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慈善行为中的责任意识
2014-12-01王宝刚
王宝刚
责任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担的后果,属于法律范畴;又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属于道德范畴,即道德责任。本文取后者之意。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是内化为主体的主观道德自觉意识。
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甚至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有不同的范畴,如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领导责任等。这些不同范畴的责任,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意识。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能是好子女;只有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只有尽到对下属的责任,才能是好领导;只有尽到对企业的责任,才能是好员工。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运转、持续发展。
所谓的责任意识,是指主体在了解自身角色和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把握自身行为及其结果,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和意愿。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是主体对自身所担负的义务、职责和使命意识,是主体自主自觉地从事道德活动的内在动力。具有责任意识的主体应该是自由自觉、自主自律的。他的思想和行为是自愿而非被迫的。责任意识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种理性的社会道德行为。
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人类没有社会责任感,社会只能倒退不能进步。今天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对和平的追求、节约能源等。这都反映出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责任意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现代慈善行为,本质是个人、群体或社会组织依据内心的责任意识,自愿地为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或个人无偿捐助钱物或提供志愿服务的一种道德行为。因此现代慈善行为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责任意识是现代慈善行为的伦理动因。
基于责任意识而产生的现代慈善行为具有超功利性、科学理性、持久性等特性。郑功成教授曾指出,现代公共慈善是一种公共行为,捐赠应以慈善组织为中介,使捐赠与受赠分离,从而免除了感恩与求回报的心理。捐赠人和受助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捐赠人在付出时得到愉悦,受助人在接收财物时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实际上,从伦理学研究视角看,这种责任意识集中表现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加强培育社会责任感,才能增强现代慈善责任意识。
如何提高民众的责任意识?
一、提高道德认知,培育道德责任感
(一)要提升道德主体对道德责任的理性认知能力
道德责任主体在理性认知方面的能力,是道德主体承担、践行道德责任的前提条件。只有使道德主体对自身所应担当的道德责任“是什么”有一个明确认知和判断,以及对为什么应当履行或承担此责任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认同,才能完成道德哲学史上“休谟难题”所说的从“是”向“应当”转变,从而使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超越他律性而成为自律的责任感,进而成为促使道德主体自觉践履其道德责任的强大思想动力。
慈善事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慈善事业可以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和危机处理的时候,也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公平理念实现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互助交流与和谐发展;有助于沟通贫富两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贫富阶层心理对抗;有助于挖掘、利用民间财力,减轻政府压力,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不足。慈善事业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责任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因此社会应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了解慈善行为的道德本质,认识到发展慈善事业和行使慈善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慈善行为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提升人们的道德认知水平。
(二)提高道德主体践履道德责任的心理能力
道德主体在承担以及履行道德责任的过程中,还需要调动相关的非理性范围所能提供的心理因素。道德责任的价值认同是一种比理性逻辑推演更为宽泛的精神活动。诸如意志、情感、信念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方面。道德主体对于担当道德责任的心理的情感认同,就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追求的基础上的,并受理想性追求的信念感召。比如人们在行使慈善行为后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感等。反过来又会更好地促进人们做善事。因此提高道德主体的践履道德责任的心理能力能够深化对道德责任的认知。
二、 陶冶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责任感
(一)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熏陶人们的道德责任情感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别人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比如,宣传慈善捐助典型,创造慈善社区等良好的慈善氛围,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他人履行慈善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同样的道德情感要求,以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笔者最近组织了一次慈善捐赠——给天津职业大学“爱心超市”捐赠10万元。笔者好友,同去参加活动的李文英女士就有感而发,当场表态给“爱心超市”捐赠价值5万元的服装。
(二)锻炼道德意志力,深化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责任中自觉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能力和毅力。现实生活中,人们道德责任的行使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在我国高收入群体中,慈善行为较少,政府对慈善业的行政管辖不到位;某些慈善组织管理人员出现腐败行径,有的人甚至还有仇富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们慈善行为的实施。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不可能坚定不移的履行慈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出坚强的道德意志力,才能防止初步形成的道德责任意识退化。这方面的典型是民建慈善协会的广大干部。endprint
三、坚定道德信念,巩固道德责任感
道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些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责任感,是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自己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只有人们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才能形成道德责任意识,只有发自内心的行善才是真正的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当这样的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
(一)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巩固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的形成表明道德主体确信有关自然和社会的伦理准则、知识见解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反过来,道德行为习惯又是道德观念形成的集中体现。在客观的道德环境作用下,公民主体的道德习惯往往将一些单个行为协同起来,有意识地、自觉地做出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这就反映出道德信念所带有的习惯性特点。因此社会应该多鼓励人们参与慈善活动,是指成为习惯性的道德行为,进而巩固人们的道德观念,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意识。
(二)建立弘扬机制,强化人们的道德信念
道德文化的传播和道德氛围的营造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和运作良好的机制支撑。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基于一定的道德信念产生的,只有人们的道德行为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激励,才能使主体的道德信念即责任心得到保护并强化。因此社会应树立慈善典型;肯定并鼓励各种类型的慈善捐赠;给予慈善主体或慈善组织必要的财税支持等。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变迁,社会已经从共同贫穷的时代进入到了一个有贫富差别的时代。社会弱势群体规模日益庞大,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这座桥梁来有效地缓解这一社会矛盾。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树立慈善理念,发展慈善事业,救助贫困人口,既是化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矛盾,避免出现大规模社会动荡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据一项统计数据表示,在高收入人群中,慈善行动还是“新闻”,可见我国目前慈善事业的发展非常滞后,慈善事业的发展受慈善意识,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经济、政治、环境从内到外三层因素的影响。从各国的慈善事业的产生、发展、成熟的纵向发展历程来看,慈善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内力重于外力”的倾向,内力是指人们的慈善意识,由思想、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决定,外力是指改善慈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纲要(2006-2010年)》提出的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目标是:慈善文化广泛传播,公民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普遍增强,公民普遍认同并参与慈善事业,慈善潜能得到激发,基本形成慈善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总之,慈善事业的发展以慈善行为的发生为前提,这就必然涉及到慈善行为的动因问题——责任意识。
慈善不仅是一项道德事业,更是一项社会事业,不仅需要人们有善良的本性,更需要一份对人们共生共存的社会责任感。现代慈善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之所以行善,不是简单地源于个人的同情和做好事的动机,而是个人承担对他人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份外的德行,而是个人自我增加的义务,是现代公民在公共生活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现代慈善行为道德本质具有匿名性、公益性、全民性的特征。慈善展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茫茫人海,素昧平生,面对他人的苦难和不幸,法律没有规定我应去帮助他,那么我要去施以援手,这里起作用的就是一种道德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它隐含着这样的前提:作为社会存在物,每个人对他人、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发展所带来风险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1996年起,每当游历祖国的名胜古迹,我都会留下善款,从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到天津荐福观音寺,累计捐赠200万元左右。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时的行动可以说是刚刚接触慈善事业,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实现意愿。这仅仅是感性认知的一个表现。1999年南开大学80年校庆之际,受到王文俊副校长为代表的校庆办公室感召,我帮助学校制作了校庆纪念碑,放置学校内。活动中,在如何体现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多次研讨,在经过专家设计、论证、老师评议方案等多轮探讨后,最终我们配合学校高质高量地完成工作。同时我还为此次活动进行捐款,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报答母校对我的培养。这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我体会到了纯净身心的愉悦。
在我做慈善的道路上,刚开始是懵懂的,通过初步的慈善行为,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随后,我将这些体会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并且通过天津市慈善协会统一开展捐助活动,使得活动更加正规、公开、透明、系统化。
在2003至2004年间,在我的老师陈学奇同志引导下,天津南开大学侯自新校长,天津南开中学康岫岩校长成立“侯康校长基金”,我一次性捐赠人民币30万元。主要用于以南开中学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奖励,校园必备设备的采买,困难教师的支助。
坚持身体力行,持续的开展慈善活动,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为社会贡献力量。2003年5月,在张元龙副主任的感召下,我积极参加天津市工商联合会发起的“思源博爱基金”的捐赠活动,并代表企业捐赠了200万元,整个基金共获捐赠241万元,32家企业创下了当时天津捐款数额最大的善举。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里氏8.0级,是中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破坏性巨大。我当时就职于上海市政府直属企业上海上实集团,发动群众,组织员工捐款200余万元,为灾区的同胞送去一份温暖,点燃他们心中的那团希望之火。
在慈善捐助的道路上,发展总是不平衡的,道路总是曲折的。2011年出现的“郭美美事件”,使得公众对慈善事业产生了一些误会。其实,就我个人10年来与天津慈善协会的合作中,从未出现专款不专用的情况。因此要正确对待慈善事业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endprint
2011年,作为政协河西区常委、民主党派的一员,我发动民主党派会员成立民建河西慈善基金。这是我以个人名义第一次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慈善事业,也是民主党派中第一个成立慈善基金的组织。为天津的教育事业、社会公益救助、民建会员提供困难救助。去年首次捐款从应届高中毕业考入一本的天津贫困家庭中的孩子,选取了50人,每人资助4000元。鼓励他们品学兼优,奋发图强。剩余部分作为其他教育事业建设。基金成立仅两年,捐款总额达到50万元,首期捐款20万元。
这次活动不但体现了民主党派的慈善责任意识,更鼓励贫困生好好学习,勇攀高峰,回报社会。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体现榜样力量。
自此次活动之后,我深刻感觉到,若想把慈善事业做大做长久,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办法及系统化的操作流程。为此,我与天津市慈善协会商议,从此次活动开始,制定慈善基金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并成立慈善基金qq群,进行常态化管理。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树立慈善意识,责任在肩,拥有爱心,2010年我与大学同学安红军两家人商量,每年让孩子拿出1万元压岁钱,并发动了12个家庭成立了“正觉慈善基金”。该基金规模200余万元,目前已对外捐赠21万元。每年去全国贫困县,对应中小学捐赠100名优秀的贫困生,补贴生活、学习所需。同时用于贫困山区学校教师的补贴,鼓励其工作,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2012年10月,南开大学管理学系1988级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中,在同学间成立了南开大学管理学系1988级同学慈善基金。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基金纲领——“奖优”、“济难”、“互助”。即奖励南开大学商学院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救济南开大学身患疾病,仍坚持读书的莘莘学子;帮助家庭中发生重大变故的管理系1988级的同学;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确需捐助的。持续20年,总金额不低于200万。这支基金得到了全体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10月份一个月就收到了46名同学捐赠的15.9万元现金。这次捐款活动,不但将同学们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让20年的友情生根发芽,永远绽放青春的花朵。
2012年11月,由天津中华职教社牵线搭桥,通过天津慈善协会,作为民建河西会员,我为天津职业大学爱心超市提供10万元,用于超市日常的管理和经营。这个超市是为在校贫困生免费提供日常的生活所需用品,减轻他们生活负担而设立的。
至此,我的慈善事业之路已经越走越长,越走越宽。看到一张张童真的面孔,却经历着同龄人不曾有的艰苦和困难,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柔软;得到了我们的资助,他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坚强,在前进的道路上,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从事慈善事业这10多年来,一次次捐助,收到了许多孩子们优秀的成绩单和勤工俭学的消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得到了帮助,学会了生活的本领,我感到非常欣慰,阳光和温暖包围着我。这也是推动我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的力量。
慈善的责任不仅是自己自觉自愿去做,更重要的是能影响周围的人加入进来。星星之火,不断扩充慈善群体,哪怕是微小的努力,最终汇聚、闪耀、感召、吸纳,产生正能量的循环。这个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坚持将善意不断地外化成善行的群体,光辉灿若银河,终将照亮全人类共同的征途。慈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只要我们每个人有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有对他人的慈爱之心,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慈善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