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卜生晚期象征主义时期的社会问题剧
2014-11-28付桂生
付桂生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4)
论易卜生晚期象征主义时期的社会问题剧
付桂生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4)
本文立足剖析易卜生晚期象征主义时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特点,追溯其创作创转向的原因,通过与同时期象征主义戏剧家的比较,简约概括了其象征主义时期社会剧的艺术特征。
易卜生;象征主义;怪诞;幻想
作为诗人、戏剧家的易卜生精力旺盛,富有创作激情,纵观其创作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民族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剧、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问题剧、象征主义戏剧。国内对其社会问题研究较为深入,在从象征主义戏剧的角度的审视易卜生,对从整体上了解其艺术成就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首先,作家创作的整体上探讨易卜生转向象征主义创作的原因,可以从性格主体的创新精神与客观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两个维度综合分析。早年在国内期间易卜生很早就开始接触一些进步思想,从事诗歌和戏剧的创作,参加挪威的民族戏剧运动进。当“国内的资产阶级政客与善变的自由主义分子掀起攻击易卜生的恶浪。易卜生毅然离开了祖国,侨居国外。他在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德累斯顿剧作很久,许久重要的剧作就是罗马和德累斯顿完成的。在国外侨居时期,易卜生的思想探索与艺术追求是同步进行的,虽日趋复杂化,但独具特性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①易卜生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以犀利的笔触揭示时代下深藏的罪恶,以人文主义者的目光独具慧眼的触及到社会掩藏的痼疾。承如他的肖像给人的感受:“左眼很大,炯炯有神,而右眼很小,几乎眯成一道缝。嘴巴紧闭,一副咬牙切齿的神态,而前额上竖着的怒发俨像是堆积在陡崖上的乌云,预兆着暴风雨的来临。”②艺术家这种敏锐的批判态度与不与时代屈服的任性性格,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与时代保守实力妥协的斗争性格,注定他是一个在艺术创作上敢于挑战自己,敢于尝试新风格的先锋。“对易卜生而言,现实主义成就了他,但他不会以它为窠臼,故步自封。于是,这位始终有着激情不甘落后的人,这位始终坚信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孤独的人。”③把目光投向文艺界最前沿的领域,也正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这个各种思潮的轮番登上的舞台的阶段,易卜生兼收并蓄了象征主义风格,并在写作手法上大胆的尝试。
易卜生发表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野鸭》的时间是1884年,“两年后,即1886年,希腊法语诗人莫雷亚斯(1856-1910)在《费加罗报》发表一篇文学宣言,象征主义作为流派的名称才从此开始,也就是说,这个定义是象征主义流派的开始。”④但是在之前,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三十年前就已经问世了,并且产生来的巨大的影响力。而易卜生的戏剧作品很早受到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在其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很早就开始了融入得了象征主义的萌芽,如《社会支柱》中破船的意象,《群鬼》中的孤儿院等等,都是具有深层象征意味的设置。“这并不是简单地社会现实主义向象征主义境界的过渡,而是使社会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二者相得益彰,并显得愈加深刻和复杂。”⑤
其次,易卜生在象征主义时期的作品所立足的现实的思想,与其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与同时期梅特林克等人的象征主义思想既有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的艺术个性,他象征主义作品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浓厚的现实主义因素。“在戏剧史上,易卜生也许是唯一一位成为政治性团体核心人物的剧作家,这使得他的地位显得独特。”⑥这也就不奇怪“易卜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主要是谈论特定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政治性剧作家。”⑦作为一位与社会现实联系如此密切的剧作家,易卜生所立足现实理想是用自己的笔触去揭示社会中那些丑陋的因素,那些早已经被常人认可的熟视无睹的弊病,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即人学,超越简单的社会批判,易卜生的作品还走向了更深的人性批判。“人生的真正意义何在?这是思想家易卜生通过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和人生体验,向世人提出的一个哲理性问题。”⑧《罗斯莫庄》中象征死亡的白马,《野鸭》中象征着人物命运的野鸭,《建筑师》中的攀登塔楼,《小艾友夫》中的拐杖,《海达高布乐》中的手枪,以及《咱们死人醒过来的时候》中鲁贝克雕像等等,几乎每个作品中都是有延深的象征隐喻,以及难以捉摸的神秘主义色彩,这都是非常符合象征主义戏剧特征的,是具有易卜生风格的特色。易氏的作品中具有完整的故事结构,人物具有生活化和性格化,人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故事,在起承转合的情境中昭示着危机的来临,继而在最后矛盾爆发的揭开所有的谜团。“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戏剧,首先是建立在心理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的。”⑨承如梅特林克所言,“诗人的任务就是揭示生活中神秘而又看不见的因素,揭示出它的伟大之处,它的痛苦,但这些因素却与现实主义无缘。”⑩同样是揭示人性深处难以解释的神秘主义,以及批判社会隐藏的危机,象征主义则从走向了另外一条与现实主义不太相同的道路。它贯常采用怪诞的艺术手法,采用非写实的环境刻画,符号化的人物塑造,营造浓重的神秘性与模糊性,在剧中的整体架构上采用象征意味的设计,而不是在写实的故事结构中安置象征性的道具或者空间营造。
三、再者、围绕着象征为核心,融合诗情、哲理因素,在编剧手法突出怪诞、幻想等因素的使用,借助对现实主义的情境营造,揭示人类精神深处的困惑,综合形成了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征。象征主义是易卜生最后创作阶段,也是在吸收前期两种成熟创作风格基础之上形成的。诗情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时期诗剧风格的延续,哲理性则是承继了现实主义风格时期的批判精神,然后巧妙的都融合进了象征主义作品中,在兼收并蓄了多种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凸显象征主义手法。“所谓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抽象的意念或者某种超出自身含义的东西。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们所暗示普遍性的意义。因此,象征并不是用此事物来比喻它事物的简单类比,象征主义的魅力在注重个体生命体验与哲理思想在诗人心中内在张力。”⑪易卜生也正是把主体精神融入到象征的意味中,把内在创作的情愫用诗一样的语言写成人物的台词,充满着诗情的美感。“他大量的吸纳宗教神话,北欧民间叙事谣曲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物象、人物和意象,以远取譬的方式与他个人思考的终极问题联系一起并加以利用,以此达到独特的精神体验、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预示人物特殊的命运的目的。”⑫借助现实主义戏剧叙事的技巧,融入神秘主义色彩,发挥象征主义在揭示主题上深邃性,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批判力度。
总而言之,作为伟大的剧作家易卜生的艺术魅力,早已经超越了时代与地域的局限。深入研究易卜生后期的戏剧作品,对整体上把握艺术家的创作特色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注释:
①刘明厚.易卜生的象征主义戏剧.戏剧,1994年第1期,第61页.
②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艺术家之路.石琴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8页.
③哈曼德·克勒曼.戏剧大师易卜生.蒋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185页.
④刘明厚.易卜生的象征主义戏剧.戏剧,1994年第1期,第59页.
⑤J·L·斯泰恩.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2.刘国彬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268页.
⑥马丁·艾思林.易卜生与现代戏剧.汪余礼译,朱姝校.戏剧,2008年第1期,第30页.
⑦马丁·艾思林.易卜生与现代戏剧.汪余礼译,朱姝校.戏剧,2008年第1期,第31页.
⑧丁扬忠.哲理、诗情、象征——论易卜生象征主义戏剧.戏剧,2003年第3期,第68页.
⑨刘明厚.易卜生的象征主义戏剧.戏剧,1994年第1期,第61页.
⑩J·L·斯泰恩.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2.刘国彬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⑪马小朝.象征主义文学创作论的艺术悖论.烟台大学学报,2006年2月,第19卷,第2页.
⑫李定清.象征:一把打开生命之门奥秘的钥匙——从易卜生戏剧的象征手法入手切入.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119页.
J83
A
1005-5312(2014)23-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