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rtfolio国际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 *
——基于ERIC(2007~2014年)文献的分析
2014-11-28王卫军徐建利
王卫军,徐建利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E-portfolio国际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 *
——基于ERIC(2007~2014年)文献的分析
王卫军1,徐建利2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E-portfolio(电子档案袋)是21世纪重要的工具,是审视教育的一个新视角。该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了2007~2014年持续关注E-portfolio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ERIC数据库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从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开发、影响因素、应用方式、应用效果、应用评价等五个方面,梳理分析了E-portfolio的主要国际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研究表明,当前国际电子档案袋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和趋势:应用方式与应用效果研究是研究热点;应用方式研究关注反思评价、教与学支持及招聘求职;应用效果研究侧重探究电子档案袋对动机激发、知识技能增强、态度转变、高阶思维培养等的影响;设计开发研究则强调平台资源建设、改进设计及应用辅助工具设计;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制作、应用两个维度进行;应用评价研究关注了运用优、劣势及可行性等。
E-portfolio;研究进展;发展动向;ERIC文献分析
一、引言
档案袋最初被艺术家使用,他们通常收集最优秀作品以探求工作或简单展示,并开展集中学习、评价及市场推广等。随着档案袋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人们逐步关注其真实记录学习者随时间流逝的变化以评价成长过程的优势,并展开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档案袋资料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来辅助搜集、保存、管理与展示,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便由此产生。与传统档案袋相比,电子档案袋具有便携性、易备份、易接近、保存时间长、存储空间少、增进使用者专业技能水平等优势。关于电子档案袋的定义,目前国际学术界没有达成共识。笔者比较认可的是Barrett,Helen C.的界定,即以技术作为容器,允许教师或学生以多种媒体形式(音频、视频、图片等)收集、组织档案袋作品[1]。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电子档案袋真实记录学习者随时间推移的知识、技能变化情况,尤其记录能力变化;其注重过程性与学生主体性,为学习者及他人反思、评价教育提供空间。
在国外,自2000年初,电子档案袋研究便开始加速,2006年研究则大幅度增长,尤其在当时的土耳其电子档案袋研究中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提升态势。就目前来看,在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电子档案袋作为新型的反思评价工具、教与学支持工具与求职招聘工具,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涉及教师教育与培训项目、教师招聘、教育学位课程、网络课程等。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电子档案袋,并就电子档案袋的设计开发、评价量规、网络合作学习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国际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少有涉及;此外,应用层面的研究视野相对狭窄,主要集中于电子档案袋评价。为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电子档案袋的国际研究文献,呈现当前电子档案袋的国际研究重点及发展现状,为国内电子档案袋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ERIC(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为数据源,以“E-portfolio”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2007~2014年的文章共214篇。剔除不相关文献,最终选择115篇文献为研究样本,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7月。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一种对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对2007~2014年有关电子档案袋文献进行分析,从而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按照内容分析法的一般步骤,笔者选择ERIC数据库中2007~2014年有关电子档案袋的全部文献为研究总体,剔除后所剩的115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以每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等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类目与子类目,以类目下的文献数作为分析单元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维度
本文主要从电子档案袋研究历程、文献来源、文献研究内容等方面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利用电子档案袋研究历程、文献来源分析,宏观反映电子档案袋领域的国际研究态势;在分析每篇文献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上对目前电子档案袋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描述电子档案袋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
三、电子档案袋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电子档案袋的研究历程分析
检索梳理ERIC数据库中有关电子档案袋的文献,得出2007~2014年电子档案袋国际研究的文献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除2011~2012年,电子档案袋国际研究文献数量大幅度提升,达到近年来文献数量的最高峰,研究呈明显上升态势外,总体研究呈下降趋势。但就一种数字工具的研究,每年有比较多的文献数量,表明电子档案袋研究还是受到了国际学者的较多关注。
图1 电子档案袋文献年度分布
(二)电子档案袋的文献来源分析
2007~2014年间,有关电子档案袋的115篇文献涉及约40多种刊物。为此,笔者选取持续关注电子档案袋研究,发表数量在前20位且具有影响力的期刊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电子档案袋国际研究文献来源相对分散,主要涉及《在线出版》《澳大利亚教育技术杂志》以及《校园科技》等。可见,国际学者主要关注了电子档案袋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关注电子档案袋的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研究领域主要有教师教育、普通教育、在线教育等;研究学科主要涉及语言学、教育技术学等。很显然,电子档案袋在教师教育、普通教育、语言学习等方面得到很好应用。可以说,电子档案袋的研究成果遍及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包括在线教育与非在线教育等,也说明了电子档案袋已引起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
图2 电子档案袋文献期刊来源分布
(三)电子档案袋的研究内容分析
根据每篇文章的研究重点,结合内容分析法所设定的研究编码体系,从研究目的、内容、结论等层面分析,得出2007~2014年间电子档案袋国际研究的分类与统计结果,如下页表所示。可以看出,国际学者主要关注了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开发、影响因素、应用方式、应用效果及应用评价五个方面。其中,应用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其次是电子档案袋设计与开发、应用评价研究,影响因素研究次之。关于电子档案袋应用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方式(反思评价、教与学支持、招聘求职)及其对学习者动机激发、知识技能提升、反省性思维发展及态度转变的影响;关于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开发,学者们强调平台资源建设、改进设计及应用辅助工具设计;就影响因素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从电子档案袋制作与应用两个维度展开;关于应用评价研究,学者们着重探究电子档案袋应用的优劣势及可行性等。
电子档案袋研究编码体系表及分类结果表
四、研究结果
(一)电子档案袋的设计开发
关于电子档案袋的设计开发,国际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探索多样的平台与资源;第二,基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设计;第三,基于现实需求设计开发,一方面关注目标机构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应用中的现实需求,设计开发应用辅助工具,如电子档案袋快速可信评价工具。
1.基于平台、资源的电子档案袋设计与开发
就目前研究来看,电子档案袋设计开发的平台主要有Wi-Fi、谷歌地图、PebblePad、谷歌地球、Blog等,资源主要有数字视频、概念地图、电子档案袋创建工具等。就电子档案袋设计开发平台而言,Oakley,Grace等人[2]探索将基于Wi-Fi的电子档案袋引入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硕士教学计划中,以期增强职前教师的反思实践;纽约温莎大学为较高水平的英语本科学生提供艺术写作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两周介绍性阅读及书面承诺,三周走访纽约城市的基础上,利用谷歌地图平台,创建个人作品电子档案袋;Guertin,Laura等人[3]借助谷歌地球,让学生在用户化的谷歌地球文件中建构自己的地表,创建谷歌地球电子档案袋;此外,Welsh,Mary[4]的研究则关注了基于Pebblepad平台的、能够支持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的电子档案袋系统。
也有学者对数字视频、概念地图等电子档案袋设计开发资源进行探究,如Shepherd、Craig E.等人[5]分享了一个能较好测验职前教师探究性的电子档案袋,即基于数字视频的形成性评价电子档案袋。研究表明,数字视频的应用,支持教师课堂成功与失败的探究,加速教师的反思实践;Kim,Paul等人[6]探究将概念地图融入电子档案袋。其研究表明,基于概念地图的电子档案袋信息呈现方式,有助于学习者较快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并获得较高记忆保持率;此外,Johnson-Leslie,Natalie A[7]基于比较视角,对电子档案袋创建工具(基于设计的系统、现成通用工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2.基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
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子档案袋也凸显一些问题:缺乏交互、对话,反思实践深入性有限,缺乏灵活性、同伴评价与协作学习;缺乏动机激发;缺乏可扩展性、持续性、采纳性、互操作性等。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国际学者展开探讨并做了以下改进:
(1)构建交互、对话型电子档案袋。Barbera,Elena[8]基于电子档案袋个人创作、分离等问题,引入Netfolio,其联系全班学生的档案袋,使学生作品被相互联系、评价与反馈,从而创建促进共同进步的评价链;Chuang,Hsueh-Hua[9]以档案袋缺乏交互、对话,反思实践深入性有限等问题为出发点,引入基于博客的电子档案袋;此外,Zhang,Sonya Xuesong等人[10]看到电子档案袋缺乏灵活性、同伴评价与协作学习等问题后,强调在电子档案袋系统整合、协调新兴web2.0服务,使覆盖地区的评价交互、协作成为可能。
(2)构建动机激发型电子档案袋。Tuksinvarajarn,Ananya等人[11]围绕电子档案袋动机激发缺乏问题,提出将日本玩具E-pet(作为激发要素)组合在电子档案袋中,并在实施中进行验证。研究数据表明,E-pet扮演重要的动机激发角色,且其创设的最初兴趣是后天的、持续的;此外,Rossi,Pier Giuseppe等人[12]针对电子档案袋动机缺乏等问题,设计了一个能满足用户多种需求,有用且具有激发性的电子档案袋结构。
(3)构建综合型电子档案袋。Kim,Paul等人[13]基于传统电子档案袋缺乏可扩展性、持续性、采纳性、互操作性等问题,探索并设计了一个基于Private-Public Data Index System(整合云计算应用程序及语义Web体系结构的存储设备,使先进智能搜索、基于网络的语义可视化成为可能)的电子档案袋系统。
3.基于现实需求进行设计与开发
就目前来看,国际学者也关注基于现实需求进行电子档案袋设计。他们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第一,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开发;第二,基于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开发等。
(1)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开发。Mu,Enrique等人[14]结合目标机构的功能需求,致力于构思下一代电子档案袋系统的功能需求,以期实现目标机构、目标群体的应用需求;Ritzhaupt,Albert Dieter等人[15]认为,对教育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管理者、开发者、雇主等)而言,理解学生的感知很重要。为此,他们结合学生使用、看待电子档案袋的方式,设计开发了电子档案袋学生认知工具(EPSPI)。
(2)基于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应用辅助工具。Sulzen,James等人[16]基于大规模档案袋评价的现实需求,设计开发大规模电子档案袋快速、可信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得分工具(PSI240);Balaban,Igor等人[17]结合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186个电子档案袋学生用户的回应,设计开发电子档案袋成果评价工具,以期帮助教育机构基于学生视角去评价电子档案袋实施的成果;此外,Robles,Ava Clare Marie O.[18]在其研究中,分享了用于精确追踪学生电子档案袋的管理工具——Cyber portfolio,其可以组织、管理、呈现并评价学生的电子档案袋,辅助教师监控教学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个不错的管理工具。
综上所述,就电子档案袋设计开发而言,国际学者不仅关注平台与资源建设,尝试档案袋的多元化设计,而且注重电子档案袋的应用,尤其关注应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现实需求,并据此尝试改进设计或设计开发应用辅助工具(如电子档案袋得分工具)。此外,他们强调档案袋用户的重要性,切实结合用户需求及认知进行设计,并从用户那获得反馈,及时优化电子档案袋。
(二)电子档案袋的影响因素
就相关文献来看,电子档案袋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影响电子档案袋制作的因素研究,如先前有关多媒体元素的经验、协作构建方式等;二是影响电子档案袋应用的因素研究,如先前档案袋的应用经验、技术技能水平、培训、指导与反馈、成本高低、教学影响等。
1.电子档案袋制作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了影响电子档案袋制作的因素。如Williams,Bronwyn T.[19]从“电子档案袋及如何读身份”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透过屏幕读身份时,文化背景、想象及多媒体元素的影响。其研究也表明,关于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先前经验会影响电子档案袋的制作;Wang,Charles Xiaoxue[20]基于“对学生而言,协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一核心观点,着力围绕“是否需要通过协作创建个人电子档案袋?”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其研究表明,技术整合课程中,应用协作方式有助于创建更好的电子档案袋,在协作过程中,学习者能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
2.电子档案袋应用的影响因素
当然,也有学者在研究中阐述了影响电子档案袋应用的因素。如Strudler,Neal等人[21]从实施的角度,认为领导与管理、成本与效益、清晰的指导等是影响其实施的因素;Driscoll,Kelly[22]从普及应用的角度,认为容易接近、低成本、教学影响高等均是影响其普及应用的因素;Ndoye,Abdou等人[23]从招聘者的角度,认为先前应用经验是影响或预测招聘者应用电子档案袋的主要因素;此外,Parker,Michele等人[24-27]在研究中表明,除了先前档案袋的应用经验外,应用范围扩大、更多指导与反馈、培训、使用者技术技能水平及电子档案袋应用目的也是影响其应用的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学者主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探索了影响电子档案袋的因素,内容涉及制作、应用两个维度。在宏观层面,是否易接近、成本高低以及对教与学影响等,是影响电子档案袋应用的主要因素;在微观层面,协作构建方式、培训、指导与反馈、技术技能水平、先前有关多媒体元素的经验、先前档案袋应用经验等,是影响电子档案袋制作与应用的主要因素。
(三)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方式
国际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反思评价、教与学支持、招聘求职三种。其中,反思评价型电子档案袋主要用于评价师生能力;教与学支持型电子档案袋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招聘求职型档案袋主要展示候选人适合于某一职位的能力。
1.反思评价工具
反思评价型电子档案袋汇集学习者某一学习阶段几乎全部的学习成果,真实记录学习者随时间流逝的成长变化,尤其记录学习者趋于标准的进步,使教育者、学习者在感受成长过程的同时基于档案袋内容不断反思;其不仅可用于评价学习者智力,还可用于评价学习者数学能力、艺术类能力及语言水平等。在国外,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幼儿、中小学、大学的各个阶段,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职工培训、工作业绩考核等多个领域,深受教师和企业绩效评估者的喜爱与推崇。就目前而言,不少研究表明电子档案袋具有反思评价功能,如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州立大学,都在使用电子档案袋追踪学生学习,乔治梅森大学新世纪学院还把电子档案袋作为能力本位评价的工具。那么,其效果究竟怎样呢?Forawi,Sufian A.[28]基于问卷调查及跟踪访谈,重点探究了职前教师对电子档案袋评估教学行为的认知,认为就评价职前教师的教学绩效与教师教育项目而言,电子档案袋是一个实用性工具。
由此可见,电子档案袋在促进学习者反思、评价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尤其在能力、绩效评价方面。它捕获学习者随时间流逝的学习情况,收集学习者的计划、反思记录,为学习者的反思提供依据;记录学习者与专业标准相关的成绩,帮助评价者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其反思、评价过程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学习者成长。
2.教与学支持工具
首先,基于多媒体形式收集、组织、呈现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袋,可以创设可视化学习环境,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理解学习目标与内容,其提供在线知识库,有助于学习者丰富专业知识;其次,电子档案袋允许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收集资料,以自己擅长、熟悉的方式呈现个人对某一主题的理解,体现完全的自主与控制权,很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再次,电子档案袋面向诸多对象(教师、学生、家长等),有助于构建协作学习环境,在协作中完成任务,获得诸多反馈的同时帮助学习者修正、丰富作品或观点;最后,电子档案袋辅助教师布置、收集非课堂背景下的学生作业并进行统一管理,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方便教师评价教育效果。
Schaffhauser,Dian[29]在其研究中表明,电子档案袋提供在线知识库,其允许学生发布他们从毕业步入工作及其他人生追求的作品,并与他人共享;Hughes,Julie等人[30]分析了有助于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两个诵读困难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电子档案袋运用情况,强调了电子档案袋支持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此外,Maher,Marguerite 等人[31]的研究强调了协作自主学习对教师动机维持及创新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重点探究了如何应用电子档案袋提升学生在科学课程领域(对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的课程领域)的经验。
由此可见,电子档案袋支持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此外,其学习的可视化、反馈的多元化,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评价指标的理解,有助于深入学习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学生中心地位,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学习、终身学习等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
3.招聘求职工具
招聘求职型电子档案袋,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满足招聘者随时随地查看候选人信息的需求,而且通过收集候选人的成果、业绩等,向招聘者呈现候选人成长过程,侧面反映候选人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思维过程、组织能力等,有助于招聘者综合评价候选人,选择适合职位的人员。关于电子档案袋在招聘过程的应用,Ndoye,Abdou等人[32]从招聘者视角出发,探索了北卡罗来纳州中小学教师招聘中电子档案袋的运用情况,认为电子档案袋易接近和组织,它提供了候选人当前的、发展的信息,有助于招聘者评价候选人的持续发展;此外,Yu,Ti[33]从雇主的视角出发,通过半结构访谈,探索了人事经理对电子档案袋作为雇佣工具的看法,主要就电子档案袋是否适合做雇佣工具等问题展开。研究表明,雇主对其有较高且一致的兴趣,且他们在最后选择阶段,使用电子档案袋获得关于候选人深入、全面的信息,从而评判候选人是否具有某一职位所需的特征,以及是否具有帮助职业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袋在招聘求职方面具有潜力,它可以展示候选人的相关信息,尤其呈现候选人的知识水平、教与学的反思水平、思维能力等,有助于雇主综合评价候选人;此外,其复制传递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候选人信息,为雇主全面深入分析候选人提供便利。
(四)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效果
1.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增强参与程度
Fahey,Kevin[34]运用电子公告板及档案袋技术,创建了一个促使学生学习公共化的论坛并进行实施。研究表明,那些没有给他人反馈经验的学生,开始学习去反思他人作业并分享观点,并基于反馈进一步开展学习;Lin,Qiuyun[35]的研究表明,教师在使用电子档案袋后被激励去参与反思性实践,发展反思性学习策略,去获得以及评述技术技能;此外,Alawdat,Maha[36]有关电子档案袋影响学习者的研究表明,电子档案袋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可以提升写作、语言学习、评价及技术技能。
2.促进知识与技能获得、能力提升
Thang,Siew Ming等人[37]在研究中探究了电子档案袋的建构与发展过程对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小用户群体的效果影响。其研究表明,电子档案袋有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通信技术、英语语言技能;Johnston,Jill等人[38]关于替代电子实验室笔记本(ELNs)的电子档案袋系统的应用及其影响的研究表明,电子档案袋系统的引入,使教师具备审阅原始数据文件及监控学生-教师反馈循环圈的能力;此外,Chambers,Sharon M.等人[39][40]的研究表明,电子档案袋除了促进学习者提升知识与技能外,还有助于学习者增强自信心。
3.加强反思性思维发展,促进专业化发展
Ayan,Didem等人[41]就电子档案袋在提升反省性思维的角色,调查了参与实习课的语言职前教师。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档案袋给参与者一种拥有感,其支持协作,允许参与者随时随地开发、修订自己需要的档案袋作品,有助于提升反省性思维;此外,Hung,Shao-Ting Alan[42]关于电子档案袋对学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档案袋评价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它有助于建立实践团体,从而促进同伴学习、增强知识学习、提升专业化发展以及培养批判性反思等。
4.促进学生态度转变
不少研究表明,电子档案袋促进参与者态度转变。Kocoglu,Zeynep[43]探究了未来教师对于促进专业化发展的电子档案袋的认知,并在电子档案袋构建前后分别展开调查。构建初期,他们认为电子档案袋是求职工具,构建它是烦人的、费时的,需要教师、同学支持,且应用主要目的是满足毕业需求;构建后期,认为电子档案袋是收集材料以展示个人专业成长的,在构建过程中可通过协作寻求困难解决,并不断反思;此外,Baris,M.Fatih等人[44]基于教育、社交网络、电子档案袋三者间关系,设计整合Facebook的电子档案袋,并探究其对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档案袋实施前后,学生态度有所改变(平均水平由2.904上升到3.409)。
由此可见,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效果依然是当前国际学者关注的焦点。就目前来看,研究内容相对丰富,主要涉及:(1)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增强参与程度;(2)提升知识、技能与能力;(3)提升反省性思维;(4)转变学习者学习态度。特别是电子档案袋注重真实性、过程性,其真实记录并反映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长情况,关注学习者学习的各个环节,不单单是结果,这对于促进学习者的反省思维及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唯一不足在于,研究者大都在试验后立即开展应用效果研究,忽视了思维发展的过程性、知识技能的迁移效果研究。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选取恰当的评价实施时空点,较多关注效果评价的过程性研究,注重跟踪研究。
(五)电子档案袋的应用评价
就目前研究来看,电子档案袋应用评价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档案袋应用优势、劣势研究;二是电子档案袋在课程、教学方面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1.电子档案袋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电子档案袋应用优势涉及易接近、便携、存储,长期存在性,提供反思、学习、评价机会,有助于熟悉、会见标准,帮助求职等。如Esther,Ntuli等人[45]认为,电子档案袋不仅有助于向认证部门呈现已经会见的标准,而且为家庭作业提供存储空间,使得作品具有便携、易接近、长期存在性;Ndoye,Abdou等人[46][47]认为,电子档案袋可以提供个人能力、努力的证据,有助于更好地判断个人成长。此外,其收集与组织工作样本,提供反思成长机会,有助于熟悉标准,帮助求职;Strudler,Neal等人认为,电子档案袋提供学习与反思机会,使学生更好理解教学标准,教师更好评价学生作业,提升师生交流,有助于追踪学生表现以期项目改善与认证。
电子档案袋应用劣势主要有耗时性、成本较高、缺少支持与反馈,灵活性、评价真实性不够等。如Ndoye,Abdou等人认为,电子档案袋耗时,难以真实评价,缺乏与课堂实践的标准化联系;Parker,Michele等人认为,电子档案袋应用成本较高、缺少支持、灵活性及反馈不够等。
2.电子档案袋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Kecik,Ilknur等人分别从大学监督者、职前教师及合作的教师角度出发,研究了远程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中电子档案袋应用的可行性,他们一致认为电子档案袋在课程中应用可以满足教学过程中计划、教学、反思需要的大多数;Macias,J.A.在研究中呈现了一个旨在优化基于项目学习环境的教与学及评价过程的方法,即工作电子档案袋,并设计、讲授电子档案袋支持的、基于项目的软件工程类网络课程,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档案袋在此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他同时提倡将此方法用于其他研究或课程。
由此可见,国际学者除了关注电子档案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外,也非常关注应用评价。就目前研究来看,电子档案袋应用评价研究相对较多,研究也相对成熟,大都强调从不同用户角度出发探讨电子档案袋应用优势、劣势以及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等。
五、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ERIC数据库2007~2014年有关电子档案袋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当前其国际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一)就电子档案袋国际研究的五个领域来看,电子档案袋应用研究为研究焦点,涉及应用方式与应用效果两个层面,设计开发及应用评价层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影响因素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缺乏专门型研究,大多散见于其他文献。
(二)关于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开发,国际学者不仅关注了诸如Blog、Pebblepad、Web、Google Earth等平台资源建设,而且针对交互性缺乏、深入反思有限、动机激发缺少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基于博客的电子档案袋、整合E–pet的电子档案袋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基于应用现实需求设计了电子档案袋得分工具、电子档案袋成果评价工具等应用辅助工具。
(三)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方式主要涉及反思评价、教与学支持及求职招聘三种。其中,反思评价型档案袋主要强调真实记录学习过程,实现过程性、终结性的反思与评价;支持教与学的档案袋主要强调在线知识库、作业管理库、社区等为教与学提供的便利;求职招聘型档案袋突出其满足招聘者随时随地随需阅读候选人信息以综合选择人才的需求。虽然运用目的略有不同,但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密切围绕电子档案袋的主要功能(记录学习者随时间的学习成果及学习轨迹,帮助学习者或其他人根据作品或轨迹实施综合评价)。
(四)就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效果而言,认为电子档案袋不仅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增强参与程度,促进知识技能习得,提升能力,还对于学习者态度转变,尤其是促进反思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发展有较显著的积极影响。
(五)关于影响电子档案袋制作与应用的因素,主要涉及先前有关多媒体元素的经验、协作方式、先前档案袋的应用、技术技能强弱、培训、成本高低、对教与学影响的高低等。虽然研究相对较少,但给我们启示是,制作与应用电子档案袋时,应考虑到协作构建方式、先前有关多媒体元素及档案袋应用的经验的重要性;此外,要加强技术技能等培训,提供清晰的指导与反馈,投入一定成本,并结合成本与效益(对教与学产生影响的高低)等来选择是否应用。
(六)关于电子档案袋的评价,国际学者大都关注电子档案袋应用优势、劣势及其在教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就目前研究来看,评价内容不断丰富,评价方式不断优化,涌现出一些有效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工具。
[1]Barrett,Helen C.Researching Electronic Portfolios and Learner Engagement: The REFLECT Initiative [J].Journal of Adolescent &Adult Literacy,2007,50(6):436-449.
[2]Oakley,Grace,et al.Introducing E-Portfolios to Pre-Service Teachers as Tools for Reflection and Growth: Lessons Learnt[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4,42 (1):36-50.
[3]Guertin,Laura,et al.Enhancing Geographic and Digital Literacy with a Student-Generated Course Portfolio in Google Earth[J].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12,42 (2):32-37.
[4]Welsh,Mary.Student Perceptions of Using the PebblePad E-Portfolio System to Support Self- and Peer-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J].Technology,Pedagogy and Education,2012,21(1):57-83.
[5]Shepherd,Craig E.,et al.Examining Preservice Teacher Inquiry through Video-Based,Formative Assessment e-Portfolios[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8,25(1):31-37.
[6]Kim,Paul,et al.The Effects of a Concept Map-Based Information Display in an Electronic Portfolio System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tention in a Fifth-Grade Science Class Covering the Earth’s Atmospher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8,39(4):700-714.
[7]Johnson-Leslie,Natalie A.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an Engineered-Based System (College Livetext) with an Off-the-Shelf General Tool (Hyperstudio) for Developing 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2009,37(4):385-404.
[8]Barbera,Elena.Mutual Feedback in E-Portfolio Assessment: An Approach to the Netfolio System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9,40(2):342-357.
[9]Chuang,Hsueh-Hua.Weblog-Based Electronic Portfolios for Student Teachers in Taiwa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0,58(2):211-227.
[10]Zhang,Sonya Xuesong,et al.Designing ePortfolio 2.0: Integrating and Coordinating Web 2.0 Services with e-Portfolio Systems for Enhancing Users’ Learning[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2007,18(2):203-214.
[11]Tuksinvarajarn,Ananya,et al.The E-Pet: Enhancing Motivation in E-Portfolios[J].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9,47(1):22-25.
[12]Rossi,Pier Giuseppe,et al.From an e-Portfolio Model to e-Portfolio Practices: Some Guidelines[J].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8,25(4):219-232.
[13]Kim,Paul,et al.When Cloud Computing Meets with Semantic Web: A New Design for E-Portfolio Systems in the Social Media Era[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41(6):1018-1028.
[14]Mu,Enrique,et al.Conceptualizing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 Next-Generation E-Portfolio System[DB/OL].http://www.educause.edu/EDUCAUSE+Quarterly/EDUCAUSEQuarterlyMagazineVolum/Co nceptualizingtheFunctionalRe/199390,2014-05-23.
[15]Ritzhaupt,Albert Dieter,et al.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Portfolio Student Perspective Instrument: An ePortfolio Integration Initiative[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8,19(2):47-71.
[16]Sulzen,James,et al.Fast and Reliable Evalu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 Electronic Portfolios[DB/OL].http://www.eric.ed.gov/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498266,2014-05-23.
[17]Balaban,Igor,et al.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nic Portfolio System Success Model: An Information Systems Approach [J].Computers &Education,2013,60(1):396-411.
[18]Robles,Ava Clare Marie O.Cyber Portfolio: The Innovative Menu for 21st Century Technology[J].Online Submission,Psychology Research,2012,2(3):143-150.
[19]Williams,Bronwyn T.I’m Ready for My Close-up Now: Electronic Portfolios and How We Read Identity [J].Journal of Adolescent &Adult Literacy,2007,50(6):500-504.
[20]Wang,Charles Xiaoxu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tudent Collaboration in Electronic Portfolio Construction: An Evaluation Research[J].Tech Trends: Link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Learning,2009,53(1):58-66.
[21]Strudler,Neal,et al.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Forging a Middle Ground[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44 (2):161-173.
[22]Driscoll,Kelly.E-Portfolios [J].School Arts: The Art Education Magazine for Teachers,2007,107(2):55.
[23]Ndoye,Abdou,et al.Use of ePortfolios in K-12 Teacher Hiring in North Carolina: Perspectives of School Princip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Leadership,2012,7(4):1-10.
[24]Parker,Michele,et al.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E-Portfolios in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J].Journal of Digit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12,28 (3):99-107.
[25]Moore,Brenda Y.Writing inside the Box: Writing Instructors’Perspectives on E-Portfolio Assessment[D].ProQuest LLC:Capella University,2012.
[26]Imhof,Margarete,et al.Views on Using Portfolio in Teacher Educ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Studies,2009,25(1):149-154.
[27]Strawhecker,J.,et al.The role of 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the hiring of K–12 teachers[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7,24(2):65-71.
[28]Forawi,Sufian A.,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Portfolios:The UAE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riences[J].Online Submission,US-China Education Review,2012,A(1):99-105.
[29]Schaffhauser,Dian.Here,There,& Everywhere [J].Campus Technology,2009,23(3):24-26,28,30-31.
[30]Hughes,Julie,et al.E-Portfolios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search in Practice with Two Dyslexic Learners in UK Higher Education[J].Dyslexia,2011,17(1):48-64.
[31]Maher,Marguerite,et al.E-Portfolios as a Pedagogical Device in Primary Teacher Education: The AUT University Experience[J].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9,34(5):43-53.
[32]Yu,Ti.E-Portfolio,a Valuable Job Search Tool for College Students[J].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12,29(1):70-76.
[33]Fahey,Kevin,et al.Using Electronic Portfolios to Make Learning Public[J].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2007,50(6):460-471.
[34]Lin,Qiuyun.Preservice Teachers’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Constructing e-Portfolios Online [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8,11(3-4 ):194-200.
[35]Alawdat,Maha.Using E-Portfolios and ESLL earners[J].Online Submission,US-China Education Review,2013,A3(5):339-351.
[36]Thang,Siew Ming,et al.The Role of the Electronic Portfolio in Enhanc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he Voices of Six Malaysian Undergraduates[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2,25 (3):277-293.
[37]Johnston,Jill,et al.Using an ePortfolio System as an Electronic Laboratory Notebook in Undergraduat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Practical Classes[J].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2014,42(1):50-57.
[38]Chambers,Sharon M.,et al.The Electronic Portfolio Journey: A Year Later[J].Education,2007,127(3):351-360.
[39]Stevens,Hilary.Impact of E-Portfolio Development on the Employability of Adults Aged 45 and over[J].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7,25(4):209-218.
[40]Ayan,Didem,et al.Using Electronic Portfolios to Promote Reflective Thinking i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Educational Studies,2011,37(5):513-521.
[41]Hung,Shao-Ting Alan.A Washback Study on E-Portfolio Assessment in a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2,25(1):21-36.
[42]Kocoglu,Zeynep.Turkish EFL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on the Role of 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DB/OL].http://www.eric.ed.gov/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502674,2014-05-23.
[43]Ntuli,Esther,et al.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Candidates [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9,37(2):121-126.
[44]Parker,Michele,et al.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E-Portfolios in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J].Journal of Digit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12,28(3):99-107.
[45]Strudler,Neal,et al.Costs and Benefits of Electronic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Perspectives [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8,24(4):135-142.
[46]Kecik,Ilknur,et al.Determining the Feasibility of an E-Portfolio Application in a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2,13(2):160-180.
[47]Macias,J.A.Enhanc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Lab Teaching through an E-Portfolio Approach[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2,55(4):502-507.
王卫军: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研究(wwjnwnu@gmail.com)。
徐建利: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研究。
2014年8月8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portfolio——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Eric(2007-2014) Literature
Wang Weijun ,Xu Jianl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E-portfolio(Electronic portfolio)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21st century,which is a new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The paper mainly uses content analysis,selects E-Portfolio 2007-2014 and continuing concern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ERIC Database literature as samples,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Portfolio from five aspects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in fl uence factors,application methods,application effects,application assessment of E-Portfolio.The features and trend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about E-portfolio which the results show are as follows: The hot topics a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method focuses on re fl ection and evalua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tforms and job recruitment; The study on application effects underlines how the E-Portfolio influences learners’motivation,the enhancement of knowledge and skill,the change in attitude and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thinking; The study 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emphasizes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and resources,the improvement of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auxiliary application tools; The study on in fl uencing factors mainly proceeds from two dimensions of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assessment focuse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pplication and feasibility.
E-portfolio; Research Progress; Development Trends; ERIC Literature Analysis
G434
A
1006—9860(2014)12—0014—08
* 本文系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微课学习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