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的“2.0时代”
2014-11-28冯洁
本刊记者/冯洁
文化强省的“2.0时代”
本刊记者/冯洁
文化,是一国之软实力,亦是一省之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同步,浙江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早已是全国的领头羊。早在上世纪末,浙江就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而后浙江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又一次作出决定,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中央文化建设理念的日益清晰,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方向也更为笃定。新的历史环境下,浙江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已然进入2.0时代。
政策支撑培育“支柱性产业”
当前,全国各地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在浙江,文化产业更是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被加以强调和重视。近两年一系列扶持政策紧锣密鼓地出台,恰恰预示了浙江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心。
2012年,浙江省有关部门整合、协调,陆续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省委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决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2013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系统地提出了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7%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通观《意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言而喻,从财政、税收、土地政策到金融、外贸、人才扶持体系,政策支撑的一盘棋已全面铺开,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蓝图已初露端倪。
据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都高度重视,除了政策层面的扶持,政府还将牵头谋篇布局文化产业发展,如省文化厅正着手制定动漫产业发展规划、省广电总局正谋划打造一个浙江影视副中心、省新闻出版局将对浙江数字出版发展出台相关意见。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已充分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从过去的企业自发探索,到现在的政府积极布局,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告别‘星星点灯’的发展格局,逐步步入‘遍地皆小草’的2.0时代。”
文化产业呈现新势头
与传统意义的文化产业有别,进入2.0时代的浙江文化产业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融资平台更为活跃、园区建设集聚加深、产业融合势头强劲,一系列新趋势、新特点都将顺势提升浙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融资难题作为当前浙江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发展瓶颈,将在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探索中出现新转机。择机上市,以资本运作化解融资难题已成为浙江文化企业的一条通途。据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处统计,浙江目前已初步形成浙版传媒上市板块,共有文化上市企业9家。
另一方面,文化园区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仅在数量上得以扩张,集聚程度也显著提高。据初步统计,浙江目前的对外文化贸易基本集中在杭、宁、嘉、绍地区,当前共有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15个,其中国家授牌的有16个,占比13.91%。除横店影视基地和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园区外,一批商业性文化产业园区也相继登场,如海宁国际影视合作实验区便是一个主打对外文化贸易的商业性文化园区。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加之近年文化园区的高度集聚发展,浙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势头日益强劲。据省委宣传部事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主要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如横店集团正在申报的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省数字出版阅读基地与电信、移动的科技融合;二是文化产业与传统块状经济的融合,如平湖的服装设计、绍兴的轻纺科技、江山的景观农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在创意经济基础上的一种产业深化。
打造更开放的对外文化平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对文化的对外开放赋予了新内涵:从过去强调大力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转变为强调提升文化作为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从强调单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转变为强调引进与出口的双向开放。
浙江是一个开放度较高的省份,在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浙江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来自省商务厅的消息显示,2013年,全省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33亿美元,出口规模虽然不大,但增长较快,增幅达到48.9%。其中文化服务出口达0.26亿美元,同比增长48.9%;文化服务进口达5.06亿美元。从文化服务出口类型看,2013年文化服务出口主要为视觉艺术、新闻出版物、动漫和游戏、广播影视、设计服务等版权服务。
除了传统意义的对外文化贸易,浙江文化“走出去”有哪些新路子可以探索?浙江省商务厅综合处处长张钱江认为,任何国家和地区文化贸易的发展都离不开平台的搭建,打造文化交流合作的开放平台将是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升文化的开放水平。随着自贸区时代的到来,建立文化的开放平台,打造对外文化贸易的示范基地,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谋划的。”
事实上,浙江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贸易平台的拓展,先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浙江文化主题日以及参加法国戛纳影视节、伦敦国际书展、东京电玩展等国际性展会活动。但论及影响力,张钱江认为,浙江目前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未来应在该领域寻求突破。
“除了设立国家层面的文化基地,也可以鼓励企业作为主体打造交易会之类的平台,特别是要借助浙江民营企业的力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易平台。”2013年11月,由华策影视主办的“2013中国(杭州)电视剧节目推介会”就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尝试。来自影视行业的近400家海内外影视制作和播出机构,著名编剧、导演、专家学者、制作业、播出业精英人士1200余人参会,影视作品交易规模达到电视剧年生产总量的70%以上。张钱江表示,未来应鼓励浙江民营企业打造更多的诸如此类的国际性文化交易盛会。
文化“走出去”应注重内容输出
文化“走出去”的终极目标就是文化传播。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对外传播体系,而对外文化贸易就是其中一个具体的载体和实现路径。
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构建对外传播体系,除了要“造船出海”,还要“借船出海”。所谓“造船出海”,就是要将本土的文化企业打造成航母级的文化企业,而“借船出海”则是要借用西方或当地媒体的资源和渠道来寻求扩张。
在省商务厅综合处处长张钱江看来,对外文化贸易是一国发展的驱动力,内容输出尤为关键。“以动漫为例,其中包含的各种元素都是对民族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一种传达。红极一时的美国动漫《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借用了中国元素来传达美国人的理念和价值观。”当然,推动文化“走出去”,并非简单地对中国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的输出,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出口,而是要通过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来实现高质量的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