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督导观念 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2014-12-01邢丽红罗圣国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督导组督导青年教师

邢丽红+罗圣国

高校的教学督导制已经实行了20年,在大学由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的当今,教学督导同样能起到主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的工作模式,浅谈督导对大学内涵发展的作用。

更新教育督导理念,与时俱进

北京科技大学的本科教学督导组成立于1991年,由离退休的优秀教师组成。20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都在不断变化和改进中,督导组作为一个没有行政职权的机构,成员都是70余岁的老教师,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学校的督导组教师在工作中体现出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督导工作的改进速度、对教学工作的匹配性、对高等教育状况的了解,让人无法与他们的年龄联系在一起。

1.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代同行

为了跟上教育改革步伐,督导组教师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通过学理论、学文件、学先进经验,互相切磋、研究、讨论;时刻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向,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乐于接收新鲜事务,与时俱进。因此,不论是在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各类奖项及教研项目评审中,还是对教学环节的检查评估中,以及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理解和解读方面,都保持着教育理念的前瞻行和先进性。

2.不断研究教学,为学校建言献策

督导组不仅监督教学,而且还在不停地研究教学。督导组一直承担着教学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中,他们注重调研,吸取、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并及时转达给学校领导或管理部门。工作中,因为一直在教学一线,集中精力关注于教学,所以督导组教师往往能很快发现问题,并能提出符合学校实际、富有时代特征的意见和建议。督导组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工作原则:督导结合,以导为主;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强调督导组的考察、调查研究、咨询、建议的功能,为学校教学建设和发展起参谋的智囊团的作用,把督导的任务更多地落实在弥补管理上的某些不足,而不是取代行政部门。

3.完善督导评价指标,注重学生学习效果

督导组一直注意将督导经验升华为督导文化。在探索督导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工作制度和程序,推进了督导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为督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督导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督导组还制定有一套较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标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质量的判定、评价和权重都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对评定指标也及时进行了修订。新指标更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督导工作形式,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师个人成长

以往对教学的评估更多是关注可量化的数字,弱化或忽视了无法数字化的诸如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育方法的合理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等体现学校价值、质量和文化的内涵本质,导致高校间比规模、比经费、比条件、比人数、比成果,造成教育质量滑坡,形成缺乏特色的高等教育状况。随着认识的加深,教育界逐步意识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即以高校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才是高校得以生存、提高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具体说就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建设。多年来,学校督导组恰恰是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密切监督本科教学总体质量

督导组视监督、检查、辅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己任,所有工作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课堂教学直接反映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督导组每学期花费大量精力跟踪检查课堂教学,除了日常随机检查听课外,重点要监督开学第一周课程、新教师开课前几次课堂、有问题的讲台等,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投入、教学互动、思维启发、课堂管理等方面对每一个被检查的讲台进行评价,并将每学期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了解不同学期、不同学院、不同年龄段教师、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找出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问题,并提交有关部门参考。因此,督导组编印的反映教学质量的听课检查报告,成为学校判断教学状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权威报告。

除了课堂教学环节外,督导组还认真跟踪检查本科生的考试、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并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权威的评价,严守着教学质量标线。他们秉承“虽是旁观者,不做局外人”的工作态度,默默地为教学工作护航。

2.重点抓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老教师的退休,青年教师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力。学校在教师准入和教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颁布了配套的规章制度。但教师发展是多因素决定的,是难以量化的,需要进行人为判断和审验,督导组承担了青年教师教学准入的判定和审核工作。鉴于青年教师能否按时通过教学准入考核,获得主讲教师资格证,关系到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督导组在评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特别慎重,每名新教师都由两名以上的督导员听课打分。对于多次检查不能达到要求的教师,督导组还会约谈新教师及其导师,共商改进办法。督导组教师不只是评判员,还是青年教师的朋友和扶持者。

对于已承担主讲课的青年教师,督导组一样关心有加。日常听查课中,督导教师会有意选择青年教师主讲的讲台,发现问题会以面谈、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督导组会对选手和申请者进行辅导和帮助。他们对青年教师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持肯定态度,亲切、友好、热情,堪称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督导教师不仅关心教师个人成长,而且也多次呼吁学校重视一线青年教师,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鉴于督导组关心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督导组先后荣获(首届)北京教育系统、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受到主管部门表彰,并得到学校嘉奖。督导组开展的“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先后获得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督导组组长罗圣国教授于2011年荣获北京和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管志安教授于2014年获得教育部“关心下一代优秀人物”荣誉称号。

3.关心学生学习效果和学风建设

虽然督导组日常不直接和学生打交道,但对学风和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关注的。听课中,督导教师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任课教师的看法。在督导组的听课检查表中,有一栏是专门检查学生听课情况和迟到情况的,这一数据也会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学院比较,结果会写入检查报告,印发学校有关领导、部门,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手资料。

督导组还参与对学生信息员的培训,介绍督导组评定教学质量的标准,介绍学校的文化传承,把大学的教育理念传播给学生,鼓励学生专心学业、学以致用,不荒废四年的大学时光。

倡导推广研究性教学,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助力

为了实现学校建设研究性大学的目标,督导组提出教学方面也要推行研究性教学。此项工作由督导组提出,并以教学研讨的方式进行推广,得到了教师、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所谓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基于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以探究为基础,强化学习、思考、创新、合作和表达能力,以探索、调查和发展为核心,强化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发现的能力。研究性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基本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其他能力,如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督导组教师及时提出转变教学模式,并力促在全校推广、实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校教师基本都有了研究性教学的概念,并在努力尝试改进其授课方式,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组)

[责任编辑:于 洋 实习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督导组督导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五个督导组换帅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青年教师“赴考”
中央扫黑督导组,每天都在忙什么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中央扫黑除恶第13督导组第3下沉督导小组 深入四平市部分县区基层开展下沉督导
中央扫黑除恶第15督导组督导内蒙古扫黑除恶工作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