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让学生收获什么

2014-11-29张艳

考试周刊 2014年8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

张艳

摘 要: 作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要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欣赏文章的构思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指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典型事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感能力 审美能力 选材能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收获什么?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帮助学生积累写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感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许多写人记事的课文都有对人物外表及内心的精彩描写。人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乃人之常情。作者刻画人物总离不开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因为人物的心理变化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些课文来说,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就要读出人物的心情,引领学生触摸人物的心跳,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有三处地方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第一处是写法布尔告诉她妈妈自己捉到纺织娘的事;第二、三两处分别是写爸爸责骂、妈妈责备法布尔的话语。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几句话,读出法布尔无比兴奋的心情,读出爸爸、妈妈的气愤与责怪。以什么为抓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抓人物语言、二抓标点符号、三抓提示语。其实许多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都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感悟、朗读,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从阅读中欣赏文章的构思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铺垫

铺垫是为引出主题服务的,是为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描述、渲染。《装满昆虫的衣袋》的第1自然段第2句话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村子里的环境:小溪多、花草多、鸟儿多、昆虫多、小动物多。这并不是闲笔,而是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此句时,笔者问学生这句话是否可以不要,学生一致认为不能删除,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思考、研讨。于是,通过生生交流,学生明白了不能删除的原因——没有小溪、花草,哪来昆虫?没有昆虫鸟兽,哪里会有法布尔的“着迷”?还有,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昆虫漂亮的句子,这些话语也有其用意——正是因为昆虫的漂亮、有趣,才使法布尔产生“着迷”的心理,并发展到“痴迷”的地步。缺少了这些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原因就没有讲清楚,学生就不会明白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他成为昆虫学家有重大影响。原来,描写或叙述事物,也要一环扣一环,体现一种严谨之美、细致之美。

2.衬托

“红花还需绿叶扶”。写文章也是这样,为了反映主人公的某种特点或品质,作者常常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即不直接对主人公进行描写,而把描写的着眼点放在别人身上,表面上看是写别人,实质上还是写主人公,这种写法在美术上叫“烘云托月”。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写到爸爸的责骂和妈妈的责备,对爸爸、妈妈的语言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课文为什么要描写爸爸的责骂和妈妈的责备呢?不写可以吗?笔者在第三课时探讨文章写法的时候,把这个问题亮了出来,交由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学生明白这样写的目的: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行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的;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布尔依然对昆虫情有独钟,依然是痴心不改。法布尔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跃然纸上,这就是衬托的作用。

3.照应

照应的写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首尾照应,二是前后照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首尾照应的,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装满昆虫的衣袋》也是这样,课文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写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结尾又写法布尔凭着对昆虫的痴迷的精神步入科学的殿堂。同样,这篇文章中也有三处前后照应的句子,就是三处描写法布衣袋里装满昆虫的句子。这三处关于衣袋的前后照应,好比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反复出现,强化读者的感知,使读者对衣袋有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三处照应与课文的题目相互照应。因为“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最能体现法布尔的执著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样的句子,反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写法在表达上的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之受到思想熏陶,并将这种写法迁移到学生的习作训练中。

三、从阅读中领悟典型事例的作用,培养学生选材能力

笔者发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不会围绕中心选择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积累写法。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仅仅让学生领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是领会课文的内容,而没有领略到文章的形式之美、构思之美,没有领略到作者选材的艺术。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阅读课文要在文章中“走个来回”——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内容,即阅读教学不仅要让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表达形式。这样才能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獨到的感悟。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首先要让学生领悟课文选取典型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为了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作者选取了两件较为典型的事例,一是法布尔捉到了纺织娘,一是法布尔将石子、昆虫装满口袋,回到家遭到父母的斥责。这两件典型事例的叙述,不是平均使用笔墨的,第二个事例写得较详细、具体。因为这一事例最能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程度,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最能牵动读者的思绪,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获得思想启迪。当学生领悟课文的写法,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就会明白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就不会东扯葫芦西拉瓢,随意地用一件事情充数,而是会进行一番比较,然后选择事例,并确定略写哪件事,详写哪件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王守英.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品读中感悟提高[J].新校园:学习版,2012(0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