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

2014-11-28屈宝玲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机管理技术培训安全生产

屈宝玲

摘要:以本溪市明山区为例,介绍乡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认识、职能转变、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四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为提高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机管理;乡镇;技术培训;安全生产;思想认识

中图分类号:S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87-02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使农机管理工作面临巨大考验。想提高农机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是简单的职能转变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农机管理部门及其管理对象(农机手)与时俱进、共同努力。乡镇农机管理站的服务对象是农民机手,为使农民感受到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需要乡镇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1 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明山区位于本溪市东北部,是一个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得到了广泛应用。农机装备水平日益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日益增强,农机保有量迅猛增长。截止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5.5万kW,农机总值达5 800万元。其中,拖拉机2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4台,耕整机85台,园田管理机55台,旋耕机50台,农用运输车1 450台,农田基本建设机具(挖沟机)75台,卷帘机120台,配套的农机修理网点及配件商店15个。同时,经济作物及农产品加工机械都有了新发展,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推动地区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全面发展,并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农业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

2 强化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对策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待遇较低、办公条件较差,且无交通工具和行政执法权,工作过程中时有为难情绪,甚至有的乡镇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农机管理站合并为农业服务站)。在此情况下,乡镇农机管理要有所突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2.1 更新理念,促进农机化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发挥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农村经济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都要求农机工作者与时俱进,转变和更新理念,以适应工作需要。

2.1.1 以人为本 在工作目标制订、过程实施、结果评估中,应把实现、维护、发展农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点,通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为农民办实事,体现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由之路的宗旨。

2.1.2 促进为主 实践表明,已实施的“两减免、三补贴”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更加明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以促进为主的理念。在新形势下,农机人员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管理为主的取向,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促进为主的方向上来。

2.1.3 效益优先 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基本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也是农机化工作的奋斗目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经济行为,效益是农机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2.1.4 协调发展 统筹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是事物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更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实现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重要保证。农机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系统工程,要求农机工作者拓宽眼界、系统思维、综合分析、分步推进,实现农业机械化统筹协调发展。

2.2 转变职能,用好农机化科技信息

农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必然选择,因此政府工作应从过去的催种催收转变为引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并提供各种服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加强农机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服务,把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机械介绍给农户。合理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3 与时俱进,搞好农机培训工作

转变工作作风,把农机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基层农机技术培训力度。

2.3.1 提高思想认识 基层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

2.3.2 加大培训投入 通过争取“阳光工程”项目,加大基层农机培训投入,加大学习农机新技术的补贴力度,解决农民群众学技术、学业务负担较重的问题。

2.3.3 改革培训模式 要根据农民群众的技术需求,送培训、送技术下乡;要根据农机及技术发展趋势,实施专业化培训;要按照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布局,引进技术人员,并着力于全程培训。

2.4 强化宣传,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2.4.1 做好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作业的服务范围迅速扩大,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长期采用换件维修的方式,难以实行报废更新,安全运行技术状况差。加之部分驾驶操作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导致无牌无证、违章作业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应针对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各类农机事故防范工作。

2.4.2 增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意识

1) 加强宣传教育。要把农机安全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通过广播、宣传栏、印发公告、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促使农机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民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 加大查纠力度。为保证春耕、秋收安全生产,要组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深入农机作业现场,对作业比较集中的地点进行检查,纠正违章,消除事故隐患;配合公安等安全监理部门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持证挂牌情况、机具安全技术状况、超载超速、违章载人等违规形为;要求无牌照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限期登记、无证驾驶人预约考试。

3) 开展驾驶操作人员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农机安全学习、设置事故警示图版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宣传载人载客、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人货混装、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农机安全的重要性。

2.4.3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督查 农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对农机管理人员严密组织、层层强化,做到思想统一、责任明确、工作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为保证农机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3 结语

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步伐,采用多种方式把国家富民政策及时告之农户,协调农机化管理理念、农机科技信息、农机培训、农机安全教育的关系,使农机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猜你喜欢

农机管理技术培训安全生产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深化农业技术推广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农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平安农机通”的管理方法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要强化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用技术培训