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绘画对现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上的影响

2014-11-28刘兴敏单园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冷暖色相工笔

刘兴敏 李 杨 单园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西方绘画对现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上的影响

刘兴敏 李 杨 单园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艺术对中国的影响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试图从西方绘画对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影响去研究,通过中西绘画对比、结合作品分析,来探讨如何更好的丰富工笔人物画,进而使中国工笔人物画更能在时代的潮流中迅猛发展。

西方绘画;现代工笔人物画;色彩对比;中西美术比较

一、中西绘画用色比较

由于东西方的民族文化不同,随着人类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劳动时间中深入,作为不同人类群体各自文化积累也就不同。在中西绘画上,由于中西方的色彩运用是由色彩观念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西方绘画上,17世纪以前,画家们在色彩上的运用大多以固有色为主,注重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17世纪以后,科学家发现了七色光谱揭示色彩的真正奥秘,奠定了三原色色彩学理论。规定了原色、间色和复色的定义。印象派以后画家强调物体色彩除固有色外还强调以光源色、环境色为西方绘画写生的色彩要素。在绘画上使用了色相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等等因素使画面越来越丰富。相较西方的色彩来说中国画的色彩要单纯一些,在传统中国画上讲“随类赋彩”,强调物象的本来的色彩即固有色。不重视在光线的折射下所产生的环境色和光源色。不以自然色彩作为真实的描绘,只以画家主观的色彩观来描绘物象,这样就造成了色彩的类型化与程式化。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观要向西方绘画色彩观学习,使用明度、纯度、冷暖、光影、光源色和环境色等等来使画面丰富起来。

19世纪的中国提倡西学东渐,把西方的色彩传入中国,中国画家在不丢弃传统的色彩观念的同时,借鉴西方光色原理来发展本土色彩文化,通过近百余年的学习,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色彩的色相种类越来越多,,色彩感觉越来越丰富。总体来看,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突破传统,达到全新完美的境界,使画面主题更加突出,通过借鉴西方绘画色彩理念来丰富工笔人物画的内容。

二、利用色彩的和谐美,塑造统一、朦胧的画面

和谐是指事物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整体达到一种协调的效果。奥斯特瓦德在他的《色彩入门》中写道:“在色彩中有一定的某种规律的、有秩序的相互关系使人愉悦,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就会让人感觉不愉快或者全然没感觉。在这里使人愉快的色彩组合,我们就称之为和谐。”色彩的和谐指整幅画面上色彩配合的统一,协调,悦目。我们通常所说的协调和谐与奥斯特瓦德有些相近似,色彩之间没有尖锐的对比,这样势必色相差异性小,明暗对比也不强烈,他们形成的小过失感较好,被认为是调和的。然而这种从色相、纯度、明度上微小差异的色彩配置,即所谓同类色,类似色的配合,这种配合只能维持一般的适应感,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单调乏味感觉。很显然,色彩的生动性吸引力也就相应地减少了。所以色彩协调不但要给人以愉快的感受,还必须是令人兴奋的。色彩的协调构成,不能死守框架,在遵循共同规律中,充分发挥审美感受,可以获得多种协调美的效果。色彩的协调是一种美,给人以强烈的愉悦感,古今以来好的绘画作品,不是靠色彩拼凑来达到和谐的,而是从审美感受中升华出来的。

现今,大多数的中国画家都是受西式的色彩写生训练或者直接受西方绘画影响,重视环境色与光源色,所以就使不同的物象的固有色受光线影响和环境色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主体物的色彩和环境色是相互影响使其画面达到统一和谐的色彩气氛。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受西画画家影响在用色的方法上采用一种颜色,来当画面的统一基础色调,然后在这个统一的色调追求小部分的变化,经过画家主观的提炼和夸张形成画面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意境。色调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冷色调的表现,暖色调的表现。如黄昏、清晨。例如李爱国的《藕花》画家用温暖柔和的色彩渲染出画面朦胧的光色效果,同时也渲染了一种安静的气氛,强化了主题,使暖黄色的光线照射在女人体上,使人物的肤色和荷花的颜色幻化成一种让人感觉舒服的色调,恰当的表现出女人体的柔美、健康、圣洁。画家陈子的作品《春花无数》也是用色调统一画面的方法,描绘惠安女的形象。

三、利用色彩的对比美,塑造结构和丰富画面

中国古代名著《尔雅》中“春为青旸,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美”,指明了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19世纪西欧国家对色彩及色彩美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色彩的普遍重视。近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将色彩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以后的印象派作品提供了理论依据。色相对比美是色彩间纯度最高,是最普遍、最热烈的对比美。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色彩的光谱中表示不同色相的基本面貌,橙色和蓝色之间是对比色的对比,橘红和桔黄是同类色或者说是类似色的对比。如橙色和蓝色之间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鲜明愉快的感受;同类色的对比又给人带来温柔的色调。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画家提香、鲁本斯、德拉克洛瓦对冷暖色彩的理解与运用,对色彩关系的微妙处理与掌握对现代工笔人物画有着很大的影响。鲁本斯作画的魅力在于使用最显眼、最明朗的颜色,多角度地研究和发展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成就,热衷于采用暖色调,擅长采取艳丽温柔而透明的颜色,不论人物背景自然风光的颜色,都能以高度敏锐的色彩感加以提炼概括和美化,暗部的透明感,中间调的空间感,亮部异常突出,光彩照人。鲁本斯的《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笔触奔放,挥洒自如,使清新明媚的色彩倾注在生动形象中。画面采取近处的人物暖,远处的天空冷的冷暖对比手法,来表现空间的远近,这样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色彩对比决定了画的高低质量。世人对鲁本斯的评价是“他一直在努力寻求色彩的奥秘。”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设色也有色彩对比,如“红间绿,花簇簇,粉间黄,胜增光”等等,这些都是古人们对于色彩的经验认识,是不理性、不明确的认识。传统工笔人物画中表现画面的远近层次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大、小来表现的。如果要强调主体人物,传统画家就会把主体人物画大,通过主体人物在画面的面积大,来突出主体人物。如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特点是平面性的装饰色彩,只在整个画面之中有色彩的对比,而现代工笔人物画吸收了西方色彩的对比关系,使画面层次丰富,形象鲜明。如傅宝民的《艳阳》中,画面新娘的红衣服的纯度最高,屏风的颜色和人物主体之间的纯度对比和明度对比,能够突出主体人物,表现空间的远近,丰富画面层次。而画面中三个人物之间又是通过衣服色彩的同类色对比和冷暖对比,把三个人物在空间上的前后顺序用色彩表现出来,画面中的红与黑、紫与黄的对比,同一黑色块的冷暖对比,使画面显得更稳重,增强了色彩的明快感,丰富画面的色彩层次。

[1]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刘秉江.关于“现代重彩画”的思索[J]国画家,1996(5);6一8.

[3]张廷裸.中国画的装饰性初探[J]国画家,1995(5);36一41.

[4]贾德江.何家英中国人物画艺术[M].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

[5]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6]陆燕.工笔人物画的色彩[M].教学讲稿.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胡勃工作室,2000.

J205

A

1005-5312(2014)23-0171-01

猜你喜欢

冷暖色相工笔
苏联八色相环由来考述
——兼论八色相环的内涵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交织冷暖
“蚕要暖”与“麦要寒”——在冷暖中成熟
青莲冷暖有谁知——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