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结构地脚螺栓预埋方法以及偏差处理方法

2014-12-01王涛李文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7期
关键词:钢结构

王涛++李文静

摘 要:结合生产中钢结构件地脚螺栓具体施工,介绍常见预埋螺栓的埋设方法,分析在埋设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总结了钢结构预埋螺栓的固定方法,有效地保障了钢结构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钢结构 预埋螺栓 双层模具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72-02

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轻型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仓库等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实际生产中钢结构件底板的螺栓孔都是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在工厂成品加工好的,这就要求预埋地脚螺栓是位置必须准确牢固,否则将会造成超出偏差的现象甚至导致螺栓不能入孔的现象,所有预埋螺栓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地脚螺栓的埋设方法

地脚螺栓的埋设方法,根据与基础混凝土施工的前后关系,分为直埋和后埋。

1.1 直埋

直埋是浇筑混泥土前,先将螺栓定位,然后混泥土浇筑后成型。直埋地脚螺栓的优点是混泥土可以一次性浇筑成型,可是使混泥土强度均匀,整体性强,抗剪强度高;缺点是螺栓无固定支撑点,如果浇筑前螺栓定位出现误差,处理相当繁琐。

1.2 后埋

后埋是浇筑砼前,预留埋设螺栓孔洞,待混泥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插入螺栓二次浇筑混泥土。后埋地脚螺栓的优点是螺栓有可靠的支撑点(已达到一定强度的基础混泥土),定位准确,不容易出现误差;缺点是预留孔洞部分混泥土浇筑后硬化收缩,容易与原混泥土之间产生裂缝降低了整体的抗剪强度,使结构的整体耐久性受到影响[2]。

根据直埋和后埋的优缺点,现通常采用直埋地脚螺栓的方法。

2 直埋地脚螺栓产生偏差的原因

(1)地脚螺栓设计的固定架不够合理,剪刀撑和斜撑偏少,纵横系杆间距过大、过高,造成固定架整体稳定性差。

(2)制作模板后,和地脚螺栓、钢筋、固定架全焊接在一起、一动整体都动,造成偏差。

(3)浇灌混泥土的时候,混泥土对固定架的冲击力过大,造成固定架的偏移。

(4)人为误差,包括:图纸误差、放线误差、焊接时人为造成的变形误差。

3 直埋地脚螺栓的预埋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案

在预埋螺栓前,先根据图纸上螺栓孔的位置,制作定位孔磨板,为了定位更加的精确性,一般选物体的中线为定位,根据物体的中心与螺栓孔的位置在模板上定位孔的位置,孔直径一般比螺栓直径大2~4 mm,模具根据现场确定,一般大于螺栓孔外边缘50~60 mm。为了保证为了保证垂直度,可制作一个一定厚度的模具,上下螺栓孔的位置为通孔,保证螺栓左右晃动。螺栓穿入磨具后上部用一配套的螺母固定,可以预留螺栓高度,可根据找平层的厚度做两块相同的模具,制作成一个具备一定厚度的模具如图1所示。

在短柱基础垫层混泥土凝固以后,短柱主筋支好后,即在垫层面上投测中线点,并根据中线点弹出墨线,绘出地脚螺栓的位置,根据垫层投测的中心点,把地脚螺栓安放在设计位置;然后将地脚螺栓的模具基准点和头侧中心点定位一致,校正标高后将模具与短柱主筋固定。然后将螺栓用钢筋与短柱主筋稳定连接,防止钢筋位置的移动,并在螺栓下部焊接短钢筋,让短钢筋支撑在短柱基础垫层混泥土上,防止螺栓的垂直位移。将螺栓加固好之后取下模具,就可以进行地脚螺栓的安装了。地脚螺栓固定如图2所示。

在浇筑混泥土前,螺栓上部的带有螺纹的螺杆及螺母抹上润滑油用布包裹,并用铁丝扎紧浇筑混泥土时,应避免混凝土的挤压导致地脚螺栓的位移。应避免混凝土直接面对地脚螺栓浇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地脚螺栓及其周边30~40 cm范围内采取人工布料。在使用振动棒时,避免在上述区域内频繁震动。在浇筑水泥土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地脚螺栓位置的监测,用经纬仪、水准仪随时对各组地脚螺栓监测,一旦发生偏差,立刻进行校正[3]。

4 地脚螺栓的偏差处理措施

在基础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埋设大量的地脚螺栓,由于图纸设计、测量、操作等原因出现错误或误差,安装固定不牢或者浇筑混凝土时受冲击或者振动等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使部分螺栓出现过大偏差。

地脚螺栓是连接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重要部件,如果埋设偏差过大,将会产生过大的应力,将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一旦出现过大偏差,需要进行调整校正。处理方法应根据直径大小和偏差等因素进行确定,同事还要考虑结构类型、施工现场等因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1)标高尺寸正确,中心偏差小于d(d为地脚螺栓直径),处理方法用螺栓热折弯后,焊钢板加固,见表1,如图3所示。

(2)中心对,标高低,螺栓局部加热拉长,四周加焊加固钢板,见表2,如图4所示。

标高不对,中心偏差小于d(d为地脚螺栓直径),将螺栓截断,焊钢板加固,见表3,如图5所示。

中心偏差大于d,将螺栓截断,重新车制螺栓,焊钢板加固,见表4,如图6所示。

(3)中心偏向基础内大于0.7 d,而铲孔距基础小于200 mm,将竖向板外侧加焊一块40 mm厚、宽度大于2 d的钢板,L×B×δ尺寸,见表5,如图7所示。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工程建筑等数量不断的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刚结构件的运用在大规模的使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需要进行大型设备基础地脚螺栓的精确预埋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该文介绍了钢结构件地脚基础螺栓的埋设方法以及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偏差处理方法及技术数据。

参考文献

[1] 杨荣.钢结构预埋地脚螺栓施工方法[J] 山西建筑,2006(24):24-25.

[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4] 佟明锋.大型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及预留孔施工[J].河北:今日科苑,2009(24).endprint

摘 要:结合生产中钢结构件地脚螺栓具体施工,介绍常见预埋螺栓的埋设方法,分析在埋设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总结了钢结构预埋螺栓的固定方法,有效地保障了钢结构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钢结构 预埋螺栓 双层模具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72-02

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轻型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仓库等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实际生产中钢结构件底板的螺栓孔都是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在工厂成品加工好的,这就要求预埋地脚螺栓是位置必须准确牢固,否则将会造成超出偏差的现象甚至导致螺栓不能入孔的现象,所有预埋螺栓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地脚螺栓的埋设方法

地脚螺栓的埋设方法,根据与基础混凝土施工的前后关系,分为直埋和后埋。

1.1 直埋

直埋是浇筑混泥土前,先将螺栓定位,然后混泥土浇筑后成型。直埋地脚螺栓的优点是混泥土可以一次性浇筑成型,可是使混泥土强度均匀,整体性强,抗剪强度高;缺点是螺栓无固定支撑点,如果浇筑前螺栓定位出现误差,处理相当繁琐。

1.2 后埋

后埋是浇筑砼前,预留埋设螺栓孔洞,待混泥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插入螺栓二次浇筑混泥土。后埋地脚螺栓的优点是螺栓有可靠的支撑点(已达到一定强度的基础混泥土),定位准确,不容易出现误差;缺点是预留孔洞部分混泥土浇筑后硬化收缩,容易与原混泥土之间产生裂缝降低了整体的抗剪强度,使结构的整体耐久性受到影响[2]。

根据直埋和后埋的优缺点,现通常采用直埋地脚螺栓的方法。

2 直埋地脚螺栓产生偏差的原因

(1)地脚螺栓设计的固定架不够合理,剪刀撑和斜撑偏少,纵横系杆间距过大、过高,造成固定架整体稳定性差。

(2)制作模板后,和地脚螺栓、钢筋、固定架全焊接在一起、一动整体都动,造成偏差。

(3)浇灌混泥土的时候,混泥土对固定架的冲击力过大,造成固定架的偏移。

(4)人为误差,包括:图纸误差、放线误差、焊接时人为造成的变形误差。

3 直埋地脚螺栓的预埋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案

在预埋螺栓前,先根据图纸上螺栓孔的位置,制作定位孔磨板,为了定位更加的精确性,一般选物体的中线为定位,根据物体的中心与螺栓孔的位置在模板上定位孔的位置,孔直径一般比螺栓直径大2~4 mm,模具根据现场确定,一般大于螺栓孔外边缘50~60 mm。为了保证为了保证垂直度,可制作一个一定厚度的模具,上下螺栓孔的位置为通孔,保证螺栓左右晃动。螺栓穿入磨具后上部用一配套的螺母固定,可以预留螺栓高度,可根据找平层的厚度做两块相同的模具,制作成一个具备一定厚度的模具如图1所示。

在短柱基础垫层混泥土凝固以后,短柱主筋支好后,即在垫层面上投测中线点,并根据中线点弹出墨线,绘出地脚螺栓的位置,根据垫层投测的中心点,把地脚螺栓安放在设计位置;然后将地脚螺栓的模具基准点和头侧中心点定位一致,校正标高后将模具与短柱主筋固定。然后将螺栓用钢筋与短柱主筋稳定连接,防止钢筋位置的移动,并在螺栓下部焊接短钢筋,让短钢筋支撑在短柱基础垫层混泥土上,防止螺栓的垂直位移。将螺栓加固好之后取下模具,就可以进行地脚螺栓的安装了。地脚螺栓固定如图2所示。

在浇筑混泥土前,螺栓上部的带有螺纹的螺杆及螺母抹上润滑油用布包裹,并用铁丝扎紧浇筑混泥土时,应避免混凝土的挤压导致地脚螺栓的位移。应避免混凝土直接面对地脚螺栓浇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地脚螺栓及其周边30~40 cm范围内采取人工布料。在使用振动棒时,避免在上述区域内频繁震动。在浇筑水泥土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地脚螺栓位置的监测,用经纬仪、水准仪随时对各组地脚螺栓监测,一旦发生偏差,立刻进行校正[3]。

4 地脚螺栓的偏差处理措施

在基础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埋设大量的地脚螺栓,由于图纸设计、测量、操作等原因出现错误或误差,安装固定不牢或者浇筑混凝土时受冲击或者振动等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使部分螺栓出现过大偏差。

地脚螺栓是连接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重要部件,如果埋设偏差过大,将会产生过大的应力,将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一旦出现过大偏差,需要进行调整校正。处理方法应根据直径大小和偏差等因素进行确定,同事还要考虑结构类型、施工现场等因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1)标高尺寸正确,中心偏差小于d(d为地脚螺栓直径),处理方法用螺栓热折弯后,焊钢板加固,见表1,如图3所示。

(2)中心对,标高低,螺栓局部加热拉长,四周加焊加固钢板,见表2,如图4所示。

标高不对,中心偏差小于d(d为地脚螺栓直径),将螺栓截断,焊钢板加固,见表3,如图5所示。

中心偏差大于d,将螺栓截断,重新车制螺栓,焊钢板加固,见表4,如图6所示。

(3)中心偏向基础内大于0.7 d,而铲孔距基础小于200 mm,将竖向板外侧加焊一块40 mm厚、宽度大于2 d的钢板,L×B×δ尺寸,见表5,如图7所示。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工程建筑等数量不断的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刚结构件的运用在大规模的使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需要进行大型设备基础地脚螺栓的精确预埋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该文介绍了钢结构件地脚基础螺栓的埋设方法以及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偏差处理方法及技术数据。

参考文献

[1] 杨荣.钢结构预埋地脚螺栓施工方法[J] 山西建筑,2006(24):24-25.

[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4] 佟明锋.大型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及预留孔施工[J].河北:今日科苑,2009(24).endprint

摘 要:结合生产中钢结构件地脚螺栓具体施工,介绍常见预埋螺栓的埋设方法,分析在埋设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总结了钢结构预埋螺栓的固定方法,有效地保障了钢结构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钢结构 预埋螺栓 双层模具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72-02

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轻型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仓库等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实际生产中钢结构件底板的螺栓孔都是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在工厂成品加工好的,这就要求预埋地脚螺栓是位置必须准确牢固,否则将会造成超出偏差的现象甚至导致螺栓不能入孔的现象,所有预埋螺栓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地脚螺栓的埋设方法

地脚螺栓的埋设方法,根据与基础混凝土施工的前后关系,分为直埋和后埋。

1.1 直埋

直埋是浇筑混泥土前,先将螺栓定位,然后混泥土浇筑后成型。直埋地脚螺栓的优点是混泥土可以一次性浇筑成型,可是使混泥土强度均匀,整体性强,抗剪强度高;缺点是螺栓无固定支撑点,如果浇筑前螺栓定位出现误差,处理相当繁琐。

1.2 后埋

后埋是浇筑砼前,预留埋设螺栓孔洞,待混泥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插入螺栓二次浇筑混泥土。后埋地脚螺栓的优点是螺栓有可靠的支撑点(已达到一定强度的基础混泥土),定位准确,不容易出现误差;缺点是预留孔洞部分混泥土浇筑后硬化收缩,容易与原混泥土之间产生裂缝降低了整体的抗剪强度,使结构的整体耐久性受到影响[2]。

根据直埋和后埋的优缺点,现通常采用直埋地脚螺栓的方法。

2 直埋地脚螺栓产生偏差的原因

(1)地脚螺栓设计的固定架不够合理,剪刀撑和斜撑偏少,纵横系杆间距过大、过高,造成固定架整体稳定性差。

(2)制作模板后,和地脚螺栓、钢筋、固定架全焊接在一起、一动整体都动,造成偏差。

(3)浇灌混泥土的时候,混泥土对固定架的冲击力过大,造成固定架的偏移。

(4)人为误差,包括:图纸误差、放线误差、焊接时人为造成的变形误差。

3 直埋地脚螺栓的预埋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案

在预埋螺栓前,先根据图纸上螺栓孔的位置,制作定位孔磨板,为了定位更加的精确性,一般选物体的中线为定位,根据物体的中心与螺栓孔的位置在模板上定位孔的位置,孔直径一般比螺栓直径大2~4 mm,模具根据现场确定,一般大于螺栓孔外边缘50~60 mm。为了保证为了保证垂直度,可制作一个一定厚度的模具,上下螺栓孔的位置为通孔,保证螺栓左右晃动。螺栓穿入磨具后上部用一配套的螺母固定,可以预留螺栓高度,可根据找平层的厚度做两块相同的模具,制作成一个具备一定厚度的模具如图1所示。

在短柱基础垫层混泥土凝固以后,短柱主筋支好后,即在垫层面上投测中线点,并根据中线点弹出墨线,绘出地脚螺栓的位置,根据垫层投测的中心点,把地脚螺栓安放在设计位置;然后将地脚螺栓的模具基准点和头侧中心点定位一致,校正标高后将模具与短柱主筋固定。然后将螺栓用钢筋与短柱主筋稳定连接,防止钢筋位置的移动,并在螺栓下部焊接短钢筋,让短钢筋支撑在短柱基础垫层混泥土上,防止螺栓的垂直位移。将螺栓加固好之后取下模具,就可以进行地脚螺栓的安装了。地脚螺栓固定如图2所示。

在浇筑混泥土前,螺栓上部的带有螺纹的螺杆及螺母抹上润滑油用布包裹,并用铁丝扎紧浇筑混泥土时,应避免混凝土的挤压导致地脚螺栓的位移。应避免混凝土直接面对地脚螺栓浇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地脚螺栓及其周边30~40 cm范围内采取人工布料。在使用振动棒时,避免在上述区域内频繁震动。在浇筑水泥土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地脚螺栓位置的监测,用经纬仪、水准仪随时对各组地脚螺栓监测,一旦发生偏差,立刻进行校正[3]。

4 地脚螺栓的偏差处理措施

在基础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埋设大量的地脚螺栓,由于图纸设计、测量、操作等原因出现错误或误差,安装固定不牢或者浇筑混凝土时受冲击或者振动等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使部分螺栓出现过大偏差。

地脚螺栓是连接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重要部件,如果埋设偏差过大,将会产生过大的应力,将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一旦出现过大偏差,需要进行调整校正。处理方法应根据直径大小和偏差等因素进行确定,同事还要考虑结构类型、施工现场等因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1)标高尺寸正确,中心偏差小于d(d为地脚螺栓直径),处理方法用螺栓热折弯后,焊钢板加固,见表1,如图3所示。

(2)中心对,标高低,螺栓局部加热拉长,四周加焊加固钢板,见表2,如图4所示。

标高不对,中心偏差小于d(d为地脚螺栓直径),将螺栓截断,焊钢板加固,见表3,如图5所示。

中心偏差大于d,将螺栓截断,重新车制螺栓,焊钢板加固,见表4,如图6所示。

(3)中心偏向基础内大于0.7 d,而铲孔距基础小于200 mm,将竖向板外侧加焊一块40 mm厚、宽度大于2 d的钢板,L×B×δ尺寸,见表5,如图7所示。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工程建筑等数量不断的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刚结构件的运用在大规模的使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需要进行大型设备基础地脚螺栓的精确预埋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该文介绍了钢结构件地脚基础螺栓的埋设方法以及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偏差处理方法及技术数据。

参考文献

[1] 杨荣.钢结构预埋地脚螺栓施工方法[J] 山西建筑,2006(24):24-25.

[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4] 佟明锋.大型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及预留孔施工[J].河北:今日科苑,2009(24).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结构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钢结构冷却塔风荷载的模拟和计算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在役卸船机钢结构的寿命评估
周绪红:钢结构探索者
钢结构防火涂料发展及应用与要求
钢结构座浆墩安装工艺的应用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