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学讲计划”的思考与探索
2014-11-29张荣孙景峰
张荣 孙景峰
近年来,一场课堂教学变革之风正席卷徐州大地,那就是“学讲计划”的制订、贯彻与推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股教改之风必将给传统课堂带来更多波澜与冲击,必将更强有力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发展。
一、“学讲计划”蕴含的教育理念
“学讲计划”,是新课程理念催生的产物,其主导思想是把学生的“学”与“讲”相结合,先让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进而实现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讲计划不仅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侧重点,而且体现了实施过程和方法的特点,即“学”与“讲”。细究学讲计划背后的理论支撑,提出者把思路建立在对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反思近年来的教育,几乎逃离不开这样一个怪圈: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却不一定领情。即使教师口吐莲花,语似珠玑,但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教师往往无从得知。“学讲计划”的实施打破了这一怪圈。学生不仅要想方设法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把自己怎样学和学到何种程度汇报出来,“讲”成了促进“学”的利器,成了检验学习成效的一面镜子。先“学”进去,再“讲”出来,这类似动物的反刍过程。在这一转化背后,因为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教育任务、目标均可得以完美实现。
二、“学讲计划”教学方式同其他教学形式的关系
1.对“讲练”工程的扬弃
上世纪末,国家教育部推出“讲练工程”,即课堂教学要注重“讲”、“练”结合。与“讲练”工程相比,“学讲”改变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的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学,学生讲,变学生被动地听为积极地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特点,“学讲”便是上世纪末“讲练”工程的滥觞。正因为强调学生学,学生讲,“学讲”计划才有了应时而生的合理性,才得以生出“双飞翼”,翱翔在广阔的教育天地。
2.对“杜郎口”经验的提升
本世纪初,杜郎口经验风靡一时,一批批学习者犹如涌向贡嘎圣山的朝圣者,把杜郎口教学经验推上教育话题的巅峰。“先学后教”是杜郎口经验的核心,许多不爱学习的“差孩子”到杜郎口,就成为勤奋刻苦的好学生,以至于“教师少讲,学生多讲”成了多少年评价一节语文课优劣的标尺。2008年徐州市学习“大吴”经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与“杜郎口”几乎一脉相承。众多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参观大吴中学的课堂教学,其分小组讨论、学习,再选代表汇报发言的形式,让习惯“我讲你听”的教师们眼前一新,似乎找到走出“我讲你听”、“我讲了,你不听”困境的方法。
思索今天提出的“学讲计划”,不仅保留了“杜郎口”经验的精髓,而且把它们向前推进了一步,即重视“讲”。不仅让学生把学会的东西讲出来,还包括他们好的学习方法,或独具个性的感悟与体验,都可以讲出来与师生分享。这一点与新课程重视张扬学生個性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是新课程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体现。
三、积极贯彻落实“学讲计划”思想,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把“学讲计划”贯彻于中小学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创造“你争我赶比学习”的契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能把学习兴趣赋予学生的,无疑是大师级的教师。因此,教师应做一个善于创造“你争我赶比学习”的契机、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高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让学生得以自觉自主地发展,这应该是为人师者的至高境界。所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与兴趣,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只要教授得以成功,必能为学生深入学习语文学科带来源源不绝的支持与动力。
(二)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帮学生形成“你评我议共进步”的喜景。
1.降低要求,让学生“敢讲”。
近日听到一节市教研室关于“学讲工程”送教到校的示范课,授课者是邳州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于老师,该教师言辞犀利、功底扎实。其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给了予会者深深的启迪:欲让学生“多讲”,教师必须“少讲”,甚至故意“藏拙”;如果动辄以“瞎说”、“乱说”训斥学生,则别说孩子,即使大人也定会噤若寒蝉,更何谈让学生“张扬个性”。于老师的授课十分精彩,处处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学讲计划”的精髓也已向与会老师展示。
2.随机点拨,让学生“善说”。
让学生的“讲”生动起来,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紧扣课文内容阐述认识,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予以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应自始至终得以充分体现。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学应该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或“阐述”予以及时的点拨与评价,让学生的“说”更规范和有的放矢,以便他们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变被动接收的“容器”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拥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信。
与传统被动接受型学习相比,“学讲”课堂上学生应更繁忙、更投入。他们不仅要学会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把学会的东西讲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听,并在大家的交流互动中分享思想,提高认识,增进情感。一言以蔽之,他们要由被动接收的“容器”一跃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信。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隐入幕后,只有在学生需要评价指导时才出现在他们面前。因为“学讲计划”重视以“讲”促“学”、以“讲”验“学”。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如果学生的“讲”得到教师、同学的鼓励与强化,那么语文课堂完全可以变成一个学习的“擂台赛”或“辩论会”,在精彩的语言交锋和观点碰撞中,学生会以更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使每一点进步变成他们持久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这是“学讲”课堂最终达到的美好愿景。
巴尔扎克说:“一切事物趋于完善,都来自适当的改革。”教育教学亦是如此。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之一。“学讲计划”正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完美阐述,它就像更快更安全的高铁卧于新课程的轨道上,带着所有师生驶向更广阔的教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