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易混词语

2014-11-29

关键词:同形第二语言读音

高 艳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易混词语

高 艳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语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面均具有不同于母语的特点,一些词语经常被学习者混淆,导致偏误。依据混淆的原因可将易混词语分为音混词语、形混词语、义混词语和用混词语四类。不同类型的易混词语均有其混淆的症结,只有针对根本原因加以分析,辩证施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第二语言;易混词语;音混词语:义混词语;形混词语;用混词语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有自己特定的母语背景,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不完全同于汉语母语者,范围要大于母语者。毫无疑问,母语者认为难以掌握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必定也是难点。词语是语音、字形、语义以及用法的综合体,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淆,形成易混词语。这里所说的“易混词语”中的“词语”既包括词、短语,有时也包括不成词语素。易混词语包括以下四类:

一、音混词语

由于语音相同或相近从而引起学习者混淆的词语,叫音混词语。从性质上看,音混词语可分为两类:

(一)同音词语

同音词语即声韵调完全相同的一组词语。

在—再 带—戴 嫁—架—驾 长—常

栓—拴 角—脚 甜—填—田 做—作

以上为单音节异形同音词,即书写形式不同而读音相同的词。

白(颜色)—白(徒劳) 叫(喊叫)—叫(使;命令)

米(粮食)—米(长度单位)花(花朵)—花(花费)

以上为单音节同形同音词,即书写形式和读音都相同的词。

年轻—年青 反映—反应 就是—就势

清查—清茶 会议—会意 战士—战事

变换—变幻 公里—公理

以上是双音节不完全同形同音词,即书写形式不完全相同而读音相同的词。

相机(名词,照相机)—相机(动词,察看机会)

仪表(人的外表)—仪表(测定温度、气压、电量、血压等的仪器)

以上为双音节完全同形同音词,即书写形式和读音都相同的词。

酒精—久经 肃静—素净 注明—著名

销售—消瘦 密封—蜜蜂 吉利—极力

以上为形全异同音词,即书写形式完全不同而读音相同的词。

盘儿—牌儿 柜儿—棍儿 鸡儿—今儿

以上为派生同音词,即原来读音不同,音变后读音相同的词,以儿化派生同音词为主。

头痛(头部疼痛,动词性短语)—头痛(比喻事情难办,动词)

签名(写上自己的名字,动词性短语)—签名(写上的名字,名词)

以上是词与短语同形同音。

分—纷 皮—疲 赏—裳 答—达

以上是词和不成词语素异形同音。

悦—阅 展—斩 酣—鼾 历—丽

以上是不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异形同音。

同音词语以一个形式与多个意义结合,节省了语言符号,减轻了人们学习和记忆的负担,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但是由于语音相同,有时会引起歧义,对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消极影响,同时也是书面上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例如:

(1)天名的时候……(明)

(2)我看他头上带帽子。(戴)

对于同形同音词语和不完全同形同音词语,教学者要提供适切的语境,帮助学习者区分它们各自的意义以及功能。至于异形同音词,则是错别字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应特别加以重视。

(二)近音词语

近音词语即读音相近的一组词语,在声韵调方面不完全相同,如:

里—梨—李—礼—力

富人—夫人—妇人—服人—赴任—负人

以上是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形成的近音词语。

大意(主要内容)—大意(粗心)

孙子(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儿子的儿子)

以上是由轻声和非轻声造成的近音词。

肚子—兔子 跑—饱

以上是由声母的送气与否造成的近音词。

白面—白面儿

以上是由儿化与非儿化造成的近音词。

树荫—树影

以上是由韵尾前鼻音和后鼻音的不同造成的近音词。其中,由声调造成的近音混淆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中比较典型。声调是学习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在初级阶段。近音混淆词语,首先要矫正读音,读音正确了,词义理解就容易了。

二、形混词语

由于书写形式相同或相近而引起学习者混淆的一组词语,叫形混词语,可分为同形词语和近形词语两种。

(一)同形词语

同形词语又可分为同音同形词语和异音同形词语两种。同音同形词语,与音混词语中的单音节同形同音词语和双音节同形同音词语是一致的,两者在此形成交集。此处从略。

所谓异音同形词语是指读音不同而书写形式相同的一组词语。

量(liánɡ)—量(liànɡ)

好(hǎo)—好(hào)

以上为声调不同造成的异音同形词。

长(zhǎnɡ)—长(chánɡ)

弹(tán)—弹(dàn)

以上为声母和声调不同造成的同形词。

落(luò)—落(là)

还(hái)—还(huán)

以上为韵母不同造成的同形词。

都(dōu)—都(dū)

和(hé)—和(huó)—和(huò)—和(hè)—和(hú)

以上为韵母和声调都不同造成的同形词。这些都是单音节异音同形词,一般称为多音多义字。

大方(内行人)—大方(不吝啬,不拘束)

地道(地下通道)—地道(真正的)

以上为不完全同音同形词,每组第二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都为轻声,同于音混词语中的一部分由轻声与非轻声造成的近音词。

对于异音同形词语来说,将读音与意义准确对应起来至关重要。如果目标词语能够在同一个句子或同一个语段中出现,那么它们之间在语音、词义和语法功能上的不同便可以得到集中的展示,如“我的头发长(zhǎnɡ)长(chánɡ)了”,“春天的时候,安娜在花园里种上了花的种子,等待花开”,其中尽管两个“长”和两个“种”的书写形式相同,但读音和意义以及功能却各不相同,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

(二)近形词语

除了书写形式完全相同的词语以外,大量的书写形式相近的词语也易于引起学习者的混淆,即近形词语。

己—已 外—处 农—衣 鸟—乌 卵—卯

夕—歹 日—目 兔—免 旧—归 干—于

土—士 冈—内

由于学习者缺少汉字的部件及其组合知识,近形词语极易引起他们辨识和书写上的混乱,而汉语母语者除了儿童初学汉字偶有发生混淆的情况以外,很少会在不相干的字之间产生这样错误的联系,因此教学者要提醒学习者注意特定语义与相近书写形式之间的联结关系,并善于从他们的读写练习中发现和积累这些近形词语,通过适当形式的练习来帮助他们辨认和识记。

三、义混词语

由于语义相近或相关而引起学习者混淆的一组词语,叫义混词语,既包括一般意义上母语者的同义词,也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容易混淆而母语者不会误解误用的一些词语。

(一)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称作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等义词在汉语中为数不多,如“大夫”和“医生”、“西红柿”和“番茄”。通常所说的汉语同义词即指近义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是词汇丰富和表达精密的重要表现,如“肥”和“胖”、“憧憬”和“向往”等。

同义词对学习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了解生词词义的钥匙,又是准确理解和使用的障碍。其辨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基本意义差别

同义词的基本意义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意义范围不同。“近来”和“近期”两个词,前者表示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不能表示从现在开始的切近的将来的时间;而后者表示最近的一个时期,可以是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期,也可以是从现在到不久的将来的一段时期。“近期”的范围大于“近来”的范围。

集合和个体概念不同。“湖泊”和“湖”的区别就体现在集合概念和个体概念的不同上。

语义轻重不同。“感激”和“感谢”、“批判”和“批评”这两组词都是前者的语义强于后者。

语义侧重点不同。“财产”和“财富”都指有价值的东西,但“财产”指被个人或机构拥有的具体的物质,如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而“财富”则既包括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如“直系亲属享有财产继承权”,“享有盛誉的品牌就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2.感情色彩差别

有的同义词在感情色彩方面存在差别。比如“成果”、“结果”和“后果”三个词,都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态。“成果”多用于事物顺乎发展规律而达到的最后状态,是褒义词,“后果”多用于言语和行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结果,是贬义词,因而多用在“坏”的方面,而“结果”则是中性词。“果断”和“武断”、“鼓励”和“煽动”两组词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特有的义混词语

上述同义词的概念是建立在汉语母语者视角之上的,即母语者面对这些词时,词与词同义的现象也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困惑,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混淆更是在所难免,所以这些词应是义混词语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由于有着自己特殊的母语背景,对于一种语言有着不同于母语者的认知视角,母语者认为互不相干的词语,他们则可能会认为意义相同,因而出现混淆,造成偏误。具体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特有的义混词语包括以下几类:

1.功能不同的词语可构成义混词语

在本体研究中,一般将词性不同的词排除在同义词范围之外,理由是一组同义词建立的基础在于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词性意味着不同的意义范畴,如名词表示事物对象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词义所属的范畴自然也就不同,即词的理性意义不同。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际出发,不难发现,学习者发生词语混淆主要是由语义相近或相关引起的,词语功能的差异并不妨碍语义混淆偏误的发生,即基本意义相同但功能不同的词语也在义混词语之列。

辨析此类义混词语时,应着重指出词语在语法功能上的不同。如“智慧”和“聪明”都是指人的智力发达,但前者是名词,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如“很有智慧”、“智慧的人民”;后者是形容词,主要用作定语、谓语,如“聪明的孩子”,“他很聪明”。

2.不成词语素、词、短语可构成义混词语

本体意义上的同义词,是将不成词语素和短语排除在外的,因为它们不是“词”。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当中,一些学习者基于语义的相近,将不成词语素与词以及短语混淆起来的例子并不鲜见,这说明,语义的相近是引起混淆的根本原因,语言单位性质的差别往往被学习者所忽略,如“粹”作为一个不成词语素与“精华”一词构成同义词语,“精神”作为一个词与成语“神采奕奕”构成同义词语,等等。

3.音节数不同的词语可构成义混词语

有的学者主张,基本意义相同但音节数目不同的一组词,不构成同义词。对于学习者来说,语义混淆的根源在于词语之间语义的相近相通,语义是词语认知的首要目的,而音节数目的多少并不影响对语义的理解。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出发,“买”和“购买”、“路”和“道路”、“看”和“观看”都是同义的,自然可构成义混词。

4.外语的汉语同译词可构成义混词语

郭志良曾指出,汉族学生对意义上接近而并非同义的异义词一般不会发生词义上的混淆。由于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对这类异义词则有可能分辨不清,特别是汉语的几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相同译词的情形,如下表:

英语同译词、阿语同译词、法语同译词、西语同译词:[1]

英语同译词阿语同译词法语同译词西语同译词祖国—故乡记号—征兆事实—内容设想—猜想本质—自然赞同—满足消耗—消磨逼近—约束参观—访问躺—就寝憔悴—疲乏正确—公平

这些词都不是母语者眼中的同义词,但相关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却很可能用错。根本原因在于外语词的语义在汉语中被切割为几个词,语义范围大于汉语词。比如有的学生造出了下面的句子:

(3)晚上我很饿,吃了三碗大米。

(4)我看到田里种了很多米饭。

英语的“rice”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译成汉语的“米饭”、“大米”和“稻子”,学习者误以为汉语的同译词是同义词,从而造成偏误。对外语的汉语同译词偏误,教学者应讲清同译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及不同的搭配习惯。比如“稻子”是一种植物,子实去皮后就是“大米”,“大米”被蒸煮熟了就是“米饭”。三个词各自常见的组合形式是“种稻子”、“收稻子”、“一把稻子”,“一斤大米”、“磨大米”、“有机大米”,“一碗米饭”、“吃米饭”,等等。

在辨析义混词语时,为了集中显示同中之异,宜将一组目标词同时呈现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让语境发挥其明确具体语义的作用,可称为“语境同现法”。比如“知道”、“认识”、“了解”和“理解”这组词都可译为英语的“know”,学习者常常混淆,因此在讲解这组词时,可以使用下面的语境:

知道安娜的人有很多,认识安娜的人也不少,但是了解她的人不多,我们是同乡、同屋,我最了解她。因为我了解她,所以对她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退学这件事,我很理解。[2]

总而言之,辨析义混词语的原则是抓住混淆的症结所在,针对根本原因加以分析,辨症施治,而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易使学习者抓不住重点,摸不清头脑,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

四、用混词语

用混词语指的是对词语的习惯搭配、语体色彩等不了解以及受到相同语素的干扰而在使用上经常发生混淆的词语。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搭配不同可构成用混词语

同义词语不意味着各自的习惯搭配也相同,学习者常因不清楚这一点而发生偏误。如:

(5)我可怕跟中国人说话……一旦站在中国人前边,我的嘴就不由得关起来。[4]

句中的“关”当用为“闭”。无可否认,“闭”与“关”确实同义,但各自的搭配对象不同。“闭”可与器官名词组合,如“闭眼”、“闭目”、“闭口”、“闭嘴”,而“关”不能,一般与器械名词组合,如“关窗”、“关灯”、“关电视”、“关机”等。

(二)同素词可构成用混词语

在母语者的同义词中,有很多含有相同的语素,在意义上有相近之处,很容易发生混淆,如“改进”、“改正”、“改善”、“改良”等,这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自然也是义混词语。然而除此之外,母语者不认为是同义词,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却仍然混淆一些有一个或全部语素相同的词语,含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如“可怕”和“害怕”、“堕落”和“坠落”、“属”和“属于”、“生”和“出生”、“成”和“成为”、“节”和“节日”、“分”和“分钟”等,全部语素相同但顺序不同的词即同素逆序词如“相互”和“互相”、“到达”和“达到”等。请看下例:

(6)医生对我妈妈说:“你如果现在出生孩子,你很危险。”

(7)今年是中国猪年,我是属于猪的。

(8)汉城呢地铁特别发达,我愿去什么地方就坐地铁能达到什么地方。[5]

对于同素易混词语,教学者要首先讲清词语的意义,而这些词语的意义存在很大的距离,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比如“生”是“give birth to”,而“出生”是“be born”。除此之外,还要讲明不同的用法,如“生”一般后接宾语,“生了一个男孩儿”,而“出生”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不能说“出生一个男孩儿”。

对同素用混词语组合搭配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如“有”、“拥有”和“具有”的区别在于:“有”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又可用于抽象事物,搭配的对象非常广泛,多用于口语中;“具有”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于抽象事物,搭配的对象比较固定,如“意义”、“风格”、“影响”等抽象名词;“拥有”多用于书面语,所带的宾语一般是美好或重要的东西,如“欢乐”、“幸福”、“健康”、“土地”、“资源”、“家庭”、“财富”、“珠宝”等。

(三)感情色彩不同可构成用混词语

我们认为,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出发,具有褒贬义色彩的词语,其感情色彩差别较大,学习者也会发生混用现象,我们将褒贬义色彩不同而引起学习者混淆的词语也视为用混词语。“果断”和“武断”、“鼓励”和“煽动”都是前者为褒义词,而后者为贬义词,应根据说话人感情态度的不同选择使用。

(四)语体风格不同可构成用混词语

词语除了感情色彩义以外,还有语体色彩等附属义,对此缺乏了解,不注意使用的对象和场合,表达就会不得体,从而发生偏误。

有一个学习者到一位男老师家做客,老师的妻子不在,于是问道:“老师,老婆不在家吗?”听起来不顺耳,因为“老婆”不能用作对尊长配偶的称谓。与“妻子”一词同义的还有其他词语:爱人、太太、夫人、老婆、内人、贱内、拙荆、婆姨、家里的、孩子他妈,等等。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对象,不可乱用。看下面例子:

(9)在下衷心祝老师新年愉快!

(10)我明天于学校门口等你,好吗?[6]

“在下”、“于”都是文言词,如果用于日常交际,则风格极不协调,所以“在下”应改为“学生”或直接删除,而“于”则应改为“在”。又如“慷慨”和“大方”在表示“不吝啬”义时构成同义词,但两者的语体色彩不同,“慷慨”一般用于书面语,“大方”则多用于口语。

综上,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字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面均具有不同于母语的特点,因此,一些词语经常被学习者混淆、误用,但汉语词汇又是有一定规律的,只要掌握不同类型的易混词语发生混淆的症结,有效进行规避,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1):19-24.

[2]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3]张博.针对性: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3(2):214-231.

[4]张博.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37-45.

[5]汪礼俊.语素教学及练习设计[D].复旦大学,2010:18.

[6]李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30.

[责任编辑 王金茹]

The Easily Confus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GAO Ya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words and expressions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between Chinese as a native language and as a second language,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re easily confused,which lead to errors.The easily confus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i.e.sound confused,character confused,meaning confused and using confused according to the cause of confusion.

Chinese;second language;easily confused words and expressions;confused words in pronounci⁃ation;confusde words in meaning;confused words in character;confusde words in usage)

H195

A

1007-5674(2014)02-0044-05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2.0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1CYY005)

高艳(1969-),女,吉林东丰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及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同形第二语言读音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那”与“哪”的读音
字词篇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我是小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