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函数图象公共点个数的再研究
2014-11-29李景印
李景印
我们解题时数形结合法以其简洁直观备受青睐,特别是在应对客观题时更是如此.但有时由于对函数的性质理解和掌握的不够深透,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现就下面的题目为例,通过数与形的分析,对这两类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作较为深入的探究.
题1 (文[1]第21页第7题)已知0<;a<;1,则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是( ).
A.2 B.3 C.4 D.与a的值有关
文[1]第49页给出的答案是:A.分别画出当0<;a<;1时,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如图1所示,由数形结合可知,它们的交点个数为2,所以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也是2.
图1题2 (文[2]例2)已知0<;a<;1,则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为( ).
A.1个 B.2个C.3个 D.1个或2个或3个
(答案:B.解法同上.)
这两道题实质相同,解法及答案也都是相同的——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该题及其解法可能还被很多文献引用过,甚至也会被不少老师在教学中选用,还会被引用者认为是挑战思维、解法巧妙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殊不知,以上解法是有漏洞的,答案也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唯一.证明如下:
设增函数y=f(x),减函数y=g(x),则函数y=f(x)-g(x)是增函数,所以其零点至多一个,即方程f(x)-g(x)=0的根至多一个,也即方程组y=f(x),
y=g(x),至多有一组解,所以欲证成立.
但增函数与增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不一定唯一.图2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图2同理,减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也不一定唯一.
由图1可知:当x>;1时,减函数y=ax与增函数y=logax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当0<;x<;1时,减函数y=ax与减函数y=logax的图象有公共点,但公共点不一定唯一.所以,认为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公共点个数为2,理由不充足.由几何画板可以研究这个问题:当0<;x<;1时,又a>;0且a→0时,减函数y=ax与减函数y=logax的图象有三个公共点(图3是a=0.01的情形):
图3解决题1、题2是有难度的,先要给出下面的定理1(其证明见文[3]):
定理1 指数函数y=ax(a>;0且a≠1)与其反函数y=logax图象公共点个数的情形是:
(1)当a∈(0,e-e)时是3个公共点;
(2)当a∈[e-e,1)时是1个公共点;
(3)当a∈(1,e1/e)时是2个公共点;
(4)当a=e1/e时是1个公共点;
(5)当a∈(e1/e,+∞)时没有公共点.
由定理1,容易得到:
定理2 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的情形是:
(1)当a∈(0,e-e)时是4个解;
(2)当a∈[e-e,1)时是2个解;
(3)当a∈(1,e1/e)时是3个解;
(4)当a=e1/e时是2个解;
(5)当a∈(e1/e,+∞)时是1个解.
参考文献
[1] 王朝银主编.步步高·寒假作业·数学·高一[Z].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 张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高中),2007(12):41.
[3] 孙颖,方保华.函数y=ax与y=logax(a>;0,且a≠1)的图象到底有几个交点?[J].中学数学杂志,2012(9):35-36.
我们解题时数形结合法以其简洁直观备受青睐,特别是在应对客观题时更是如此.但有时由于对函数的性质理解和掌握的不够深透,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现就下面的题目为例,通过数与形的分析,对这两类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作较为深入的探究.
题1 (文[1]第21页第7题)已知0<;a<;1,则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是( ).
A.2 B.3 C.4 D.与a的值有关
文[1]第49页给出的答案是:A.分别画出当0<;a<;1时,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如图1所示,由数形结合可知,它们的交点个数为2,所以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也是2.
图1题2 (文[2]例2)已知0<;a<;1,则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为( ).
A.1个 B.2个C.3个 D.1个或2个或3个
(答案:B.解法同上.)
这两道题实质相同,解法及答案也都是相同的——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该题及其解法可能还被很多文献引用过,甚至也会被不少老师在教学中选用,还会被引用者认为是挑战思维、解法巧妙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殊不知,以上解法是有漏洞的,答案也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唯一.证明如下:
设增函数y=f(x),减函数y=g(x),则函数y=f(x)-g(x)是增函数,所以其零点至多一个,即方程f(x)-g(x)=0的根至多一个,也即方程组y=f(x),
y=g(x),至多有一组解,所以欲证成立.
但增函数与增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不一定唯一.图2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图2同理,减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也不一定唯一.
由图1可知:当x>;1时,减函数y=ax与增函数y=logax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当0<;x<;1时,减函数y=ax与减函数y=logax的图象有公共点,但公共点不一定唯一.所以,认为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公共点个数为2,理由不充足.由几何画板可以研究这个问题:当0<;x<;1时,又a>;0且a→0时,减函数y=ax与减函数y=logax的图象有三个公共点(图3是a=0.01的情形):
图3解决题1、题2是有难度的,先要给出下面的定理1(其证明见文[3]):
定理1 指数函数y=ax(a>;0且a≠1)与其反函数y=logax图象公共点个数的情形是:
(1)当a∈(0,e-e)时是3个公共点;
(2)当a∈[e-e,1)时是1个公共点;
(3)当a∈(1,e1/e)时是2个公共点;
(4)当a=e1/e时是1个公共点;
(5)当a∈(e1/e,+∞)时没有公共点.
由定理1,容易得到:
定理2 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的情形是:
(1)当a∈(0,e-e)时是4个解;
(2)当a∈[e-e,1)时是2个解;
(3)当a∈(1,e1/e)时是3个解;
(4)当a=e1/e时是2个解;
(5)当a∈(e1/e,+∞)时是1个解.
参考文献
[1] 王朝银主编.步步高·寒假作业·数学·高一[Z].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 张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高中),2007(12):41.
[3] 孙颖,方保华.函数y=ax与y=logax(a>;0,且a≠1)的图象到底有几个交点?[J].中学数学杂志,2012(9):35-36.
我们解题时数形结合法以其简洁直观备受青睐,特别是在应对客观题时更是如此.但有时由于对函数的性质理解和掌握的不够深透,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现就下面的题目为例,通过数与形的分析,对这两类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作较为深入的探究.
题1 (文[1]第21页第7题)已知0<;a<;1,则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是( ).
A.2 B.3 C.4 D.与a的值有关
文[1]第49页给出的答案是:A.分别画出当0<;a<;1时,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如图1所示,由数形结合可知,它们的交点个数为2,所以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也是2.
图1题2 (文[2]例2)已知0<;a<;1,则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为( ).
A.1个 B.2个C.3个 D.1个或2个或3个
(答案:B.解法同上.)
这两道题实质相同,解法及答案也都是相同的——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该题及其解法可能还被很多文献引用过,甚至也会被不少老师在教学中选用,还会被引用者认为是挑战思维、解法巧妙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殊不知,以上解法是有漏洞的,答案也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唯一.证明如下:
设增函数y=f(x),减函数y=g(x),则函数y=f(x)-g(x)是增函数,所以其零点至多一个,即方程f(x)-g(x)=0的根至多一个,也即方程组y=f(x),
y=g(x),至多有一组解,所以欲证成立.
但增函数与增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不一定唯一.图2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图2同理,减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若有公共点,则公共点也不一定唯一.
由图1可知:当x>;1时,减函数y=ax与增函数y=logax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当0<;x<;1时,减函数y=ax与减函数y=logax的图象有公共点,但公共点不一定唯一.所以,认为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公共点个数为2,理由不充足.由几何画板可以研究这个问题:当0<;x<;1时,又a>;0且a→0时,减函数y=ax与减函数y=logax的图象有三个公共点(图3是a=0.01的情形):
图3解决题1、题2是有难度的,先要给出下面的定理1(其证明见文[3]):
定理1 指数函数y=ax(a>;0且a≠1)与其反函数y=logax图象公共点个数的情形是:
(1)当a∈(0,e-e)时是3个公共点;
(2)当a∈[e-e,1)时是1个公共点;
(3)当a∈(1,e1/e)时是2个公共点;
(4)当a=e1/e时是1个公共点;
(5)当a∈(e1/e,+∞)时没有公共点.
由定理1,容易得到:
定理2 方程ax=logax的实根个数的情形是:
(1)当a∈(0,e-e)时是4个解;
(2)当a∈[e-e,1)时是2个解;
(3)当a∈(1,e1/e)时是3个解;
(4)当a=e1/e时是2个解;
(5)当a∈(e1/e,+∞)时是1个解.
参考文献
[1] 王朝银主编.步步高·寒假作业·数学·高一[Z].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 张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高中),2007(12):41.
[3] 孙颖,方保华.函数y=ax与y=logax(a>;0,且a≠1)的图象到底有几个交点?[J].中学数学杂志,2012(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