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2014-11-29柴斯羽
柴斯羽
摘 要: 在当代,以人为本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所面对的大学生多为“90后”,相比“80后”,他们拥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充分考虑“90后”所特有的成长经历和思维观念,设计一套既符合高校学生管理又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 心理特征
“以人为本”的最早提出者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改革家管仲。他在《管子》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在我国古文献中,“人”与“民”二字经常连用,合成为一个词组。
1.探究“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当代大学生具有不同于之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的关爱和呵护,使得“90后”大学生相较“80后”和“70后”,具有更脆弱的内心和不同于以往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更强调“自我”。所以,传统的以“教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对“90后”大学生产生较理想的教育作用。
1.2探究“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和谐校园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所以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求我们探究一套真正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通过学校的培养,使他们走入社会后将在学校得到的正能量带入社会,进而不断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探究“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模式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表现出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望与青睐。所以,各高校都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越来越把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迫在眉睫的重任。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目的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进行大类的划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使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以真正达到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2.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2.1构建刚柔并济的学生管理模式
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要集中在学校,而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具有较高素质,并将取得较高学历的并且极富有自主意识的较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在构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制度构建为基础,以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为重要补充,创造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地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这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前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任何时代学校都要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校规校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校园管理体系,不仅仅是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的需要,更是保障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在各种规章制度中,都无可避免地产生类似于“严禁”、“禁止”、“不许”等强制性字眼,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这些字眼越来越显得过于刚性而柔性不足。忽视管理的柔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甚至忽视事态发生当时的真实场景,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很多工作成效付之东流。
所以,我们在探究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时候,必须正确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学生管理人员既要积极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多与学生接触,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真正的兴趣所在。努力与学生成为朋友,成为他们心声的倾听者和知己,构建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2.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在对学生开展的多项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90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是较自私和强调自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仰缺失和对待问题较功利的现象。所以,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既需要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者多方努力,又需要学校及校内其他部门的协力配合。
高等院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设为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都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心理健康学习。而且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心理动态的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指导,随时提供最恰到好处的心理服务。
同时,可以开展诸如大型讲座、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不断加强学生管理者的素质建设
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既包括政治素质又包括业务素质,努力接触最前沿的信息、文化和各类新生事物,从而实现与“90后”大学生的无障碍沟通。从学校层面上讲,应多为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接触和了解高校学生工作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使得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交流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处事方法。另外,学校还应更严格地掌控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门槛”,真正选择素质高、心理素质良好、有耐心和责任心的人员从事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鲍彦.浅析“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现[J].赤峰学院学报,2010,(04).
[2]高志华.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圈养”和“放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