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研究

2014-12-01郝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根钉腰段椎弓

郝晓

在暴力作用下, 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椎管对线、对位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导致平面脊柱出现转移现象, 患者同时伴随马尾神经损伤及脊髓损伤[1]。临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主要是通过促进脊柱解剖结构的恢复, 实现椎管减压并最终对受损神经功能进行修复,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由于患者前柱、中柱及后柱均可出现较大程度破坏及损伤,因此术后重建及固定难度较大。为对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24例, 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1.35±5.22)岁, 患者均接受相关辅助检查,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 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损伤部位:L2脱位19例, L1脱位26例, T12脱位11例, T11脱位9例。

1.2 方法 患者均取仰卧体位, 全身麻醉诱导, 将伤椎作为中心, 伤椎上下一个椎体长度做后正中切口, 保证椎板充分暴露;透视引导下定位伤椎, 明确进针点, 依次向椎体双侧做切口, 开路进针, 将克氏针置入, 透视观察定位效果理想后, 将椎弓根螺钉置入, 椎管减压从而解除脊髓压迫。双侧纵向连接棒撑开复位, 促进椎体高度的尽快恢复, 植骨后观察效果若良好, 可保留引流管持续引流, 缝合伤口。术后预防性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对下肢进行按摩,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12 d可拆线, 患者在术后4~6周保持充分的卧床休息, 术后在情况允许下尽量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前、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采用X线对患者正侧位进行观察, 对椎体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obb角及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均全程接受随访, 随访时间3个月~2年, 平均随访时间(0.86±0.55)年;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 治愈率为100%;随访期内未出现螺钉断裂、松动、切口感染等现象。

2.2 相较治疗前, 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患者Cobb角及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术前, 术后2周、3个月、6个月Cobb角及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分析( ±s)

表1 术前, 术后2周、3个月、6个月Cobb角及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分析( ±s)

注:与术前相比, P<0.05

?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 多是由外界暴力创伤所导致, 患者常伴有髓神经损伤、马尾损伤、神经根损伤等。受到创伤后, 患者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2], 因此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主要通过重建脊柱稳定性, 促进椎管容积的恢复, 对脊髓压迫现象进行解除, 从而为脊髓功能恢复、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具有三位矫正及三位固定的作用, 能够对脊柱矢状面成角进行校正, 恢复伤椎高度, 从而实现脊柱解剖序列的恢复及维持[3];手术同时能够对脊髓神经受到的压迫进行解除, 椎骨压力间接性降低, 受损椎管得到修复, 神经系统功能恢复速度明显提高。然而在手术中,椎体内骨小梁支架结构未恢复, 无法完全实现骨性愈合, 导致出现“空壳”现象, 继发腰背疼痛、继发性神经损害等现象[4], 导致内固定物断裂、脱出及松动等并发症, 手术效果较差。作者结合自己临床经验, 认为要保证手术成功, 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及进针方向, 在将椎弓根钉钻入时, 需要尽量以方便手术操作进行调整;②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需要重建椎体前、中柱稳定性;③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患者, 可延迟至伤后3~5 d, 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病情稳定后, 再给予手术治疗;④T10以上椎体节段损伤患者不建议采用本手术治疗。

本次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在随访期内达到骨折愈合, 患者未出现内固定物脱落等严重并发症, 同时治疗后患者Cobb角及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出现明显改善。由此可知,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胸段脊柱骨折脱位能够维持正常脊柱解剖序列, 实现脊髓减压, 有助于保证脊柱的融合性及稳定性, 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可推广使用。

[1]李想, 洪毅, 唐和虎, 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5):440.

[2]朱小建, 曹建华, 夏小鹏, 等.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3,34(9):985.

[3]曹参, 吴继功, 马华松, 等.前后路联合与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9):1923.

[4]孟庆溪, 杨志平, 许鹏, 等.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效果对比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11):1503.

猜你喜欢

根钉腰段椎弓
全程跟踪护理管理对高龄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护理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置钉准确度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