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11-28覃艳
覃艳
摘 要:从实证的角度,采用抽样调查与数据统计的方法,结合调研走访,客观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护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的工具性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66-03
高职高专护生包括中专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和参加全国高考的普通专科护士专业的大学生。这是大学生中的一个具有突出特性的群体,较之普通本科学生他们更具情绪化和个性化。他们存在着强烈的要求、独立的愿望,与事实上也存在对家人和他人的无奈的依赖的矛盾。为确保社会实践对这一群体素质培养的有效性,达到培养优质大学生的目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数据统计的方法,结合调研走访,力求客观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发现其优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抽样选取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综合考虑了参与调研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频率、类别年级等因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采用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为重点展开,通过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通过网络访谈、座谈等形式展开调查。
在调查方法上,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了《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态度、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责任感、爱心、个人意志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效果评价。通过随机抽查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数据资料采用手工方式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当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一)高职高专护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
高职高专护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22%的护生认为在校期间必须要参加社会实践以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或职业素质,约66%的护生愿意尝试,对参加社会实践持“无所谓”和排斥态度的护生比例约为12%。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通过到医院见习、到社区养老院、孤儿院、街道等进行自愿服务活动及卫生健康知识宣教、寒暑假医疗机构带薪实习、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对护生综合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参与实践类别一项调研中,我们采取的是多选的方式。数据结果显示,护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频率较高的分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如义务护理服务、健康档案建立、临床见习、到医疗机构带薪实习等、带薪实习、常规志愿服务、校外兼职,其中参与面最广的是常规志愿服务,68%的护生都曾参与。
(二)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主要目的分析
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主要目的如图1所示。有76%的护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为就业做准备;当然,时间类别里边包括做社会兼职。10%的护生认为,是获得经济收入。分别有5%和2%的护生认为是为完成学校(院系、班级)布置的任务和为社会做贡献。认为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护生比例较少。由统计数据可见,当前高职高专护生对参与社会实践对自身的意义认识不够准确和到位,这可能与当前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陈旧,内容单调、苍白,过程匆忙缺乏创新等有直接关系,再就因资金和组织的难度,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的面不够广泛。这也是以后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护生社会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的地方。
(三)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意愿调查
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如图所示,61%的护生更希望参加义务诊疗服务,约24%的护生期望能参加助老扶残等慰问性的服务方面的实践活动,有少部分护生喜欢选择意愿为心理法律等各类咨询服务及环保等公益宣传类活动。由数据统计分析可见,接近85%的护生期望参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因其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为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今后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护生社会实践以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指导。
(四)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
在对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一项调研中,我们采取了不定项选择的方式进行,具体数据不便用图表方式显示,调查结果如下,分别有72.6%和70.6%的护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对自身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分别有63.8%、65.1%、55%的护生认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提升较明显,只有3.7%的护生认为没有任何提高。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护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更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效果比较明显。
(五)当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对于当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约44%的护生认为联系实践单位比较困难,约有17%的护生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确定项目和资金或实践经费支持问题,约有10%左右的护生觉得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是当前社会实践的最大困难。在对当前护生社会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项调研中,约有76%的护生认为“同学们理论知识不足,业务技能不熟练”是最突出的问题;70%的护生认为活动时间太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认为“一味追求媒体效应,活动不务实”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的比例为4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高校和社会有关方面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单位在给与积极的支持帮助方面不够,学校在组织和资金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对社会实践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和激励体系。二是,社会实践的开展更多注重于形式和完成任务,多活动的效果、活动形式内容创新和实效性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endprint
三、进一步强化护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创新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创新思路,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性、创新性、研究性”特点,结合护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护生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包括计划方案、资金方案、管理方案、监督方案、奖励方案等。把社会实践纳入到项目管理中来,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效益最大化,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配置。
在项目立项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及地方需求,以招标、竞标的方式进行评选、确定,确保社会实践项目的可行性、价值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及相关指导老师加强指导和管理,积极与实践地联系,多方面提供条件保障。制定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处理、反馈机制,加强对护生社会实践实施过程的指导检查。对实践动态,实时监控,针对实践活动实际,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产生实际效果。
(二)以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主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以促进地方社会发展进步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和强化学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扎根基层的理念。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立一批稳定的、长效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重点为学生创建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逐步构建“大平台+专业特色+地区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模式。让护生以“准医护人员”身份直接参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服务地区社会发展,推进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同和直接支持,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青睐,同时也能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提升职业素质,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要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护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这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时间等因素,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1):76-77.
[2] 葛芳芳,黄聆之.浅谈新时期护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技术,2011,(6):49
[3] 何光伟.在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浅探[J].高教高职教育,2009,(3).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
三、进一步强化护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创新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创新思路,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性、创新性、研究性”特点,结合护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护生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包括计划方案、资金方案、管理方案、监督方案、奖励方案等。把社会实践纳入到项目管理中来,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效益最大化,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配置。
在项目立项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及地方需求,以招标、竞标的方式进行评选、确定,确保社会实践项目的可行性、价值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及相关指导老师加强指导和管理,积极与实践地联系,多方面提供条件保障。制定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处理、反馈机制,加强对护生社会实践实施过程的指导检查。对实践动态,实时监控,针对实践活动实际,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产生实际效果。
(二)以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主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以促进地方社会发展进步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和强化学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扎根基层的理念。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立一批稳定的、长效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重点为学生创建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逐步构建“大平台+专业特色+地区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模式。让护生以“准医护人员”身份直接参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服务地区社会发展,推进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同和直接支持,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青睐,同时也能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提升职业素质,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要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护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这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时间等因素,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1):76-77.
[2] 葛芳芳,黄聆之.浅谈新时期护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技术,2011,(6):49
[3] 何光伟.在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浅探[J].高教高职教育,2009,(3).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
三、进一步强化护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创新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创新思路,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性、创新性、研究性”特点,结合护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护生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包括计划方案、资金方案、管理方案、监督方案、奖励方案等。把社会实践纳入到项目管理中来,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效益最大化,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配置。
在项目立项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及地方需求,以招标、竞标的方式进行评选、确定,确保社会实践项目的可行性、价值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及相关指导老师加强指导和管理,积极与实践地联系,多方面提供条件保障。制定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处理、反馈机制,加强对护生社会实践实施过程的指导检查。对实践动态,实时监控,针对实践活动实际,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产生实际效果。
(二)以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主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以促进地方社会发展进步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和强化学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扎根基层的理念。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立一批稳定的、长效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重点为学生创建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逐步构建“大平台+专业特色+地区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模式。让护生以“准医护人员”身份直接参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服务地区社会发展,推进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同和直接支持,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青睐,同时也能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提升职业素质,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要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护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这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时间等因素,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1):76-77.
[2] 葛芳芳,黄聆之.浅谈新时期护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技术,2011,(6):49
[3] 何光伟.在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浅探[J].高教高职教育,2009,(3).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