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TBM通过不良地质洞段的施工方法

2014-12-01孙迪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7期
关键词:施工方法隧道

孙迪

摘 要:TBM是我国隧道掘进开挖的首选良好设备,但对隧道地质条件较为敏感。受当前勘察技术局限性、施工线路较长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施工中所遇到的地质岩性与先前勘察结果不一致、且在同一隧洞存在着不同年代、不同岩性、同时伴随着不同地质构造等不良地质现象,这就给TBM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对TBM如何顺利通过不良地质洞段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手段进行探讨,进而为弥补勘察设计结果的缺陷,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TBM 隧道 不良地质 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V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78-03

目前我国许多隧道工程在深覆盖、长距离等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由于工期的要求,常规的隧道开挖方法通常难以胜任。而TBM(Tunnel Boring Machine,即全断面隧洞掘进机,以下均简称TBM)不同于目前常用的新奥法钻爆、二次支护方法等,集钻爆、掘进、支护于一体,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从而使TBM成为我国隧道掘进开挖的首选良好设备。但是,TBM施工与隧道的地质条件优劣、岩石强度、岩石耐磨性及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等关系十分密切,这些都是决定是否选用TBM以及TBM效率能否发挥的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洞线长、当前勘察技术的局限性等,施工中常常遇到地质岩性与先前的勘察结果不一致、地下水渗漏、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这就给TBM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若此时变更设计和施工方案不仅需要增加工程造价,更重要的是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这就违背了选用TBM速度快、效率高的初衷。因此,在不更改原有设计方案的前提下,研究TBM如何顺利通过不良地质洞段,发挥其快速高效的作用,对整个隧道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TBM施工原理

1.1 工艺原理

TBM施工技术是集机械、电子学、机器人和土工学等原理的一套工厂化流水线隧道施工设备,其施工原理及技术是主机监控系统(PLC)、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处理系统、主机掘进系统、后配套系统、环保系统、运输系统、永久支护系统及洞外保障系统等各系统的综合的运用,其施工工艺原理见图1。

1.2 TBM工艺流程

TBM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围绕TBM掘进、出渣及初期支护等关键施工工序的基础来进行的。

2 TBM施工方法

2.1 导向控制

控制TBM掘进方向极为重要,方向控制不当容易造成盘型滚刀受力不均,致使刀具提前损坏,增加换刀次数、提高配件成本,影响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掘进方向不当使得隧道出现超、欠挖过大,增加了后期工程的工作量,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掘进方向,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TBM导向控制原则如下。

(1)确定合理的方向参数。

(2)控制掘进轴线与设计中心线的偏差。

(3)确保做到掘进前准确定位,掘进中严格操作,掘进后适时调整。

2.2 TBM掘进工序及作业流程

2.2.1 施工工序

TBM掘进施工工序流程见图2。

2.2.2 TBM掘进作业流程

TBM掘进时主要依靠由刀盘、机头架与大梁、支撑和推进装置组成的推进系统来进行,正常的作业循环步骤参见图3。

3 TBM通过不良地质洞段的施工方法

3.1 断层破碎带洞段的处理措施

3.1.1 超前处理措施

TBM为全断面法施工工艺,刀盘占据了整个开挖断面,施工人员无法直接看到掌子面,对掘进过程中的围岩状况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支护或超前支护亦缺乏可靠依据。因此,必须采取超前处理措施,特别是不良地质洞段,应对围岩的自稳能力、TBM设备的适应性等方面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掘进参数,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手段,主要如下。

(1)超前地质预报对保障TBM顺利且安全施工非常之关键。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在施工前提前做好详细、准确的地质调查,确定掌子面前方断层的性质、特征、规模等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与洞内围岩的连通性、岩体结构状况及次生软弱构造对施工和支护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在设计方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锚杆等处理措施,进行预处理。

3.1.2 TBM掘进措施

断层破碎带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较严重,围岩极破碎且稳定性极差,在TBM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坍塌,且影响范围大、深度深、拱顶沉降量大,严重时很容易造成拱架失稳、变形等工程事故[1-2]。

(1)TBM掘进至断层破碎带时,掌子面附近的围岩极破碎、松散,因此TBM刀盘应顶在掌子面上,暂不后退,更不能在无推进的状态下,转动刀盘进行掘进,开挖出渣,否则容易造成刀盘前方围岩出现更大范围坍塌或形成空洞(穴),加大施工难度,增加工程成本并延误工期。

(2)对于断层破碎带,首先采用喷锚支护及时封闭围岩,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随着不同围岩条件的地段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确保围岩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且主机撑靴不会撑垮围岩。同时监控量测必须及时反馈,若拱顶沉降不能控制于稳定值,应采取其他手段加强支护措施。

(3)对于坍塌区,要用铁皮封堵并迅速及时灌注混凝土进行封闭。对范围较大且坍塌于护盾上的坍腔回填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速凝剂以减少支护时间,提高效率,保证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进而确保坍腔回填密实。

(4)钢拱架安装一定要保证竖直,采用符合要求的间距,拧紧螺栓,彻底清除洞内渣底,保证钢拱架紧贴仰拱并顺利安装。

(5)若钢拱架受压变形,则应及时用型钢将其加固,牢固连接,有效控制拱架变形和围岩稳定,确保TBM主机安全顺利通过。endprint

(6)对于围岩破碎带和渗(漏)水区,可采用打注浆锚杆,用浓度为36Be的水玻璃及水灰比为0.8~1.0的水泥浆对围岩进行加固,充满整个围岩空隙,提高围岩稳定性。

(7)及时调整设备的技术参数,降低对围岩掌子面的承压力,减少扰动,保护围岩,尽量减少剥落坍塌量。在硬岩中,TBM通常是以最大的支撑反力和扭距进行掘进施工。但是断层破碎带洞段围岩整体性和稳定性较差,施工过程中可能伴随有大中型坍塌,为减少对其围岩体的破坏,不再使用侧向撑靴,转而采用后支撑顶推行走,用较低的刀盘转速来控制刀盘的推进速度,随之降低了掘进速度。

(8)对于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利用TBM自身特点进行超前处理则不够经济、快捷,同时亦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因此,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TBM开挖至断层破碎带前20 m处停止,通过设置侧向导洞并采用钻爆法对断层破碎带进行加固处理,如可考虑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刚性支护(钢架支护)和柔性支护(锚喷支护,包括喷混凝土、锚杆及挂钢筋网)相结合的支护方案。

3.1.3 断层破碎带的加固

TBM掘进通过断层破碎带后,应尽快对围岩进行一定的加固,主要是沿隧洞围岩进行钻孔高压固结注浆。地下水丰富时,对注浆厚度、长度应及时调整、加强控制。

3.2 地下涌水的处理措施

3.2.1 渗漏水的处理

(1)地下水渗漏处理方式主要有引排和封堵两种措施。掘进前,采用超前钻孔来探测钻孔出水量、水压、涌水里程等,若水量不大,利用TBM配备的钻机钻排水孔进行排水,布好排水系统后,TBM方可继续掘进;若水量较大、岩石破碎,且不具备排水条件时,TBM自身设备处理较为困难,为确保TBM安全通过,则要采取“洞内超前预注浆为主、后期径向注浆为辅,开挖采用钢拱架+超前小导管注浆、预留核心土”的综合处理措施[3-4],否则地下水渗漏可能会造成工作面及侧壁坍塌,对施工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2)遇到裂隙发育、涌水量较大的围岩破碎带,岩石导水性及富水性较好,可采用排堵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在特别破碎的V级围岩地段,除进行必要的排水外,还需采用一定措施控制围岩变形,如打超前小导管进行化学注浆封堵,并在刀盘顶护盾后端用型钢支撑,配以锚杆、喷混凝土加强支护。

3.2.2 承压水的处理

(1)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TBM掘进掌子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水的排放不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时,可采用超前钻孔排水的方法。

(2)若水的排放影响到隧道围岩稳定性,且出水量较大时,应采用超前注浆进行处理。

3.3 控制围岩变形及防止坍塌的处理措施

(1)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坚持“先护顶后掘进”的原则掘进施工。

(2)刀盘顶护通过后,应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并架设钢支撑,做好钢支撑间的连接处理,以减少围岩因未及时支护而产生的松弛变形。

(3)采用高压注浆锚杆、超前管棚等措施进行围岩加固,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条件,限制其过大变形。

(4)必须在初期支护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TBM掘进。

(5)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围岩应力应变进行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结合勘察报告正确分析围岩及支护的动态稳定性,实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当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时,应及时喷射早强混凝土进行补强。

3.4 塌方的处理措施

(1)当隧洞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事故要及时处理。首先要对塌方范围、周边地质构造和形状进行详细观察及时处理的边,再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报业主和监理审批。

(2)隧洞塌方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根据其与TBM的相对位置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同时还应加强排水工作。

(3)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先用TBM的刀盘顶住崩塌危岩体,然后加固其两端洞段围岩,尽快喷射混凝土或喷锚联合支护加强洞内支护。

(4)当塌方规模较大,TBM的刀盘被塌落围岩卡住时,应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洞(穴)规模的情况后,可采用超前管棚法或注浆加固法稳定围岩[5]。

4 保障TBM通过不良地质洞段的展望

(1)隧道施工前期应加强勘察设计工作,然后根据工程的规模、不良地质段的分布及场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施工方案和处理措施。

(2)配备完整的超前加固和易于操作的砼喷射系统,可及时对前方不良地质洞段进行预加固处理,封闭围岩,以控制变形和坍塌扩延。

(3)根据前期勘察设计资料以及已开挖断面的岩渣信息判断隧洞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必要时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准确探查前方不良地质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

(4)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TBM的构造、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方法与原理等。TBM掘进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掘进参数,并鼓励技术人员对TBM进行创新改造,从而推动TBM在我国隧道施工的发展与推广。

(5)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保证工程安全进行。

(6)施工前,全面做好各种材料、设施等的准备工作,保证TBM掘进、支护等工作的高速、高质量、高效地完成。

5 结语

TBM能否安全、顺利通过隧道的不良地质洞段是整个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所在。虽然TBM对不良地质地段的适应性较差,但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前期勘察设计及施工保障等工作,就可以安全通过,进而保证整个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立超.TBM在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 尹俊涛.与TBM相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5.

[3] 章元爱.TBM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

[4] 梅志荣,高菊茹.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成都: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2009.

[5] 张军伟,梅志荣.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TBM选型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0,47(5).endprint

(6)对于围岩破碎带和渗(漏)水区,可采用打注浆锚杆,用浓度为36Be的水玻璃及水灰比为0.8~1.0的水泥浆对围岩进行加固,充满整个围岩空隙,提高围岩稳定性。

(7)及时调整设备的技术参数,降低对围岩掌子面的承压力,减少扰动,保护围岩,尽量减少剥落坍塌量。在硬岩中,TBM通常是以最大的支撑反力和扭距进行掘进施工。但是断层破碎带洞段围岩整体性和稳定性较差,施工过程中可能伴随有大中型坍塌,为减少对其围岩体的破坏,不再使用侧向撑靴,转而采用后支撑顶推行走,用较低的刀盘转速来控制刀盘的推进速度,随之降低了掘进速度。

(8)对于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利用TBM自身特点进行超前处理则不够经济、快捷,同时亦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因此,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TBM开挖至断层破碎带前20 m处停止,通过设置侧向导洞并采用钻爆法对断层破碎带进行加固处理,如可考虑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刚性支护(钢架支护)和柔性支护(锚喷支护,包括喷混凝土、锚杆及挂钢筋网)相结合的支护方案。

3.1.3 断层破碎带的加固

TBM掘进通过断层破碎带后,应尽快对围岩进行一定的加固,主要是沿隧洞围岩进行钻孔高压固结注浆。地下水丰富时,对注浆厚度、长度应及时调整、加强控制。

3.2 地下涌水的处理措施

3.2.1 渗漏水的处理

(1)地下水渗漏处理方式主要有引排和封堵两种措施。掘进前,采用超前钻孔来探测钻孔出水量、水压、涌水里程等,若水量不大,利用TBM配备的钻机钻排水孔进行排水,布好排水系统后,TBM方可继续掘进;若水量较大、岩石破碎,且不具备排水条件时,TBM自身设备处理较为困难,为确保TBM安全通过,则要采取“洞内超前预注浆为主、后期径向注浆为辅,开挖采用钢拱架+超前小导管注浆、预留核心土”的综合处理措施[3-4],否则地下水渗漏可能会造成工作面及侧壁坍塌,对施工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2)遇到裂隙发育、涌水量较大的围岩破碎带,岩石导水性及富水性较好,可采用排堵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在特别破碎的V级围岩地段,除进行必要的排水外,还需采用一定措施控制围岩变形,如打超前小导管进行化学注浆封堵,并在刀盘顶护盾后端用型钢支撑,配以锚杆、喷混凝土加强支护。

3.2.2 承压水的处理

(1)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TBM掘进掌子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水的排放不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时,可采用超前钻孔排水的方法。

(2)若水的排放影响到隧道围岩稳定性,且出水量较大时,应采用超前注浆进行处理。

3.3 控制围岩变形及防止坍塌的处理措施

(1)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坚持“先护顶后掘进”的原则掘进施工。

(2)刀盘顶护通过后,应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并架设钢支撑,做好钢支撑间的连接处理,以减少围岩因未及时支护而产生的松弛变形。

(3)采用高压注浆锚杆、超前管棚等措施进行围岩加固,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条件,限制其过大变形。

(4)必须在初期支护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TBM掘进。

(5)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围岩应力应变进行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结合勘察报告正确分析围岩及支护的动态稳定性,实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当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时,应及时喷射早强混凝土进行补强。

3.4 塌方的处理措施

(1)当隧洞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事故要及时处理。首先要对塌方范围、周边地质构造和形状进行详细观察及时处理的边,再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报业主和监理审批。

(2)隧洞塌方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根据其与TBM的相对位置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同时还应加强排水工作。

(3)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先用TBM的刀盘顶住崩塌危岩体,然后加固其两端洞段围岩,尽快喷射混凝土或喷锚联合支护加强洞内支护。

(4)当塌方规模较大,TBM的刀盘被塌落围岩卡住时,应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洞(穴)规模的情况后,可采用超前管棚法或注浆加固法稳定围岩[5]。

4 保障TBM通过不良地质洞段的展望

(1)隧道施工前期应加强勘察设计工作,然后根据工程的规模、不良地质段的分布及场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施工方案和处理措施。

(2)配备完整的超前加固和易于操作的砼喷射系统,可及时对前方不良地质洞段进行预加固处理,封闭围岩,以控制变形和坍塌扩延。

(3)根据前期勘察设计资料以及已开挖断面的岩渣信息判断隧洞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必要时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准确探查前方不良地质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

(4)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TBM的构造、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方法与原理等。TBM掘进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掘进参数,并鼓励技术人员对TBM进行创新改造,从而推动TBM在我国隧道施工的发展与推广。

(5)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保证工程安全进行。

(6)施工前,全面做好各种材料、设施等的准备工作,保证TBM掘进、支护等工作的高速、高质量、高效地完成。

5 结语

TBM能否安全、顺利通过隧道的不良地质洞段是整个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所在。虽然TBM对不良地质地段的适应性较差,但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前期勘察设计及施工保障等工作,就可以安全通过,进而保证整个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立超.TBM在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 尹俊涛.与TBM相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5.

[3] 章元爱.TBM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

[4] 梅志荣,高菊茹.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成都: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2009.

[5] 张军伟,梅志荣.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TBM选型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0,47(5).endprint

(6)对于围岩破碎带和渗(漏)水区,可采用打注浆锚杆,用浓度为36Be的水玻璃及水灰比为0.8~1.0的水泥浆对围岩进行加固,充满整个围岩空隙,提高围岩稳定性。

(7)及时调整设备的技术参数,降低对围岩掌子面的承压力,减少扰动,保护围岩,尽量减少剥落坍塌量。在硬岩中,TBM通常是以最大的支撑反力和扭距进行掘进施工。但是断层破碎带洞段围岩整体性和稳定性较差,施工过程中可能伴随有大中型坍塌,为减少对其围岩体的破坏,不再使用侧向撑靴,转而采用后支撑顶推行走,用较低的刀盘转速来控制刀盘的推进速度,随之降低了掘进速度。

(8)对于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利用TBM自身特点进行超前处理则不够经济、快捷,同时亦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因此,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TBM开挖至断层破碎带前20 m处停止,通过设置侧向导洞并采用钻爆法对断层破碎带进行加固处理,如可考虑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刚性支护(钢架支护)和柔性支护(锚喷支护,包括喷混凝土、锚杆及挂钢筋网)相结合的支护方案。

3.1.3 断层破碎带的加固

TBM掘进通过断层破碎带后,应尽快对围岩进行一定的加固,主要是沿隧洞围岩进行钻孔高压固结注浆。地下水丰富时,对注浆厚度、长度应及时调整、加强控制。

3.2 地下涌水的处理措施

3.2.1 渗漏水的处理

(1)地下水渗漏处理方式主要有引排和封堵两种措施。掘进前,采用超前钻孔来探测钻孔出水量、水压、涌水里程等,若水量不大,利用TBM配备的钻机钻排水孔进行排水,布好排水系统后,TBM方可继续掘进;若水量较大、岩石破碎,且不具备排水条件时,TBM自身设备处理较为困难,为确保TBM安全通过,则要采取“洞内超前预注浆为主、后期径向注浆为辅,开挖采用钢拱架+超前小导管注浆、预留核心土”的综合处理措施[3-4],否则地下水渗漏可能会造成工作面及侧壁坍塌,对施工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2)遇到裂隙发育、涌水量较大的围岩破碎带,岩石导水性及富水性较好,可采用排堵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在特别破碎的V级围岩地段,除进行必要的排水外,还需采用一定措施控制围岩变形,如打超前小导管进行化学注浆封堵,并在刀盘顶护盾后端用型钢支撑,配以锚杆、喷混凝土加强支护。

3.2.2 承压水的处理

(1)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TBM掘进掌子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水的排放不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时,可采用超前钻孔排水的方法。

(2)若水的排放影响到隧道围岩稳定性,且出水量较大时,应采用超前注浆进行处理。

3.3 控制围岩变形及防止坍塌的处理措施

(1)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坚持“先护顶后掘进”的原则掘进施工。

(2)刀盘顶护通过后,应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并架设钢支撑,做好钢支撑间的连接处理,以减少围岩因未及时支护而产生的松弛变形。

(3)采用高压注浆锚杆、超前管棚等措施进行围岩加固,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条件,限制其过大变形。

(4)必须在初期支护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TBM掘进。

(5)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围岩应力应变进行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结合勘察报告正确分析围岩及支护的动态稳定性,实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当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时,应及时喷射早强混凝土进行补强。

3.4 塌方的处理措施

(1)当隧洞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事故要及时处理。首先要对塌方范围、周边地质构造和形状进行详细观察及时处理的边,再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报业主和监理审批。

(2)隧洞塌方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根据其与TBM的相对位置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同时还应加强排水工作。

(3)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先用TBM的刀盘顶住崩塌危岩体,然后加固其两端洞段围岩,尽快喷射混凝土或喷锚联合支护加强洞内支护。

(4)当塌方规模较大,TBM的刀盘被塌落围岩卡住时,应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洞(穴)规模的情况后,可采用超前管棚法或注浆加固法稳定围岩[5]。

4 保障TBM通过不良地质洞段的展望

(1)隧道施工前期应加强勘察设计工作,然后根据工程的规模、不良地质段的分布及场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施工方案和处理措施。

(2)配备完整的超前加固和易于操作的砼喷射系统,可及时对前方不良地质洞段进行预加固处理,封闭围岩,以控制变形和坍塌扩延。

(3)根据前期勘察设计资料以及已开挖断面的岩渣信息判断隧洞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必要时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准确探查前方不良地质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

(4)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TBM的构造、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方法与原理等。TBM掘进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掘进参数,并鼓励技术人员对TBM进行创新改造,从而推动TBM在我国隧道施工的发展与推广。

(5)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保证工程安全进行。

(6)施工前,全面做好各种材料、设施等的准备工作,保证TBM掘进、支护等工作的高速、高质量、高效地完成。

5 结语

TBM能否安全、顺利通过隧道的不良地质洞段是整个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所在。虽然TBM对不良地质地段的适应性较差,但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前期勘察设计及施工保障等工作,就可以安全通过,进而保证整个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立超.TBM在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 尹俊涛.与TBM相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5.

[3] 章元爱.TBM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

[4] 梅志荣,高菊茹.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成都: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2009.

[5] 张军伟,梅志荣.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TBM选型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0,47(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施工方法隧道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探究建筑屋顶的施工要点与施工方法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探讨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
U型曲线隧道照明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