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的腐败危害及防治
2014-11-28曹军锋郭玉洁
曹军锋 郭玉洁
摘 要:要从根源上防治腐败,就必须加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我国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探索腐败产生的危害,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治理能力;现代化;腐败
中图分类号:D2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63-02
腐败问题的存在不是偶然性事件,是任何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都面对的难题,而且会蔓延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今我国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也对下一阶段的深化改革提出了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探索腐败的危害,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腐败产生的危害
腐败作为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拥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为了谋取个人的或局部的利益而做出的违反法律制度规定,导致国家和社会产生消极后果的行为。腐败无疑有着巨大的危害,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1.腐败阻碍经济发展
腐败是阻碍国家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腐败抑制经济增长。腐败会从多方面损害社会经济发展,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认为,“腐败行为对任何实现现代化理想的努力都是十分有害的。腐败盛行造成了发展的强大障碍与限制。” 其次,腐败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腐败进入经济领域就会导致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垄断等不正之风的出现,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使有限的资源不能真正流入到急需的部门和领域。最后,腐败导致公共财富流失。腐败分子将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肆意挥霍或转移,会导致公共财富大幅缩水,从实际来看对经济社会建设的损失会远远大于其腐败的金额。
2.腐败危及政治稳定
腐败,实质上是一种权力腐败,使政治权威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威胁政治稳定和发展。首先,腐败破坏了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腐败使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导致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合法性面临巨大危机。其次,腐败导致“软政权”现象。所谓“软政权”现象,就是指社会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的遵守与实施的意识,各级公务员普遍不遵从规章和指令,并且常常和那些他们本应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的人们与集团串通一气。从而导致人们心理上失衡,埋下社会稳定的隐患。最后,腐败破坏民主政治发展。腐败使掌握公共权力者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保障其民主权利,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3.腐败侵蚀思想文化
腐败盛行是以一定的腐败文化为基础的,常常会渗透到一些人的社会生活中,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腐败毒害人们的思想。腐败会使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公共利益,也使一些人出于自我保护而采取欺诈的态度。其次,腐败带坏了社会风气。腐败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会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腐败是一种利益交换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最后,腐败会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腐败的存在,会损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
4.腐败破坏社会和谐
腐败是一种利益关系,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社会的不和谐,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腐败危害社会秩序。腐败对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导致贫富悬殊和人民群众的不满,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其次,腐败损害社会和谐。腐败的结果必然是践踏民主法治,危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再次,腐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腐败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打乱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秩序,致使利益分配严重失衡。最后,腐败破坏社会稳定。腐败是贫富分化的加速器,会导致民生凋敝、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其结果必然是社会纷争和冲突。
5.腐败侵蚀党的先进性
腐败对执政党的伤害最严重,轻则损害党的形象,重则导致党丧失执政地位。第一,腐败破坏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腐败使党和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削弱,导致国家的政治机器无法良性运转,破坏党的执政根基。第二,腐败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腐败的存在严重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腐败损害党的执政能力。腐败严重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防治腐败的对策
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来发展和构建更为有效和具有环境适应性的防治腐败路径,主要应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提高腐败行为成本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公共财富流失,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腐败行为成本,降低腐败收益,从而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通过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公务员不良记录披露制等,增加腐败被查处的概率,使腐败分子遭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和强烈谴责。对于一些思想堕落腐化、敢于以身试法者要予以严重打击,“要深挖腐败分子,震慑腐败分子,让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这将进一步加重腐败分子从事腐败活动后的精神负担,使之陷入更为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状态之中,从而保证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正常进行。
2.完善国家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这也是现代国家防治腐败的根本,是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的最佳途径。习近平在索契冬奥会上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访谈时指出,改革涉及330多个方面的具体制度建设。如果建设到位,国家制度体系将会更加健全,治理能力将会更强,腐败治理的效能将会进一步突显。因此,我国的国家制度体系应涵盖中国社会所有的制度,从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到各个领域里所体现和运行的各种类型的具体制度,从而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这样,才能使广大的组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腐、不想腐、不敢腐。endprint
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反对腐败文化,促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社会上依旧存在着“官本位”、“小节无害”、“腐败难免”等错误思想,甚至羡慕腐败、攀比腐败,形成了腐朽的思想文化观念和心理,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有效开展防治腐败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利用先进文化来战胜腐败文化。而廉政文化建设正是可以从根基上摧毁各种腐朽的观念,肃清腐败文化的思想根源,遏制消极腐化观念及其行为的发生和泛滥,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达到干部廉洁、政治清明的目的。
4.吸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
治理理论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参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让人民监督权力”,人民才是权力的真正主人。近一年多来,中央巡视组在各地“打虎拍蝇”,巨大的反腐成效有目共睹,这其中有不少就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反腐线索。?通过吸纳多元主体到腐败治理的过程中,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首先,要形成多元共治的理念,积极培育具有合作能力的多元行动者。要充分发挥各类民间团体的反腐职能,积极构建新闻媒体、社会组织、政府等机构进行对话和合作的平台。其次,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促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
5.坚持依法执政
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党、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的基本行为方式都必须实现法治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这为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带头知法、守法、执法,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其次,增强全体人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让人们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第三,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保障每一位党员的民主权利和意愿,全面促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结语
防治腐败、推进腐败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腐败治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离人民的期望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防治腐败的水平,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更科学、更完善,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广大领导干部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慎独、慎欲、慎微、慎交友”的训诫,同时吸纳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防治腐败的行动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民群众高度关切腐败治理,治理腐败人人有责。要不断提升监督力、革新力、战斗力、协调力、形象力等在内的腐败治理能力,以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腐败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源上消除腐败滋生和成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147.
[2] 冈纳·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大纲[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184.
[3] 吴官正.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J].求是,2006,(18).
[4] 权力入笼 钥匙交给人民[N].安徽日报,2014-07-28.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