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主义
2014-11-28杨勇
杨勇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艺术与主义
杨勇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创立新语言、发现新符号、寻求新风格,是艺术的生命。艺术,与美的本质一样,虽然可以什么都不是,但也可以同时什么都是。主义,是指人们推崇的理想观点和主张。艺术与主义的结合,“实现”是把想象变成“现实”。打破知识的区域与界限,把艺术感性与科学理性融合在一起,必然与偶然交织,前途无限生机。
艺术;意识形态;流派;主义;实现主义
一、艺术是什么
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一)特征
1.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艺术活动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生动、具体、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艺术形象又是艺术家认识体验生活的结果,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结晶,因此艺术形象又具有艺术家审视、体验生活时把握到的鲜活性和具体性,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够感受、把握到艺术形象的色彩、线条、声音、动作,给人以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审美感受。
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另外,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有机统一。
2.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串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之中。艺术活动中的“感觉”,受到“享受”的欲望的支配,总是被对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声音所吸引;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按照情感图式去选择与“判断”对象;艺术活动中的“想像”按照主体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创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绝不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发动了40多架飞机对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激起了绘画大师毕加索的强烈义愤,他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那幅名垂画史的,伸张正义与控诉罪行的力作《格尔尼卡》。
在审美以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情感不仅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同认知联系在一起,是随着审美认知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经过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被感悟。
一个思想空虚,缺乏对社会与人生具有深刻认识的人是难以产生丰富、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和出色的欣赏者。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3.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具有审美特性,而且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人们通过艺术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也包含着人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艺术中的审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质属性,其意识形态特征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因此,我们说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二)流派
1.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
原始艺术具有生硬性、纯真性、力感性和野性,这既是因为原始价值关系通常是低级、粗浅、简单、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为当时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采用粗浅、简单、直接和机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现代艺术具有高级性、细腻性、复杂性和理智性,这既是因为现代的价值关系通常是高级、深刻和复杂的,又是因为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可以采用高级、深刻、复杂和辩证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状态为基本视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规律;浪漫主义就是以事物的联系状态为基本视点,来分析观察和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规律。这两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前者重视现实状态,后者重视联系状态。
现实主义通常着眼于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只能认识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不能认识抽象的、普遍的事物。浪漫主义通常着眼于事物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并对事物进行抽象和归纳处理,各种浪漫主义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它撇开现实生活的具体形式、具体内容,而不受具体逻辑条件的约束,把一些粗俗的、低级的东西忽略掉,揭示人类心灵深处最深刻和最富暗示性的东西,使艺术创作变成一种创造性的冒险历程。
在原始社会,人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人只能被动地适应世界,人的价值关系是简单而稳定的,只需要通过直观感觉就可以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状态为基本视点的现实主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性逐渐减弱,人不仅能主动地适应世界,而且能积极地改造世界,人的价值关系发展成为复杂的、多变的价值关系,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联系状态为基本视点的浪漫主义。
3.样式主义
就样式主义绘画而言,构图可以没有焦点,空间可以是模糊的,人物的特点是具有运动的弯曲和具有扭曲、夸张的扭转,肢体弹性伸长;一只手摆出奇异的姿势,而另一只手摆出优雅的姿势;一贯小而椭圆形的头。这种构成充满了色彩冲突,不像我们在盛期文艺复兴看到的平衡自然和丰富的颜色。样式主义的艺术作品旨在寻求不稳定和骚动,同样也有对包含挑逗意味倾向的寓言的偏好。
二、主义是什么
主义,是指人们推崇的理想观点和主张。主义的概念一方面表示主导事物的意义。如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另一方面,主义的概念表示某种观点、理论和主张。如马克思主义。主义是强力推行的主张或学说,具有极强的排它性。
(一)引证解释
1.谨守仁义。
《逸周书·谥法解》:“主义行德曰元。”孔晁注:“以义为主,行德政也。”
2.对事情的主张。
《史记·太史公自序》:“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其信从者,下自士大夫,上亦至将相而止,主义为逐满。”
3.犹主旨,主体。
梁启超《与林迪臣太守书》:“启超谓今日之学校,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4.以解释词义为主。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世人分别小学书,谓《尔雅》主义,《说文》主形,《切韵》主音,是固然矣。”
5.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
丁玲《韦护》第三章六:“你不是很讨厌我信仰的主义吗?为什么你又要爱我?”如:马克思主义;达尔文主义。
6.一定的社会制度或政治经济体系。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7.思想作风。如:自由主义;主观主义。
(二)基本含义
1.最高理想和准则。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比如拜金主义,是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极权主义,是把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作为最高准则;自由主义,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是把社会团体的价值和利益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马列主义就是把马列理论作为最高理想和行为原则;无政府主义就是把无政府状态作为最高理想和行为原则。
2.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指人的思想最终所确立的对某类事物发展的认知状态,通常表达所持的一种目标、观点或立场,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某种行为的总括。比如人本主义、理想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保守主义、浪漫主义、帝国主义、共产主义、极权主义、民主主义、相对均衡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等。
三、艺术实现主义
人失去想象,没有欲望,活着也就没意思了。心如止水,还要准备经受波澜起伏。既能平衡,还要不怕打破平衡,然后迅速恢复平衡。“阻尼系数”,是一个自控系统优劣的指标之一,也是一个人有无福分的特征之一。要司空见惯、自然而然。想象有用处,它是未来发展前景的基础;但光靠想象又不行,还得努力实现。想象的实现,依靠的主要工具是科技。科技不懂人情世故,最有说服力。知识是确切,不确切的知识不是知识。想象、感性、意思,要依靠理智、逻辑、数字来实现。通才之通,在于跨越学科的阻碍,达到“闲闲大智”;只在某一个领域的通达,仍然属于“间间小智”。大与小,本应该有所差距,但怎么应该,需要具体落实。“大礼不辞小让”,大小又永远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试图包罗万有、没有死角,是妄想;试图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倒是“厚黑学”的把戏。差距与差别,需要辨析、辩论。差距,已经更多的带有了主观性、方向性,有了高低、远近的判断,有了标准,因事而作,不平则鸣;差别,却只是特点的区分,没有优劣的有意判断。严格意义上分析,只有特点,却没有什么优点或缺点。大家都一样,找自己的缺点容易,找自己的优点就难,甚至发现自己的特点也不容易。所谓好坏,带有了方向性;方向性的判断,是在确立了坐标之后。坐标,往往是为了某种研究而主观设定的;坐标可以移动,参照系往往是相互的。我们的判断基础,是现在已有的知识体系。能超越已有,就是创造力。艺术的生命力,一靠经典,二靠新鲜。自然的基本元素,很多是固定的;新鲜感,往往是重新组合而成。革命难,改革易。科技由数字表达,只要依从这些数字,飞船可以到太空遨游,人类可以实现梦想。宇宙有大美而不言,那是数字。数字,是道、天、上帝、主、菩提,是自然、本真、规律、法则,是形而上的存在。“数字美学”,可以认作一种宗教。传统,有时的确让人感觉苍白,不管如何翻新花样地读解已有的文本,却只是反复浪费。新文本的产生,才有发现和创造思想的可能。原创,是很难的,即便当时被认为荒唐、无稽,但在不久的将来,日益见出它的独特价值来。“固有”到底有多大量,还有多少可以“原创”不得而知。仅仅就艺术而言,现在人活在当下,反映的也应该是眼前的情景和心理状态。所谓跨越当代,成为永恒经典,这种想象的实现,一定要符合审美的共通规律。规律,总是变化的,经典的内容不断被刷新着。创立新语言、发现新符号、寻求新风格,是艺术的生命。艺术,与美的本质一样,虽然可以什么都不是,但也可以同时什么都是。艺术家群落最多的是一种职业划分,他们为稻粮谋而活动着,只有那些真正的天才,才可以给艺术以前所未有的新生命,当然寥寥无几。主观加客观,是能动而非被动的认知。能否冲破局部,把个性认同为共性,由陌生而熟悉,需要造化的合力。人贵知足,实现多少是多少,茫茫时空,来日方长。传统哲学的享乐主义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而“幸福论”则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体验,而是要实现人的本质与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天生能力本是一种至善。如果“现实主义”还是一种处于势欲反映现实意义的思想模式,那么“实现主义”——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顺序转换——却赋予了新的浪漫色彩与积极内涵。“实现”,是把想象变成“现实”。打破知识的区域与界限,把艺术感性与科学理性融合在一起,必然与偶然交织,前途无限生机。“实现主义”,实践“艺术实现主义”。
[1]浅谈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中国知网.
[2]艺术信息之影像文化.汇能传媒网.
[3]西方艺术流派.西方艺术流派.
J05
A
1005-5312(2014)23-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