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研究

2014-11-28吴鹤然WUHeran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建筑

吴鹤然WU He-ran

(贵州财经大学MBA2012 秋季班,贵阳 550000)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BA2012 Fall Semester,Guiyang 550000,China)

0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时期新城镇化的推进,迎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整个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产业不仅面临着高、大、难、新工程增加的难题,还要应对各类业主对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建筑材料和劳务成本增加、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等问题。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很多建筑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目标,而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置于次要位置,造成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最终不仅使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也造成巨大社会影响。为此,强调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利用科学管理策略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建筑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在阐明建筑工程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科学的管理策略。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解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建筑工程应具有一定用途,满足业主需要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质量表现为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共6 个方面。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通过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严格的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构成如图1 所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首先需要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策划手段,按照质量计划有步奏、有秩序、进行工程质量的改进过程,实现管理体系的各个管理职能[1]。包括建筑工程建设的决策阶段、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全过程。我们平时所说的质量管理,则主要指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企业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设企业通常将经济利益追求作为第一目标,表面上强调“安全生产、质量第一”,但事实上为降低建筑工程承包成本而忽略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减少了质量管理相关资源的投入,工程经济效益追求与质量管理目标不一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多数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工程全局规划与质量管理不匹配、质量管理缺乏落实,对影响质量管理的“人员、材料、机械设施、施工方法、施工环境”6 要素管理不到位,以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行为。

2.2 质量管理投入资源不足 质量管理的落实,必须有相应资源的保障,这包括施工人员防护设施、施工设备的保养、更新及对建筑企业业务层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投入。

建筑行业中一线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违规操作行为较多、工程质量意识较差,对建筑工程技术指标理解不到位,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因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建筑企业在施工人员的培训投入方面较少,造成质量管理理念在施工人员群体中理解到位、质量管理措施践行不力。再加上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维护、检修不到位,质量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持续投入,施工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施工人员使用的机械设备往往难以做出准确的工程,致使施工质量急速下滑。因此,质量管理投入资源不足,也是目前质量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

2.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环境不完善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软、硬环境不足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软环境是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的政策、人文等环境,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首先在企业外部环境方面,国家管理技术规范、管理体系以及管理监督体制尚不完善,导致行业内法律意识淡薄,把项目质量管理总是放在经济效益之后,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其次,建筑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意识、管理方法和监督措施,造成一些企业在施工时出现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偷工减料等违反操作规程现象频频出现,造成工程质量低劣、以至于质量事故频发。

影响工程质量的硬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通风、污染等,建筑企业因抢工期、降成本等原因,使施工硬环境不完善。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图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3.1 量化质量问题损失,强化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会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为强化管理意识,企业可总结过去1-3 年的各类安全事故,明确事故责任部门并核算经济损失,具体、量化的安全事故影响,有助于企业管理层、职能层、业务层深刻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且逐渐明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质量管理的原则有两个:其一,事前预防重于优于事后检查。这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是要变事后检查为预防为主,在工程施工前就要把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考虑到,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得当,尽量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把工程损失降为最低,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都处于受管控状态。其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实施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结合工程实际状况,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与建筑工程相符的质量管理目标。高、大、空等不切实际的质量管理目标,只能使建筑企业逐渐失去务实的质量管理态度,形成对质量管理的漠视,酿成严重后果;切实的质量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保障,最终完成客户满意的建筑工程,形成良好的口碑、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3.2 合理投入资源 质量管理资源的投入侧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定期组织对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施工技术力量,侧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并提高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使用率,建立工艺流程、操作规程规范及及质量标准;以此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引进人才,提高技术工人在施工队伍中的占比。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派出学习,尤其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的系统学习与考核,以更好地在企业实施质量管理并监督。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是工程环境的保障,可以通过专人专管的方式明确管理人及管理职责,并制定日常维护、检修的操作标准和流程;加大对施工设施、设备的投入,完善质量管理的物质基础条件。

3.3 完善工程软、硬环境 以国家质量管理法规制度为保障,建立健全企业内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建立“奖惩制度”、落实目标管理过程责任,加强落实隐蔽工程签证、材料复检、设计变更、质量验评程序以及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和工班初检、工程队复检、项目部终检的“三检制”等制度。

在积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鼓励进行管理创新。如引进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运用看板管理方法加强施工项目的接口管理;加强档案管理,将施工和工程中的图片、录像等资料,运用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储存,有利质量验评和竣工移交。

[1]黄保运.ZT 公司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2:6-7.

[2]宋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2.

[3]吴端扣.浅谈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管理观察,2013(16):309.

[4]崔菊荣.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质量管理探析[J].中建筑金属结构,2013.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建筑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