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脾涩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014-12-01许建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许建成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山东 聊城 252027)

近年来,我们用益脾涩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0~65岁,平均(37.3±3.4)岁;病程1~28年,平均(3.6±1.3)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38.1±3.2)岁;病程1~27年,平均(3.5±2.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腹痛多为隐痛、以下腹部多见。大便肉眼观察为黏液脓血便,镜下见红细胞与脓细胞,急性发作期见巨噬细胞。X线钡餐灌肠检查示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锯齿状,见小龛影或条状钡区,结肠袋消失。电子肠镜检查示黏膜上有多发性溃疡,或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血管模糊,附有脓性分泌物。镜下黏膜活检示炎性反应,可有糜烂、溃疡,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细胞变化。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前1个月内检查证实诊断。

排除标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未能排除癌变可能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溃疡穿孔、梗阻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益脾涩肠丸(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白及、柴胡、木香、白芍、香附、葛根、黄连、白头翁、秦皮、吴茱萸、五灵脂、地榆炭、陈皮、乌梅、补骨脂、甘草,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制剂室生产,每丸6g)1~2丸,每日2~3次,空腹服用。

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上海信宜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557)1g,每日4次口服。出现恶心、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加服奥美拉唑(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44)20mg,每日2次。

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电子肠镜。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影响肾、肠功能的其他药物,忌食油腻、生冷刺激之品。

3 观察指标

采用统一表格于用药前记录患者腹泻、腹痛、腹胀、黏液或脓血便、纳差、乏力等临床表现及体征,按轻、中、重分别计1、2、3分,正常计0分。每隔1周记录1次,至疗程结束。根据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数统计分析疗效。

结肠镜黏膜病变评分:正常计0分。肠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轻度糜烂或无,溃疡无或散在分布,数量少于3个,周边轻度红肿,计1分。肠黏膜中度充血水肿,中度糜烂可伴有出血,溃疡散在分布,数量多于3个,周边明显红肿,计3分。肠黏膜重度充血水肿,重度糜烂,触之有明显出血,溃疡分布多,表面布满脓苔,周边显著红肿,计5分。

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测定。

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①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1年内无复发。显效为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75%~99 %。好转为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50% ~74%。无效为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小于50%。②结肠镜检查评定标准。治愈为结肠镜复查见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为结肠镜检查改善率大于等于50%。好转为结肠镜检查改善率小于50%。无效为结肠镜复查见肠黏膜病变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症状 时间 治疗组(n=80)对照组(n=40)腹泻 治疗前 2.03±1.13 1.98±1.42治疗后 0.93±0.75**△ 1.28±1.39*腹痛 治疗前 1.87±0.98 1.77±1.25治疗后 0.96±0.76**△ 1.34±0.99*腹胀 治疗前 1.56±1.43 1.63±1.56治疗后 0.87±0.56**△ 1.32±0.75*脓血便 治疗前 2.26±1.43 2.25±1.56治疗后 0.71±0.56**△ 1.69±0.75*纳差 治疗前 1.92±1.03 1.86±1.25治疗后 0.67±0.47**△ 1.42±1.17*乏力 治疗前 2.02±0.68 2.13±0.73治疗后 0.85±0.76**△ 1.67±0.88*

两组治疗前后结肠镜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结肠镜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 (g/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 (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 n 时间 IgA IgG IgM治疗组 80 治疗前 2.91±0.68 15.67±1.82 2.77±0.69治疗后 2.85±0.48 13.13±1.16** 1.85±0.43**对照组 40 治疗前 2.86±0.63 15.11±1.23 2.78±1.23治疗后 2.64±0.62 13.21±1.03** 2.42±0.6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6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中医“泄泻”、“肠癖”、“痢疾”等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湿热毒瘀,相互博结,寒热错杂,脾肾具虚[3]。湿热熏灼肠道,化瘀成毒,肠络受伤,导致血败肉腐,故黏液脓血便。湿热壅滞肠中,气机不利,传导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脾虚失运肝脾失和,故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初多湿热瘀滞内停、脾胃损伤,病久损及于肾,脾肾阳虚,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治宜健脾补肾,寒热并调。益脾涩肠丸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益气健脾,木香、陈皮燥湿行气和胃,葛根、黄连清热燥湿、升清止泻,白头翁、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地榆炭收敛止血,乌梅涩肠止痢,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白及收敛生肌止血,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肝气得疏,五灵脂、香附活血行气止痛,补骨脂补脾温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利湿、行气化滞之效,故治疗UC效果显著。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129.

[3]傅南林,黄俊友.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1999,8(40):501-503.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