样产生粪便全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雨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导致三门湾水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4 三门湾海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上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三门湾海域水质相对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海水中无机氮超标严重,三个季节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中所有站位的无机氮均超标;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为严重,秋季大、小潮期间所有站位均超二类标准;春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有84%和4.5%的站位超二类标准;夏季监测中大、小潮期间分别有15%和50%的站位超二类标准。由此可见,三门湾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已基本无环境容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环境承载力不足。

根据调查,宁海县、三门县和象山县的乡镇农村,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排污系统,生活污水排入雨污合流管网或直接排入水体,对海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系污染,改善水源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宁海县、三门县正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总量减排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根据“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第一批)的通知”,明确列入第一批减排工程的有:加快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纳管率,确保污水处理负荷达到85%以上;对宁海县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成长街(0.5万t/d),宁东(2万t/d)、临港(2万t/d)三家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进一步完善深圳(0.5万t/d)、茶院乡(0.3万t/d)、西店(1.5万t/d)三家现有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确保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达到70%以上,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新建宁海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1.5万t/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确保污水处理负荷达到85%以上,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同时,宁海县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日处理能力3万m3/d,和新建9万m3/d的深度处理)的工程设计已经开始招投标。随着上述减排工程的实施,排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将明显减少,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4 结论与对策措施

4.1 结论

通过三门湾近年来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三门湾海水中,单项指标pH、DO、COD、油类、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一类至二类海水标准的浓度范围,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水体主要受无机氮和PO4-P的影响,本海域水质现状呈富营养化状态。

三门湾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造成三门湾海域水质富营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三门湾陆域周边人口密度大,城镇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城镇污水处于直排状态,以及三门湾海域水产养殖排放了大量的无机氮和PO4-P化合物,对三门湾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有很大的贡献。

三门湾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4.2 对策措施

针对三门湾海域水质现状的富营养状态,应在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同时,注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动态平衡。该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对入海陆源污染的治理,加大沿岸中心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生活污水纳管力度。

(2)加快周边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污管网的实施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纳管量,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减少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

(3)对三门湾水产养殖污染实施整治,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结构和布局,合理利用三门湾的环境容量,并改变投饵方式, 提高饵料利用率, 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S].GB17378.4-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监测规范[S].GB17378.4-2007.

[3] 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S]. GB3097-19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洋沉积物质量[S].GB18668- 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富营养化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基于云模型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方法
模糊聚类数学模型在水库富营养化指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清河水库富营养化指数评价分析
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
2012年春秋季罗源湾表层海水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评价
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潜在富营养化评价
盐度作为咸水湖富营养化基准指标的可能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